切尔西区那个旧仓库空间,在经过江澈专业且犀利的评估,以及许念从艺术创作者角度感受到的“潜力认可”后,被正式确定为“桥梁计划”纽约空间的首选。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与业主方进行租赁合同的谈判,以及与设计师沟通初步的改造方案。
谈判安排在曼哈顿一间格调沉稳的律师事务所会议室里。对方派出的代表是一位经验丰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律师霍华德先生,以及业主的助理。而江澈这边,只有他和许念。
霍华德先生最初看到如此年轻的两位“决策者”时,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尤其是在目光扫过安静坐在江澈身旁、气质更偏文艺清冷的许念时,那抹轻慢几乎未加掩饰。他习惯性地将主要火力对准了看起来更具“商业精英”气场的江澈,语速飞快地抛出各种专业术语和苛刻条款,试图在心理和气势上占据上风。
江澈坐在主位,神情淡漠,指尖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边缘轻点,听着对方滔滔不绝,并未立刻打断。直到霍华德就空间改造限制条款提出极为严苛、几乎扼杀创作自由的条件时,江澈才微微抬起眼帘,眸光冷静如手术刀:
“霍华德先生,条款第7.3项,关于结构性改造的绝对禁止,我认为有必要修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我们租赁的是旧工业空间,其核心价值在于可塑性。如果连非承重墙的适度调整都无法进行,‘桥梁’的理念无从谈起。这是合作的基础,而非可以妥协的细节。”
他语气平稳,逻辑清晰,直接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并且摆出了寸步不让的姿态。
霍华德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人如此强硬且精准,愣了一下,试图用更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潜在风险来施压。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聆听的许念,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资料。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霍华德,声音清越悦耳,如同玉石相击,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霍华德先生,”她开口,没有咄咄逼人,只有陈述事实的从容,“我理解您对物业保护的考量。但我想从使用者的角度补充一点。”
她拿起桌上的空间结构图,纤细的手指指向几个关键区域:“您看这里,以及这里。这些区域的原设计存在明显的功能缺失和动线不合理。我们提出的非承重墙调整,并非随意破坏,而是基于未来展览流线、光线引导和观众体验的优化。保留其原始粗犷风格的同时,注入符合当代艺术展示需求的功能性,这正是这个空间价值的提升,而非贬损。”
她顿了顿,目光坦诚地迎向霍华德微微变化的视线:“‘桥梁’的意义在于连接与转化。我们希望能将这个空间,转化为一个既能尊重其历史肌理,又能激发未来创造力的活态场所。我相信,这同样是业主方乐于见到的,一个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租户,所能带来的长期价值。”
一番话,条理清晰,角度独特,既回应了对方的顾虑,又巧妙地将己方的诉求提升到了“共同提升资产价值”的层面。她没有陷入法律条款的纠缠,而是从艺术、空间与人的关系切入,展现了一种超越纯粹商业计算的、更宏大的视野。
霍华德先生脸上的轻慢彻底消失了。他重新打量了一下许念,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审视和尊重。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看起来像艺术生的年轻女孩,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具说服力的表达。
江澈在一旁听着,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他的目光落在许念身上,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骄傲。他没有插话,将舞台完全留给了她,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的女孩。”
在许念这番“软性”却极具分量的发言后,谈判的氛围悄然转变。霍华德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开始愿意就具体条款进行更务实的探讨。
随后的设计师会议,更是成为了许念的主场。当设计师展示出几个偏向商业化、略显平庸的初稿时,许念再次展现了她作为艺术家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眼光。
她指着效果图,语气温和却坚定:“这里的材质运用过于冰冷,缺乏与艺术作品的‘呼吸感’互动。我建议可以考虑引入更多有温度、有时间的自然材料。”她又指向灯光设计,“线性光源的布局太工业化,忽略了作品在不同角度下的质感呈现,需要更灵活、更注重局部氛围营造的方案。”
她甚至拿出自己的平板,快速勾勒了几笔草图,直观地表达了她心中理想的空间氛围——那种既能承载磅礴创作,又能呵护细腻情感的、充满“场域”力量的环境。
设计师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被打开了新的思路。他不再将许念仅仅看作是“客户的女伴”,而是真正将其视为具有卓越审美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合作者。
整个过程中,江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定海神针和最终拍板人。他负责把控商业风险的底线,将法律和财务条款梳理得清晰严密,而在涉及艺术与空间感觉的决策上,他则完全信任并尊重许念的判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