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454章 摘牌的人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第454章 摘牌的人

作者:小小君公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5 19:55:34

舆论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垮了市教育局精心构筑的堤坝。

那份盖着鲜红公章、措辞严谨的紧急回应在热搜榜上仅仅停留了不到半小时,就被愤怒的网民用无数个“87%”的质问淹没。

声明中那句轻飘飘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信用牵连”,在冰冷而残酷的数据面前,显得苍白、可笑,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挑衅。

公众的怒火不再是无的放矢的猜测,而是有了明确的靶心。

404寝室里,空气仿佛凝固。

林枫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屏幕上的一张学者照片上,那是海城大学社会学系的王崇礼教授,国内“道德纯度谱系理论”最着名的倡导者之一。

三年前,正是他的学术背书,为信衡研究院的算法模型披上了科学与理性的外衣。

要瓦解这座大厦,必须先撬动它的理论基石。

电话接通时,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学者式傲慢。

“林同学,我理解年轻人的激情,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用大数据剔除社会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是进步,不容置喙的进步。”他的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林枫没有与他辩论算法的优劣,寝室里另外三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他,他只是平静地、清晰地问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问题:“王教授,您女儿去年申请赴海外名校的交换生项目时,学校要求填写的那份父母政治审查背景表,您还记得吗?”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了死寂。

那是一种比任何激烈争吵都更具力量的沉默,仿佛一根无形的针,精准地刺破了王教授用理论构建的厚重铠甲,触及到了他最柔软、最不设防的地方。

良久,电话被仓促挂断。

赵子轩和张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叹。

这一击,太精准了。

当晚深夜,404寝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门外站着的是王崇礼,白天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疲惫与挣扎。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进门后便将一个牛皮纸袋放在了桌上,里面是一叠复印件。

“我早就觉得不对劲了。”王教授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三年前,我的研究方向是社会信任修复,信衡研究院找到我,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丰厚的经费。他们告诉我,这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但当我根据模型提出,应当对高道德行为进行正向激励时,却遭到了研究院的明确反对和警告。”他顿了顿,而那个项目,是我半生的心血。”

林枫打开纸袋,瞳孔猛地一缩。

那是一份名为《社会免疫缺陷特征的遗传性风险基因表达模型》的内部报告。

报告用大量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论证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观点:诸如“过度共情倾向”、“非功利性利他行为”、“为陌生人权益发声”等特质,被定义为一种可遗传的“社会免疫缺陷”。

报告认为,拥有这些特征的个体,其后代更容易成为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报告的附录里,是一长串被标记了高亮的数据链。

每一个数据链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从祖辈的档案,到父辈的每一次微小善举——扶起摔倒的老人、匿名捐款、甚至仅仅是在网络上为弱者发声,都被一一记录、量化,最终汇集成一个指向他们子女的“高风险”标签。

林枫的手指划过那些冰冷的名字,他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而巨大的蛛网,正在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脉络,悄无声息地代代收紧,将那些被系统判定为“良善”的人,和他们的后代,一同拖入深渊。

“这是屠杀。”赵子轩看着报告,脸色煞白,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是以科学为名的精准屠杀。”林枫补充道。

战争的武器已经到手。

四个人彻夜未眠,分工明确,一场绝地反击在黎明前悄然部署。

赵子轩发挥他笔杆子的优势,根据王教授的报告,连夜撰写了一篇深度文章。

他没有用煽动性的语言,而是冷静地借用王教授的学术理论,将报告中那些冷酷的术语一一解构,剖析其背后的荒诞与残忍。

文章的标题直击人心——《当我们说“这人像个好人”时,系统已经判了他孩子的死刑》。

张野则在天亮后冲向了市集。

他找到了那些同样因为孩子被列入“待观察名单”而忧心忡忡的摊主们,将文章的核心观点浓缩成一句句最朴素、最扎心的话,印制成上万份传单。

“你今天扶人一把,你孩子明天少读一年书?”“一次见义勇为,三代前途未卜?”这些传单如雪片般飞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学校门口、社区公告栏、人满为患的公交站台。

而林枫,他将报告中的逻辑模型,转化成了一个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东西——一个名为“亲情脱钩模拟器”的演示程序。

界面极其简洁,只有一个输入框。

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一件自己做过或者可能做的“好事”,比如“为灾区捐款五百元”。

点击确认后,系统会瞬间生成一张庞大的家族关系图谱,并用红色的线条和惊悚的文字,标示出这件善举可能引发的78种连锁崩塌路径。

“因您本次捐款行为,信用评级微调,您儿子的重点高中录取顺位下降三名。”

“因您儿子顺位下降,导致同学关系紧张,产生校园霸凌风险,您女儿的心理健康评估被标记为‘待观察’。”

“因您女儿的评估结果,您外甥女申请参军的家庭背景审查中,‘近亲属社会风险’一项被扣分,不予通过。”

最远的一条影响,甚至关联到了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女,仅仅因为这次捐款,她未来申请一所优质幼儿园的资格都被打上了问号。

这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噩梦。

下午,海城大学最大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

王崇礼教授有一场面向全校的公开讲座。

他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台下甚至坐着几位校领导和教育局的代表,他们是来“倾听专家意见”,为后续的舆论引导做准备的。

讲座开始,王崇礼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

然而,在进行到一半时,他没有切换到下一页ppt,而是突然话锋一转:“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引以为傲的‘数据驱动决策’,在现实中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按下了播放键。

林枫制作的“亲情脱钩模拟器”演示视频,赫然出现在大屏幕上。

那一条条因为微小善举而崩塌的血缘链条,在巨大的屏幕上无限放大,每一个红色的警示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场内每个人的心上。

当画面最终定格在“因母亲一次匿名捐款,导致外甥女无法参军”时,全场死寂。

王崇礼缓缓摘下胸前象征着身份与荣耀的教授工牌,轻轻地、但又是无比郑重地,将它放在了讲台上。

“从今天起,”他对着麦克风,声音清晰而决绝,“我,王崇礼,不再为这种将善良视为缺陷的所谓‘科学’代言。”

全场哗然。

闪光灯疯狂亮起。

而在教室的最后排,陈默冷静地按下了停止录制的按钮。

几秒钟后,这段连同王教授最后宣言的完整视频,被他嵌入了一个强制弹窗程序,精准地推送到了海城教育系统的教师登录页面。

每一个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前进行系统登录时,都将无法跳过地、完整地看完这段视频。

当晚,城市的喧嚣似乎达到了顶峰,但林枫却接到了张野的电话,声音异常沉重:“老林,老张头……他一个人去了烈士陵园。”

林枫心头一紧,立刻赶了过去。

夜色下的陵园肃穆庄严,他看到张野的爷爷,那个平日里爱说爱笑的老人,正佝偻着背,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一块冰冷的墓碑。

墓碑上的照片,是一个年轻的、笑容灿烂的战士。

“我这个战友,走的时候才十九岁。”老人没有回头,声音像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他临死前就拉着我的手说,老张,咱们拼了命,不就是想让后人活得像个人样,能挺直腰杆说话吗?别让他们活成哑巴。”

老人停下手,转过身,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前所未有的光亮,他看着林枫,一字一句地说:“今天,我听见有人替他们喊出来了。好样的。”

就在这一刻,林枫的手机猛烈震动了一下。

是陈默发来的消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却让林枫全身的血液瞬间凝固。

“我找到了‘待观察名单’的原始数据接口——它直接连着公安系统的‘见义勇为’和‘优秀公民’数据库。算法的作用,是把所有官方认证的‘好人’,自动转换为‘高危家庭’。”

消息的下方,还跟着一张实时滚动的后台截图。

就在刚刚,随着舆论的彻底引爆,那个原本不断从公安系统抽取数据的接口,突然中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来源未知的内部端口被悄然激活,数据流正以一种更加隐蔽和复杂的方式,重新开始汇集。

公众的怒火似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林枫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他们斩断了恶龙的一只爪子,却也惊动了它背后真正的主人。

而这位主人,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

一场虚假的胜利庆典之下,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精密的罗网,正在黑暗中悄然张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