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论坛的成功,为小米注入了强大的线上活力和用户粘性,但小米模式的另一只脚——硬件产品,却正遭遇着成长中最痛苦的磨难。
澈宇科技办公室内,林澈正和李娜、陈默讨论着比特币矿场下一步的全球布局计划,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雷军。
林澈示意会议暂停,接起电话:“雷总,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雷军往日里充满激情或轻松调侃的声音,而是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沙哑,甚至有一丝罕见的焦虑:“林澈……这会儿方便说话吗?”
“方便,您说。”林澈心中一凛,意识到可能出事了。
“唉,别提了。”雷军长叹一口气,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小米手机1现在销量火爆,预订量远超预期,这是好事。但……**供应链快扛不住了!**”
他语速加快,像是在倒苦水:“之前合作的几家代工厂,规模小,品控不稳定,良品率忽高忽低。现在订单像雪片一样砸过来,他们根本吃不下!产能完全跟不上!论坛里、微博上,到处都是催货、骂我们‘饥饿营销’玩过火的帖子!我雷军什么时候玩过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我是真交不出货啊!”
林澈能想象到雷军此刻焦头烂额的样子,搓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眼下恐怕有着浓重的黑眼圈。产能瓶颈,这是几乎所有消费电子初创公司都会遇到的“幸福的烦恼”,但若处理不好,就是灭顶之灾。用户耐心有限,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一旦口碑滑坡,再想拉回来就难了。
“具体的瓶颈在哪?是核心元器件缺货,还是组装线跟不上?”林澈冷静地追问,试图抓住问题核心。
“主要是最后的整机组装和测试环节!”雷军语气急切,“元器件我们备货还算充足,但那几家小厂的管理水平和扩张能力太差,工人熟练度也不够,生产线良品率一直提不上去,爬坡速度慢得像蜗牛!眼看着每天几千台的产能,面对着几十万台的订单积压,我死的心都有了!”
情况比林澈想象的还要严峻一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能不足,而是整个生产制造体系无法支撑小米爆发式的增长。
“雷总,您先别急。”林澈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能让人安心的力量,“我大概了解情况了。给我一点时间,我思考一下,晚点给您回电。”
挂断电话,李娜和陈默都投来询问的目光。林澈简单说明了小米遇到的供应链危机。
“哎呀,这可是个大麻烦。”陈默挠头,“造手机可比挖矿复杂多了,咱们这可帮不上忙。”
李娜则思考得更深入:“供应链管理是重资产、重资源的领域,需要极强的谈判能力和长期积累的行业人脉。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储备。”
“我们不需要直接介入管理。”林澈目光锐利,脑海中飞速检索着前世的记忆碎片和信息,“我们需要的是提供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一个能快速解决产能,又能保障长期质量和规模效应的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前世的小米在突破产能瓶颈的过程中,与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的合作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虽然初期成本会有所上升,但富士康带来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制造管理能力,正是当时小米所急需的。
“娜姐,”林澈立刻下达指令,“立刻收集整理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最新资料,特别是他们在华北地区的工厂布局、主要客户、合作模式以及近期的产能空档情况。要快!”
“明白!”李娜毫不迟疑,立刻带领金融分析团队行动起来。澈宇科技高效的信息搜集能力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到两小时,一份关于富士康的简要分析报告就放在了林澈面前。数据显示,富士康正致力于提升大陆工厂的附加值和服务能力,对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新锐品牌,或许正是一个值得争取的优质客户。
林澈深吸一口气,再次拨通了雷军的电话。
“雷总,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您听听看。”林澈的语气依旧谦逊,但内容却直指核心,“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不要局限于和中小型代工厂纠缠。可以考虑接触一下**富士康**。”
“富士康?”雷军明显愣了一下,语气带着疑虑,“他们的门槛很高,而且代工成本比我们现在合作的厂子要高出不少吧?我们现在本就利润微薄……”
“成本是高了,但我们要算总账。”林澈条理清晰地分析,“第一,**产能保障**。富士康拥有世界顶级的制造管理和产能弹性,只要订单达成协议,他们有能力快速爬坡,迅速满足我们的需求,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第二,**品质提升**。他们的品控体系和良品率,远非小厂可比,能极大减少售后成本和品牌声誉风险。第三,**长远战略**。与富士康合作,本身就是对小米品牌实力的一次极大背书,有利于后续的融资和市场信心。第四,**规模效应**。一旦量跑起来,我们就有资本和富士康谈判,争取更优的长期价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