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滑入2011年8月,北京的盛夏酷热难当,但比天气更热的,是科技圈对一家神秘创业公司的期待与猜测。经过近一年的蛰伏与奋力打磨,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终于即将走到台前。
在这段日子里,林澈作为最早期的天使投资人,虽然恪守承诺绝不插手运营,但仍通过定期的股东简报和偶尔与雷军的邮件沟通,远远地见证并感受着小米从一纸概念一步步蜕变为实体的过程。每一次收到关于工程机进展、系统迭代、供应链谈判取得突破的消息,都让他心中的期待增添一分。
这天,林澈接到了雷军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雷军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大战将至的兴奋与郑重。
“林澈,8月16日,国家会议中心。小米手机的第一场发布会。”雷军开门见山,“发布会前,我想搞一次内部彩排,来的都是自己人。你是我们最早的投资人,也是…嗯,提出过很多关键想法的人。我想邀请你来听听,给我们提提意见。”
林澈的心脏猛地一跳。8月16日!这个刻在他记忆里的日期!他强压下激动,语气平静地回应:“雷总客气了,这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准时到。”
彩排的日子到了。林澈提前来到了还在紧张布置中的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后台区域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在搬运器材、调试灯光音响。巨大的舞台已经搭起了雏形,背景板上蒙着黑布,但隐约能看到下面“MI”logo的轮廓和“为发烧而生”的slogan。
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走进观众席前排。那里零散地坐着十几个人,都是小米的核心创始团队和早期骨干。看到林澈,不少人都点头致意,他们都知道这个年轻的早期投资人不简单。
雷军正在台上,拿着话筒,反复走位,调试着提词器的高度,表情极其专注。他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消瘦了一些,但眼神锐利如鹰。
彩排正式开始。没有炫目的灯光和音乐,雷军如同对着空气演讲,但语气、神态、每一个手势都极其认真。他讲述着创业的初衷,吐槽着手机行业的暴利,介绍着MIUI系统的成长和理念……
然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捧上来一个被黑色保护壳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雷军接过,深吸一口气,缓缓揭开了保护壳。
第一代小米手机(工程机)的原型,第一次呈现在林澈眼前。
尽管在后世的眼光看来,它的设计略显朴实,屏幕边框也不算极致,但在2011年,这款搭载了高通1.5GHz双核处理器、1GB RAM、4英寸屏幕的手机,其硬件配置绝对达到了顶级旗舰水准。
雷军如同展示一件艺术品般,详细讲解着它的每一个设计细节、每一项强悍的配置。台下的人都屏息凝神,他们为这款产品倾注了太多心血。
终于,讲完了所有产品亮点,气氛酝酿到了最高点。雷军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仿佛下面坐着万千观众。
他深吸一口气,用他特有的、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出了那个准备已久的价格:
“这样一款顶级配置的智能手机,我们最终的定价是……”
他稍微拖长了声音,然后清晰地报出:“**2499元**!”
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个价格,相比于当时同样配置的三星、HTC等国际品牌动辄四五千元的售价,已经极具杀伤力,足以震撼市场。
但坐在台下的林澈,眉头却微微皱了一下。不是这个价格不好,而是他的记忆清晰地告诉他,最终一锤定音、引爆全场、写入历史的,不是这个数字。
雷军注意到了林澈细微的表情变化。彩排暂停,他走下台,径直来到林澈面前,直接问道:“林澈,你觉得怎么样?尤其是价格。”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澈身上。
林澈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他不能直接说“我记得是1999”,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目光坦诚地看着雷军和周围的几位核心成员,语气沉稳地说:
“雷总,各位老师,产品绝对惊艳,远超预期。2499的价格,也足够有竞争力,能卖得很好。”
他先给予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我认为它还不够‘极致’,还不够‘颠覆’。”
“哦?怎么说?”雷军目光锐利起来。
“2499元,依然是一个‘高端性价比’的定位,它震撼,但可能无法形成排山倒海、无法阻挡的传播海啸。”林澈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们需要一个价格,不仅仅是有竞争力,而是要像一个核弹,投入沉闷的手机市场,彻底炸毁所有人对智能手机价格的认知底线!”
他顿了顿,抛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数字:“我认为,价格必须击穿2000元这个心理大关!**1999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