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深圳的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林澈在诚迈科技看似平静的盘面下,嗅到了科技自主可控的历史性机遇。一场围绕华为鸿蒙系统的资本暗战,正悄然拉开序幕。
九月的深圳,依然湿热难耐。中美贸易摩擦的阴云笼罩着资本市场,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已逾七十天,整个科技产业链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澈观资本”顶层会议室内,林澈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显示屏上。诚迈科技的K线图刚刚完成对年线的突破,那条温和放量的阳线,在他眼中却蕴含着风暴的力量。
李娜将一份深度调研报告放在黑檀木会议桌上,语气中带着职业的敏锐:“林总,诚迈科技近期的资金关注度在悄然提升。虽然股价仍在30元附近震荡,但华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逻辑正在暗中发酵。”
林澈微微点头,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诚迈科技的详细资料。“一家专注于移动芯片和软件研发的技术服务商,主要客户包括华为、英特尔等全球领先科技企业。”他轻声念着公司简介,眼神却愈发锐利。
团队里的年轻分析师陈昊推了推眼镜,提出疑问:“从基本面看,公司表现并不突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市盈率高达80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样的估值是否过高?”
“你看到的只是表象。”林澈起身走向数据墙,调出诚迈科技的业务结构图,“关键在于,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关系非同一般。他们是华为海思芯片开发的核心软件供应商,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具有特殊意义。”
李娜适时补充调研数据:“根据我们掌握的渠道信息,诚迈科技正在深度参与华为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虽然公司在公开披露中对此保持低调,但多个信源证实,双方在操作系统底层优化方面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林澈的指尖停留在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时间节点上:“今天是华为进入实体清单的第七十二天。在这两个多月里,华为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自主可控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然。”
他调出当时市场的宏观环境数据:“2019年秋季,正是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从口号转向实质落地的关键节点。国家层面在积极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华为也在加速构建自主生态系统。而诚迈科技,恰好站在了这个历史转折点上。”
在接下来的深度调研中,林澈团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连续三个昼夜,会议室的灯光都亮到凌晨。
陈昊整理了一份详尽的华为产业链分析报告:“华为正在从三个层面构建自主可控体系:芯片层面的海思半导体,操作系统层面的鸿蒙系统,应用生态层面的HMS服务。而诚迈科技,在操作系统和芯片开发两个关键领域都与华为深度绑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娜接过话茬,调出最新的监测数据,“我们注意到诚迈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表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公司首次公开承认,正在密切关注华为鸿蒙系统的产业机会,并表示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这种表态在以往是极为罕见的。”
林澈沉思片刻,走到落地窗前,眺望着深圳湾的方向,那里正是华为总部的所在地。“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过去投资者看重的是业绩增长,现在更看重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自主。诚迈科技的价值,不在于它现在能赚多少钱,而在于它在华为自主可控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他调出诚迈科技的股权结构和机构持仓变化图:“注意看,八月份以来,多家机构开始悄然建仓。虽然单笔金额不大,但持续性和一致性非常明显。这说明,聪明资金已经开始布局华为自主可控这条主线。”
李娜提出疑虑:“但这样的题材炒作,估值已经完全脱离基本面。一旦情绪退潮,风险是否过大?”
“所以我们的策略要更加精准和谨慎。”林澈转身,目光扫过全场,“这首先是一次事件驱动型投资,核心驱动力就是华为鸿蒙系统发布的预期,以及市场对科技自主可控的情绪发酵。我们要在逻辑被市场充分认知之前,完成战略性布局,同时严格控制风险。”
九月十六日,周一清晨。林澈提前来到交易室,在晨会上明确下达投资指令。
“今天开始执行买入计划。目标:诚迈科技。”林澈的声音平静而坚定,“策略:利用市场对华为事件认知的分歧期,结合技术面突破信号,分批建立仓位。”
“操作细节:投入1.5亿资金,将建仓区间严格控制在32元至35元之间。行动要快速但保持隐蔽,避免引起市场过早关注。”
指令下达后,交易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此时的诚迈科技日成交金额还在2亿元左右徘徊,大举建仓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和耐心。
“32.5元,挂单400万元,成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