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狂欢中,林澈带领团队在贪婪与恐惧的边缘行走。当跨界半导体的消息引爆市场,一场完美的退出行动悄然展开。
当中潜股份跨界半导体领域的消息公布后,整个A股市场为之震动。林澈站在交易室中央,平静地下达着指令,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半导体是当下最热的风口,这个概念一旦加上,股价将会彻底放飞。”林澈的判断精准得令人吃惊。
随着中潜股份跨界半导体消息的持续发酵,股价开始直线拉升。60元、70元、80元,一道道阻力位被轻松突破,股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交易室内,分析师们看着屏幕上那条几乎呈九十度直角向上的K线,脸上写满兴奋与难以置信。
“已经突破80元了!我们的浮盈超过百分之八十!”
“市场完全疯了!这涨幅太惊人了!”
李娜保持着冷静,向林澈汇报精确数据:“林总,我们初始投入的3亿资金,平均建仓成本41.8元。目前持仓市值约5.75亿元,浮动盈利2.75亿元,收益率91.7%。”
然而,与周围的兴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澈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的目光穿透了屏幕上刺眼的红色涨幅,落在了下方密密麻麻的基本面数据上。
“市场的情绪,已经脱离了地心引力。”林澈轻声说道,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警示着所有人,“根据公告,大唐存储2019年及2020年前两个月均处于亏损状态。这种脱离基本面的飞翔,终归是暂时的。”
在股价突破85元时,林澈注意到虽然收盘仍封住涨停,但全天的震荡极其剧烈,成交量创下历史新高。“是时候了。”他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第二天早上,林澈提前来到交易室。在晨会上,他明确下达指令:“今天开始执行减持计划。分为三批进行,注意控制对市场的冲击。”
“执行第一批减持。”林澈冷静下令。
交易员们立即行动,精心设计的卖单开始悄然流入市场。由于市场买盘依然踊跃,他们的减持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第一批减持完成,平均价格83.6元,回笼资金约1亿元。”李娜及时汇报。
就在这时,中潜股份的涨停板第一次被大量卖单砸开,股价瞬间回落至80元附近。交易室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澈,等待着他的决策。
“不必慌张,这是正常的技术性调整。”林澈镇定自若,“市场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消散,等待反弹,执行第二批减持。”
果然,在市场资金的推动下,股价很快重新封回涨停。利用这个机会,团队顺利完成了第二批减持。
“第二批减持完成,平均价格85.2元,回笼资金约1亿元。”
下午两点左右,中潜股份的涨停板再次被砸开,这一次,卖盘如潮水般涌出,买盘力量明显不济。“执行最后一批减持,清空剩余仓位。”林澈果断下令。
在收盘前的最后一个多小时里,团队与时间赛跑,与恐慌情绪赛跑,争分夺秒地将剩余的股票筹码派发出去。当最后一笔交易确认完成,持仓栏位彻底归零时,交易室内先是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热烈掌声!
最终结算数据显示在主屏幕上:
- 初始投入资金:3亿人民币
- 平均建仓成本:41.8元/股
- 平均卖出价格:84.7元/股
- 最终回收资金:约6.08亿元
- 本次投资净盈利:约3.08亿元
- 投资回报率:102.7%
投入3亿,在不到两个月内,净赚超过3亿元,回报率翻倍!
就在他们完成清仓后不久,中潜股份的股价在创出90元的高点后,突然调头向下,收出一根长长的上影线。随后的几个交易日,股价如同自由落体,连续暴跌,将无数在顶峰时期追高杀入的投机者,深深地套在了高高的山岗之上。
李娜调出后续数据,语气中带着一丝后怕:“就在我们清仓一周后,深交所对中潜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级市场炒作股价。公司回复称,其大数据业务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并将进行出售。”
陈昊忍不住感叹:“林总,您的撤退时机把握得太精准了,如果再晚几天,我们可能就会遭遇重大回撤。”
林澈神色平静:“这不是运气,而是对市场规律的理解。当一只股票的市盈率达到上千倍,而公司实际业务却在萎缩时,风险已经远远大于机会。”
在复盘总结会议上,林澈指着那条惊心动魄、如同过山车般的K线图,对全体团队成员说道:“中潜股份一役,是教科书级别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我们在此赚取的不是企业长期成长的价值钱,而是资本运作与市场情绪共振所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