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的A股,像被冻住的湖面。上证指数在2600点附近晃悠了半个月,券商营业部的大厅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看盘的老人,屏幕上的绿色比窗外的梧桐叶还晃眼。但“澈观资本”的交易室里,空气却热得发烫——二十多块屏幕亮着,一半是大盘的低迷曲线,另一半却齐刷刷定格在同一只股票上:通产丽星。
交易室的落地窗外是北京的CBD,玻璃上凝着薄薄的雾。林澈坐在主位的黑皮沙发上,手指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目光落在屏幕右上角的“停牌”两个灰色大字上。李娜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过来,黑色高跟鞋踩在地毯上没什么声音,只有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林总,刚拿到通产丽星的补充公告,”李娜把电脑放在林澈面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收购预案,“拟以6.93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收购力合科创100%股权,作价55亿元。下周一复牌,也就是11月12号。”
她顿了顿,指尖划过“力合科创”的背景介绍:“这公司是清华系的核心创投平台,投过的企业里,有12家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还有3家在排队——这个时点,市场肯定会往‘科创板预备军’上靠。”
林澈没说话,伸手把雪茄放在烟灰缸里,拿起鼠标翻了翻通产丽星的半年报。“包装材料业务上半年营收8.7亿,净利润1200万,同比降了15%。”他念出数据,声音很轻,“7月份炒过一波‘富勒烯’概念,股价从5块冲到9块,后来泡沫破了,又跌回6块多。现在搞这出,就是借壳换赛道。”
陈默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份券商研报,眉头皱着:“但力合科创的业绩也一般,2017年净利润才3.2亿,对应55亿估值,PE快20倍了,不算便宜。而且通产丽星的股东里有不少小非,复牌后会不会有抛压?”
“便宜不便宜,不是看PE。”林澈突然抬头,目光扫过在场的交易团队,“现在市场缺的不是价值,是‘情绪出口’。科创板要来了,这是今年最大的题材,没有之一。通产丽星有‘清华系’ ‘创投’ ‘重组’三个标签,刚好凑齐了所有热点——这不是投资,是赌市场情绪能把它推多高。”
他站起身,走到最大的那块屏幕前,手指在通产丽星的K线上画了一条弧线:“我们的优势是知道‘剧本’:复牌后会有连续涨停,但热度最多撑七天。第七天是情绪顶点,也是流动性最好的时候,过了这个点,就是多杀多。”
交易团队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跟着林澈做过不少短线操作,但“复牌前潜入”还是第一次——这种操作对通道和节奏的要求极高,差一天、差一个点,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这次不用等复牌追高。”林澈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策略定了:复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就是本周五,通过大宗交易建仓。”
他看向负责交易执行的小张,这小伙子是团队里出了名的“快手”,曾经在三分钟内完成过2000万的出货:“小张,你对接中信建投的大宗交易部,找他们要通产丽星的卖方资源。目标价不超过6.5元/股,能拿到多少筹码拿多少,最多动用3000万。”
“林总,大宗交易要折价,而且卖方可能要锁定期吧?”小张有点犹豫,“周五就是最后一天,时间太紧了,万一谈不拢……”
“折价可以让,但锁定期不能有。”林澈打断他,“告诉券商,我们要的是‘流通股’,复牌就能卖。至于时间,你今晚就去券商营业部守着,他们的投行团队加班,你就陪着加班。”
李娜补充道:“我已经查过了,通产丽星的前十大股东里,有两家私募计划减持,手里大概有800万股,成本在4块左右,只要价格合适,他们愿意走大宗。”
“那就盯紧这两家。”林澈点了点头,“记住,我们要的是‘悄悄进村’,不能让市场发现有人提前布局,否则复牌后的涨停板可能会被砸开。”
接下来的两天,交易室里像战场。小张几乎没离开过电脑,电话打了十几个,嗓子都哑了。周五下午两点,他终于冲进林澈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好的大宗交易协议。
“成了!”小张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两家私募谈妥了,6.48元/股,一共463万股,刚好2999.24万,没超3000万的额度!明天就能完成过户,下周一复牌就能交易!”
林澈接过协议,翻到最后一页看了眼签名,嘴角终于露出一点笑意:“好。让风控部把资金打过去,确认股份到账后,所有人周末休息,养足精神,下周一盯盘。”
11月12日,周一。
早上9点15分,集合竞价开始。交易室里所有人都盯着屏幕,通产丽星的买盘瞬间堆到了10万手,股价直接封在了7.41元——涨停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