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闷热已经浸透写字楼的每一层,但“澈观资本”的交易室内却弥漫着比窗外暑气更灼热的紧张——不是源于天气,而是来自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以及刚落幕不久的亚夏汽车一战余波。
交易室足有两百平米,正中央是一面高四米、宽八米的巨型数据墙,主屏幕上牢牢钉着特斯拉、宁德时代的长期K线,均线如同稳健的阶梯,记录着团队半年来布局价值标的的成果。而环绕主屏幕的六个副屏,则是短线团队的“战场”:左上屏实时刷新龙虎榜,右上屏滚动着沪深两市涨幅榜前五十,下方四个小屏分别监控着次新股、高送转、重组概念和资金流向异动股,红色的涨停标记像燃烧的火焰,在绿色为主的市场底色里格外刺眼。
“林总,异动!超频三!”
短线交易组的组长周凯突然从座位上直起身,手指着右下屏,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急促。他面前的键盘上还留着咖啡渍——为了盯亚夏汽车的后续走势,他已经连熬了三个通宵,眼下眼里的红血丝还没褪去,却被新的机会勾得瞬间精神。
林澈刚在会议室结束与研究员的价值标的复盘,听到声音便快步走过来。他穿着一件浅灰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一块简单的机械表,与交易室内多数人穿的休闲T恤形成微妙反差。走到副屏前时,他先没看股价,而是扫了眼成交量:超频三当天的成交额已经突破8亿,是前一日的三倍还多,换手率更是飙升到25%,红色的柱状图在屏幕上堆得像座小山。
“拉全景K线,调基本面和龙虎榜。”林澈的声音很稳,没有周凯的急促,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坐在旁边的风控总监李娜立刻上手操作。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瞬间切换:超频三的K线图从2017年6月上市那天开始展开,发行价12.90元,开板后横盘了大半年,直到2018年4月底才突然抬头,近半个月更是拉出五根涨停板,股价从18元冲到了27元,近乎垂直的斜率让人心跳加速。
“基本面情况:超频三,注册地深圳,主营LED散热材料和LED照明产品,客户以中小LED厂商为主,没有核心技术壁垒。”李娜的声音清晰,带着风控特有的审慎,“2017年上市时营收3.6亿,净利润0.28亿;2018年一季度营收1.21亿,同比增15%,净利润602万,同比降8%——注意,净利润是下滑的。券商一致预期全年净利润0.3亿左右,现在市值已经摸到29亿,动态市盈率97倍。”
“97倍?”旁边负责电子行业研究的分析师小张皱起眉,忍不住插了句,“同行业的鸿利智汇市盈率才23倍,瑞丰光电也才35倍,这都炒到天上去了。”
周凯也点头,却又带着点兴奋:“但资金认啊!你看龙虎榜,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买了1.2亿,华泰证券深圳益田路也买了8000万,都是有名的游资席位。而且它有‘高送转 填权’概念,4月20号刚公告10转8派0.4元,除权后才开始涨,现在正是填权行情最疯的时候。”
交易室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林澈身上。团队里没人不清楚,林总向来推崇价值投资,前半年布局的特斯拉产业链、新能源电池标的,都是基于业绩和行业逻辑的长期持有,像超频三这种“炒概念、轻业绩”的标的,从来不在他们的常规射程里。
林澈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上的K线,指尖无意识地在桌沿轻点。他的脑海里,关于2018年的记忆碎片正快速拼凑:没错,超频三就是那年春夏之交最疯狂的“妖股”之一——靠着高送转和次新股的噱头,股价会一路冲到45元,市值峰值摸到70亿,是全年净利润的233倍!但这场狂欢撑不过6月,证监会很快会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高送转的合理性和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紧接着游资出货,股价从45元暴跌到15元,套牢一批追高的散户。
“这不是投资,是赌局。”林澈终于开口,语气里没有轻蔑,只有冷静的判断,“但赌局也有规则——鼓声不停,游戏就没结束。我们要做的,是在鼓声最响的时候进场,在第一声停鼓前离场。”
他转向周凯,眼神骤然锐利:“短线账户还有多少可用资金?”
“5000万,全是之前亚夏汽车清仓后回笼的,本来准备留着等下一个重组标的。”周凯立刻回答。
“全部用上。”林澈的指令干脆,“策略:分三批建仓,不追涨停,只抓盘中震荡或涨停打开的机会。第一批1500万,在今天股价回落至25元附近时买入;第二批2000万,若明天开盘有低开或回调到26元以下,立刻补仓;第三批1500万,留作应对极端情况——如果连续涨停不给机会,就放弃,绝不追高。”
“止盈和止损呢?”李娜立刻追问,她最关注的永远是风险边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