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露重,江东大军帅帐中的牛油大烛爆了个灯花。帐外,长江的波涛声隐约可闻,夜风掠过营寨,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周瑜独坐中军帐内,案前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连日来,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压境,虽知其中有虚,但敌众我寡之势确实令人忧心。
报——黄盖将军求见。帐外亲兵的声音打断了周瑜的思绪。
周瑜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般时辰?快请。
帐帘掀起,黄盖披着一件深色斗篷快步走入,烛光下,他斑白的鬓角和坚毅的面容格外醒目。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虽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双眼炯炯有神,步伐稳健有力。
公覆深夜前来,必有要事相商。周瑜示意亲兵退出,帐内只剩二人。
黄盖解下斗篷,露出里面的轻甲,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向前两步,压低声音道:都督,今曹军百万大军南下,三百里连营,我军虽士气高昂,但久持不利。盖思之再三,唯有一计可速破曹军。
周瑜目光一凝,身体微微前倾:公覆请讲。
火攻。黄盖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曹操水战生疏,一旦火起,必成燎原之势。
烛火在周瑜眼中跳动,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此计甚妙,但不知是何人教公覆献此良策?
黄盖挺直腰背,声音坚定如铁:此乃盖日夜苦思所得,非他人所教。都督莫非以为老朽已无献策之能?
周瑜连忙摆手:公覆误会了。实不相瞒,瑜亦早有此意。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我已故意留下蔡中、蔡勋二人,佯装不知其诈降,正是为了借他们之口传递假消息于曹操。
烛火爆了个灯花,映得周瑜眉间殷红如血:只是……他手指突然收紧,将一支令箭生生折断,这诈降的戏码,还缺个唱主角的,没有人能替我行这诈降之计!以取信曹操。
帐内一时寂静,只听得见烛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黄盖突然拍案而起,震得烛火剧烈摇晃:某某虽年迈,愿为都督行此诈降之计!
周瑜凝视着老将军脸上的疤痕,声音突然变得低沉:公覆可知此计凶险?曹操多疑,一旦有失……
都督且看!黄盖猛地撕开衣襟,露出胸膛上交错的伤疤,每一道都记录着为孙氏征战的岁月,这具残躯,早该随主公而去!我受孙氏三代厚恩,纵肝脑涂地,也无怨悔矣。黄盖声音铿锵,在寂静的军帐中回响。
周瑜凝视这位老将许久,终于缓缓点头:若要曹操深信不疑,公覆须受些苦楚……否则曹贼如何肯信?
黄盖毫不犹豫:都督尽管安排。鞭笞杖责,某绝不皱眉!
周瑜深深一揖:公覆高义,江东之幸也。只是……他声音微顿,此计一旦施行,公覆或将背负叛将骂名,甚至……
黄盖朗声一笑,笑声中满是豁达:大丈夫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何惧身后虚名?某这条老命,早该战死沙场,今日能为江东捐躯,死得其所!
帐内陷入沉寂,唯有江水拍岸之声隐约可闻。周瑜突然离席,眼中泛起湿意,郑重地向黄盖行了一礼:公覆此诺,可保江东十万生灵,江东之万幸也。
黄盖扶起周瑜时,粗糙的掌心满是老茧,神色坚毅:都督不必如此。待明日升帐,某当众顶撞于你,届时还望都督勿要心软。
周瑜点头,从案几上取来两只酒樽,斟满后递与黄盖:今夜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与公覆共饮。
黄盖接过酒樽,一饮而尽,随后将酒樽重重置于案上:待破曹之日,某定与都督痛饮庆功!
走出中军帐,夜风扑面而来,黄盖深吸一口气。远处,长江水声滔滔,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他紧了紧斗篷,大步走向自己的营帐,背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挺拔。
次日寅时刚过,江东大营已是一片肃杀之气。中军帐前,各营将领顶盔贯甲,鱼贯而入。周瑜端坐帅位,一身银甲映着初升的朝阳,腰间吴侯佩剑横置案前,剑鞘上蟠龙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报——各营将领到齐!
周瑜目光如电扫过众将,忽然以掌击案,震得令箭筒哗啦作响:曹操率百万之众沿江而下,连营三百余里!非短日内可破!他抓起一把令箭重重撒在沙盘上,传令各营备足三月粮草,准备持久之战!
帐中顿时议论纷纷。老将程普捻着花白胡须沉吟不语,凌统、潘璋等年轻将领则已按剑而起。就在此时,帐门处传来一声冷笑。
三个月?便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过是坐以待毙!
众人回首,只见黄盖披甲未戴盔,斑白鬓发散乱,左手按着佩剑大步踏入。他腰间悬挂的青铜虎符随着步伐铿锵作响——这是孙坚时代留下的信物。
周瑜眯起眼睛:公覆此言何意?
黄盖径直走到沙盘前,一掌扫倒象征曹军的黑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本月不能破曹……他突然拔剑劈开沙盘中的长江水道,不如依张昭之言,北面降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