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襄阳城还笼罩在薄雾中,刘备已经整装完毕,此时各项事项已安排妥当,该拜访一下荆州群贤了。他特意换上了一袭素色深衣,腰间只悬着一块温润的白玉——这是当年在许都时,汉献帝私下赐予的信物。
主公,马已备好。简雍轻声禀报,按诸葛军师所列名单,今日先访蒯氏。
刘备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名单。那是昨夜诸葛亮与徐庶彻夜未眠拟定的名单,上面不仅写着荆州才俊的姓名,还详细标注了每个人的喜好、近况,甚至府上门房的值守规律。
经过蔡瑁府邸时,刘备示意车夫放慢速度。朱漆大门紧闭,但墙角处有几道新鲜的车辙印,一直延伸到小巷深处。
子龙,记下这个位置。刘备低声道,回头派人盯着。
蒯越的府邸坐落在城东一处僻静的巷子里。与襄阳其他豪族的宅院不同,蒯府门前没有石狮镇宅,只有两株古老的梧桐树,枝叶交错形成天然的牌坊。
刘备刚下马,就闻到一阵清幽的茶香。府门虚掩着,一个青衣小童正在清扫落叶,见到来人也不惊讶,仿佛早已等候多时,只是躬身一礼:皇叔请随我来。
穿过曲折的回廊,刘备发现这座看似简朴的宅院暗藏玄机。院中的假山布局暗合八阵图之势,花木栽种的位置恰好构成襄阳周边的地形。最引人注目的是庭院中央的石桌,上面摆着两盏青瓷茶盏,茶汤澄澈,热气袅袅,显然是掐准了客人到访的时辰。
皇叔大驾光临,寒舍生辉。
温润的声音从东厢传来。刘备转身,看见一位身着素色深衣的年轻文士正拱手相迎。此人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睿智——正是蒯越之侄蒯祺,蒯家年轻一代的俊杰蒯祺。
久闻蒯氏家学渊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刘备指着庭院布局赞叹道。
蒯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不想皇叔竟识得此阵。他抬手示意入座。家叔临行前特意嘱咐,定要好好招待皇叔。
刘备拱手还礼,令叔不在府上?
蒯祺微微一笑:兄长昨日启程去江陵了,说是访友出了。
茶过三巡,刘备放下茶盏,正色道:当今天下动荡,百姓流离。备虽不才,愿匡扶汉室,还天下太平。久闻蒯氏乃荆州望族,不知可愿助备一臂之力?
蒯祺沉吟片刻,起身推开书斋窗户。透过疏朗的梧桐枝桠,可以望见襄阳城北的粮仓:皇叔请看,近日阴雨连绵,旧仓多有渗漏。若不及早修缮,恐误大事。
刘备会意,这是蒯祺在表明愿意相助的态度。他郑重起身,向蒯祺深深一揖:备恳请先生出山相助。
在下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蒯祺郑重还礼,家叔临行前已有交代:蒯氏一族,愿辅佐明主。
刘备大喜,连忙扶起蒯祺:得先生相助,如鱼得水!
送别时,蒯祺站在梧桐树下,折下一段青翠的枝条递给刘备:家叔最爱梧桐,常说其知时节而不改其志。就如我们蒯氏,既认明主,便誓死相随。
马车驶离时,刘备回首望去,只见蒯祺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模糊,唯有那两株古老的梧桐依旧挺立,仿佛在诉说着士人的气节与坚守。
刘备走后,蒯越从内室中走出来,说道:休祥,吾观刘玄德仁德爱民,正是可托付之人,你尽力辅佐于他。
蒯祺拱手道:“叔叔,你呢?”
蒯越摆摆手道:“昔日,我等终究……,哎!”
“皇叔仁德,定不会以旧事为难叔父你的。”
“我知道,再看看吧,曹操来攻,荆州存亡之际,也需要尽心辅佐,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自此,蒯氏尽心辅佐刘备,成为其治理荆州的重要谋士。
离开蒯府,刘备径直前往韩嵩的宅院。这位老臣是刘表最倚重的谋士之一,府邸却简朴得令人意外。
韩嵩正在院中修剪菊枝,见到刘备来访,手中的剪刀微微一颤,剪落了一朵将开未开的花苞。
韩公。刘备深深一揖,备特来请教安民之策。
老臣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皇叔何必为难老朽?嵩年事已高,只愿莳花弄草,了此残生。
刘备不慌不忙地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景升兄病中所书,嘱我转交韩公。
韩嵩展开帛书,双手突然颤抖起来。刘备清楚地看到老人眼中闪过的泪光——那上面是刘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吾儿不肖,望公辅佐玄德。
主公他……韩嵩哽咽难言,最终长叹一声,容老朽三日思量。
傅巽的拒绝在刘备意料之中。这位以刚直着称的谏议大夫直接将刘备拦在府门外。
皇叔请回。傅巽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巽食汉禄三十年,不能事二主。
刘备不恼不怒,只是将一本手抄的《左传》放在门前石阶上:听闻傅公正在注解《春秋》,备偶得郑玄未刊批注一卷,愿与公共赏。
门内沉默片刻,终于开启一条缝隙。一只布满老年斑的手迅速取走书卷,又地关上门。但刘备已经看到门后那双眼睛里的动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