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五月,长沙城的初夏已带着几分燥热。刘封手持双剑站在都督府后院的演武场上,、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身形挺拔如松,一招一式间尽显现代特种部队的格斗技巧与传统武艺的完美融合。
随着一声低喝,断岳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声。十八岁的刘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减动作的凌厉。
都督好剑法!站在一旁的亲兵队长寇封忍不住赞叹,这等剑法,末将从未见过。
刘封收剑入鞘,接过亲兵递来的汗巾擦了擦脸,嘴角微扬:不过是些粗浅功夫。十八岁的面容还带着几分青涩,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刀,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老练。
他走回书房,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荆南四郡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兵力部署和商路节点。五个月前,他刚被任命为荆南副都督时,这里还是蛮族肆虐、豪族割据的混乱之地。如今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已基本平定,仅剩些许顽固势力。
报告!门外传来响亮的声音。
进来。
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军官大步走入,行军礼道:禀都督,今日又有三批蛮族部落请求归附,这是他们献上的贡品清单。
刘封接过绢布扫了一眼:按老规矩办,愿意定居的分给荒地农具,想继续游牧的划定放牧区。记住,严禁任何欺压行为。
军官领命而去。
刘封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盛开的石榴花。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历史走向——再过几个月,曹操就将南下,刘表病逝,荆州易主。而他必须在风暴来临前,打造出一支足以自保的力量。
人才……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他喃喃自语,转向一边问道:子义,我让你查访的人才名单可有进展?
寇封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卷书册:回都督,已按您的要求整理妥当。荆南四郡确有诸多才俊,只是……
只是什么?刘封接过书册,目光如炬。
只是这些人多为世家子弟或隐士,恐怕不易招揽。
刘封展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零陵刘巴、湘乡蒋琬、汉寿潘濬、武陵廖立等数十个名字。他的指尖轻轻抚过这些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些都是历史上蜀汉的重要人才啊!但现在还散落民间。
不易招揽不代表不能招揽。刘封合上书册,眼中闪烁着现代人特有的计算光芒,传我令,准备车驾,明日我要亲自拜访零陵蒋公琰。
寇封面露惊讶:都督,蒋琬不过一介书生,何劳您亲自……
你不懂。刘封打断他,得一良才,胜过千军万马。
回到书房,刘封展开一幅荆南地图。五个月前,他刚被刘表任命为荆南副都督时,这里还是蛮乱频发、豪族割据的混乱之地。如今,凭借现代军事知识和龙牙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法,他已平定四郡蛮乱,更通过荆南商会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
下一步,就是人才了。刘封自语道。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在乱世中,人才比地盘更重要。
正当他沉思之际,亲兵来报:都督,桓阶大人求见。
桓阶?刘封眉头一挑。桓阶是长沙豪族代表,当初曾带头反对他的新政。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四十余岁、儒雅中带着几分威严的男子步入书房。出乎刘封意料的是,桓阶一进门就深深一揖:桓阶特来向都督请罪。
刘封连忙扶起他:桓公何出此言?
桓阶面露愧色:昔日阶目光短浅,不识都督新政之利。如今荆南商会运转月余,各家收益倍增,百姓安居,方知都督高瞻远瞩。阶惭愧不已。
刘封心中暗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通过商业利益将豪族与自己绑定,比武力镇压高明得多。
桓公言重了。刘封笑道,封年少德薄,初来乍到,多赖诸位扶持。今日桓公能来,封倍感欣慰。
桓阶直起身,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都督胸怀宽广,阶钦佩不已。今日前来,除请罪外,更愿为都督效犬马之劳。
刘封心中一喜,这可是意外收获!历史上桓阶是曹魏重臣,若能收为己用...
桓公愿相助,封求之不得。刘封郑重还礼,正好有一事相求。
都督但说无妨。
我欲招揽荆南才俊,共襄盛举。桓公德高望重,不知可否代为引荐?
桓阶略一思索:都督欲招何人?
刘封取出竹简:蒋琬、刘巴、潘濬、廖立等人。
桓阶看后,面露惊讶:都督竟知此等隐士?蒋公琰隐居零陵,刘子初避难交州,潘承明在武陵守孝,皆非易与之辈啊。
刘封自信一笑:正因不易,方显诚意。我已决定明日亲赴零陵拜访蒋公琰。
桓阶沉吟片刻:既如此,阶愿随都督同往。蒋公琰与我有旧,或可助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刘封大喜。
次日清晨,一支轻装简从的队伍离开长沙,向零陵进发。刘封只带了桓阶、寇封和十名亲兵乘马而行。
路上,桓阶向刘封详细介绍了蒋琬的情况:蒋公琰少有才名,却因不满时政,隐居零陵乡下,躬耕读书,极少与外人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