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正月初九,天刚破晓,新野城外已是一片肃杀之气。
刘封身披玄甲,腰佩长剑,立于城门之前。刘备亲自为他整理衣襟,眼中满是欣慰:封儿,此去襄阳,万事小心。
关羽抚须而立,沉声道:襄阳世家盘根错节,蔡瑁、蒯越之流,不可不防。
张飞哈哈大笑,拍了拍刘封的肩膀:小子,若是有人刁难,直接报俺老张的名号!
刘封抱拳一礼:父亲、二叔、三叔放心,儿此行只为先行打点,待父亲抵达襄阳时,必叫那些世家不敢妄动。
诸葛亮手持羽扇,缓步上前,递过一封锦囊:少将军,若有疑难,可开此囊。
刘封郑重接过,收入怀中:多谢军师。
马蹄声起,刘封扬鞭而去,铁骑如龙,卷起一路烟尘。
正午时分,襄阳城已遥遥在望。
这座荆州治所,城墙高耸,城门处车马如流,比新野繁华十倍不止。刘封勒马驻足,望着城楼上两个大字,眼中闪过一丝锐色。
公子,直接去州牧府吗?赵和低声问道。
刘封摇头:不急,先回府邸安顿,离州牧府也不远。遂率众人直奔城东。
襄阳城东的左将军府原是刘表赐给刘备的居所,白墙黛瓦的五进院落,门前立着象征皇室宗亲的赤旄。虽不比州牧府奢华,却也处处彰显着汉室宗亲的气度。平常没有人住,只有刘备拜见刘表的时候,偶尔小住,家中只有一老仆来。
刘封踏入府门时,老管家刘忠激动得踉跄奔来:公子!老奴这就去准备热水饭食……
稍作休整后,才独自前往州牧府拜见。
州牧府门前,侍卫见来人身着华服,气度不凡,连忙上前询问。
长沙郡丞刘封,特来拜见景升公,恭贺新岁。
侍卫闻言一惊,连忙入内通报。不多时,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快步迎出,正是刘表的心腹蒯越。
刘郡丞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蒯越笑容满面,眼中却带着审视,景升公正在内堂,请随我来。
刘封颔首,随他入府。穿过几重庭院,终于来到正堂。刘表端坐主位,面色略显苍白,但精神尚可。其长子刘琦侍立一旁,身形瘦削,不时轻咳。
侄儿拜见景升公,恭贺新岁!刘封上前,行了一个大礼。
刘表微微抬手:贤侄不必多礼。长沙路远,辛苦你了。
刘琦也上前见礼,声音温和:封弟别来无恙。
刘封仔细打量这位堂兄,发现他比在长沙城中更加憔悴,心中不由暗叹。寒暄几句后,刘表问道:玄德近日可好?
父亲一切安好,特命侄儿先行一步,他随后便到。
刘表点点头,又询问了些长沙近况,刘封一一作答,言语恭敬却不卑不亢。
谈话间,刘封注意到屏风后似有人影晃动,心知必是蔡瑁等人暗中观察,但他佯装未见。
离开州牧府后,刘封并未直接回左将军府,而是在城中乱逛,待甩开尾巴后,转道城西。
襄阳西市鱼龙混杂,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刘封换了一身布衣,独自穿行在狭窄的街巷中。七拐八绕后,他停在一家不起眼的茶肆前。
客官几位?店小二懒洋洋地问道。
刘封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轻轻放在柜台上——铜钱上刻着一道细小的剑痕。
小二眼神一变,低声道:后院请。
穿过昏暗的走廊,刘封来到一间僻静的厢房。推门而入,屋内已有七八人等候,见他进来,齐齐起身行礼:
大哥!
这些人年龄不一,有的粗布麻衣,有的锦衣华服,但眼中都透着精悍之色。他们是刘封少年时游历荆州结识的游侠,如今有的成了商贾,有的入了行伍,甚至还有人在州府当差。
多年不见,诸位兄弟别来无恙。刘封笑道。
一个脸上带疤的汉子激动道:公子在长沙的事,我们都听说了!整治豪强,大快人心!
是啊,另一个文士打扮的男子接口,那些世家早该有人收拾了。
刘封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此番前来,是有事相托。
他压低声音,将元宵诗会之事简要说明,最后道:蔡瑁等人必会借机发难,我需要知道他们的安排。
疤脸汉子拍胸脯道:大哥放心,我在蔡府马厩当差,这几日必打探清楚。
文士也道:我在州府文书房,可以查看诗会流程。
众人纷纷献策,刘封一一记下。临别时,他取出几袋银钱分给众人:一点心意,诸位兄弟辛苦了。
疤脸汉子却推辞不受:公子当年救我等性命,这点小事算什么!
刘封将钱袋硬塞进疤脸汉子手中,沉甸甸的银钱碰撞声在寂静的厢房里格外清晰。他按住对方想要推拒的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兄弟:
张武,你老娘的风湿需用上等药材;李四,你家长兄的腿伤还未痊愈;王五,你闺女开春就要出嫁……他每说一句,被点到名的游侠眼眶就红一分,当年咱们歃血为盟时说过什么?有福同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