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冬,新野城内张灯结彩。
刘封勒马立于城门前,望着那熟悉的二字,心中百感交集。十七年了,自从他——中国龙牙特种部队上尉刘封——在一次反恐任务中为掩护队友而中弹,醒来便成了刘备之子,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了。
大公子回来了!城门守卫认出了他,连忙上前行礼。
刘封,字子瞻,翻身下马,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他今年十七岁,却因常年习武而体格健壮,身高八尺已不低于三叔张飞,一身墨色劲装,腰间佩剑,英气逼人。
父亲可在府中?刘封问道,声音沉稳有力,丝毫不见少年人的稚嫩。
主公正在府上与诸位将军议事,听说二公子降生,全城欢庆呢!守卫满脸喜色地回答。
刘封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刘禅,他的弟弟,终于出生了。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这位在历史上的评价,但此刻,他只感到血脉相连的亲情。
穿过熟悉的街道,刘封感受着新野百姓的喜悦氛围。刘备在新野数年,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店铺门前挂着红绸,孩童在街上追逐嬉戏,一派祥和景象。
子瞻!
一声洪亮的呼唤从身后传来,刘封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他转身,果然看见张飞那标志性的络腮胡和铜铃般的眼睛。
三叔。刘封恭敬行礼,眼中却带着笑意。
张飞大步上前,一把拍在刘封肩上:好小子!几个月不见,又壮实了!黄祖老儿没亏待你吧?
托三叔的福,一切安好。刘封笑道。去年他被派往江夏协助刘琦驻防,半年未归。
张飞上下打量他,满意地点头:走,你父亲和二哥都在等你。军师也在,听说你回来,特意准备了你爱吃的点心。
提到诸葛亮,刘封心中一暖。这位先生自从加入刘备集团后,对他这个格外关照,两人常常彻夜长谈天下大势。诸葛亮惊异于刘封的见识广博,而刘封则对这位千古智者的智慧敬佩不已。
刘备府邸前,关羽正与几名将领交谈。见刘封和张飞走来,丹凤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子瞻回来了。关羽微微颔首,声音低沉有力。
二叔。刘封深施一礼。对于这位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他心中充满敬意。
关羽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进去吧,你父亲等你多时了。荆州牧派了刘琦公子前来祝贺,正在厅中。
刘封心中一动。刘琦,刘表的长子,历史上因被蔡瑁和继母蔡夫人排挤而郁郁而终。如今自己穿越至此,或许能改变这位族兄的命运?
正厅内,刘备正与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交谈。见刘封进来,刘备立即起身,眼中满是欣喜。
父亲,孩儿回来了。刘封郑重行礼。目光随即转向厅中那位熟悉的青年,脸上露出真挚的笑意,琦兄,别来无恙。
子瞻!刘备快步上前,握住儿子的手,上次一别,为父甚是想念。
刘封看着父亲斑白的两鬓和眼角的皱纹,心中一酸。刘备此时已四十有七,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保持着仁德之心。
刘琦立即起身,眼中闪烁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子瞻!江夏一别已有三月,为兄甚是挂念。他快步上前,亲切地握住刘封的手腕,仔细端详着这位义弟,在江夏可还习惯?我听闻你训练的水军已初见成效?
刘封感受着手腕上传来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水镜书院学习,他与这位年长自己六岁的族兄朝夕相处,早已结下深厚情谊。刘琦虽为荆州牧长子,却毫无骄矜之气,待人真诚宽厚。
刘琦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忧郁,与刘封记忆中历史上那个郁郁而终的形象重叠在一起。
托兄长之福,江夏军民待我甚好。刘封笑着回应,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刘琦眉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忧郁——比他们分别时更为深重了。
刘备欣慰地看着两个年轻人:琦儿此次特意代表景升兄前来祝贺,你们兄弟重逢,正该好好叙叙。
刘琦闻言,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意:叔父说的是。但那笑意未达眼底,刘封清楚地看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这是刘琦心神不宁时的一贯动作。
众人落座,刘备关切地询问刘封在江夏的情况。刘封简要汇报了防务和民生,言语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见识。
子瞻在江夏协助刘琦公子,颇有建树。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道,前日江夏来报,子瞻设计的训练之法,使士卒战力大增。
刘备欣慰地点头:我儿有出息。今日阿斗降生,你们兄弟团聚,实乃天赐之喜。
正说话间,赵云抱着襁褓中的刘禅从内室走出。刘封起身,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婴儿睡得正香,小脸粉嫩。
弟弟……刘封轻声唤道,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他定要改变刘禅的命运,不让乐不思蜀的悲剧重演。
宴会持续到傍晚,刘封与诸位叔父和诸葛亮畅谈天下大势。他谨慎地提出一些见解,既不过分超前,又能展现自己的才能。诸葛亮、徐庶不时投来赞赏的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