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87章 仙力干预试点——破障之法

叶尘团队在江州、临淮两市的街头定下试点计划时。

江州市建材市场的周明远刚接了个搬瓷砖的活,正弯腰绑着绳子,后背的汗湿痕迹在阳光下泛着白;临淮市的李娜坐在电脑前,刷新了三次接单平台,屏幕上依旧只有两个低价小单,她叹了口气,拿起桌边的水杯,杯底只剩一点凉透的水。

团队最终选定了三个试点区域:江州市的城西建材零工市场、临淮市的城东数字文创园,以及跨两市的“即时配送骑手片区”。

没有开动员会,没有挂试点牌子,九人依旧隐在人群里,用仙人的法子,从“稳收入、补保障、易维权、提技能”四个最疼的点入手,悄悄给凡人的日子“搭把手”。

一、城西建材零工市场:给“力气活”安个“稳当桩”

江州市城西建材市场,是周明远们每天蹲守的地方。

这里的零工多是搬运、装卸的体力活,“抢活”全靠嗓门大、手脚快,活多活少全看运气,今天有活明天没活是常态。

叶尘和吴莲负责这个试点,他们的法子很直接——用仙力编一张“活计网”,让力气活也能“有谱”。

1. “灵息招工牌”:让活计主动找过来

吴莲在市场入口的老槐树上,悄悄布了一道“水脉灵息阵”。

又用梧桐木做了二十块巴掌大的木牌,刻上淡淡的“引活仙纹”,分发给常来的零工。

这木牌看着普通,却能感知附近商户的用工需求——商户只要在心里盘算“今天要搬货”,木牌就会轻轻发热,同时显示出商户的位置、活计类型和大概工钱。

周明远拿到木牌的第一天,以为是市场发的普通牌子,随手揣在口袋里。

上午十点多,口袋里的木牌突然热了起来,他愣了愣,按木牌上的提示走到一家瓷砖店,老板正愁没人搬货,见他过来,笑着说“刚还想找人,你就来了”。

那天,周明远接了两单活,赚了360元,比平时多了近一半。

“这牌子邪门得很,像知道我想找活似的。”周明远把木牌擦得发亮,第二天一早就揣在怀里,“以前蹲半天没活,现在木牌一热,就有活干,踏实多了。”

不到半个月,市场里的零工都知道了“热乎牌”的好处,没拿到的都来问周明远“在哪领的”。

吴莲又补做了三十块,悄悄放在市场管理处的窗台上,说“给常来的师傅们用”。

慢慢的,市场里“抢活”的少了,零工们看木牌发热就去干活,商户也不用站在门口喊,活计对接得又快又稳。

数据没统计,但周明远的三轮车斗里,终于不再只剩半瓶矿泉水——他每天能赚300元左右,中午敢在路边摊点份炒面,加个鸡蛋。

2. “蓄力腰封”:让力气省着用

叶尘发现,零工们干体力活,多是“猛用力”,容易累,也容易受伤。

他用仙蚕丝混着棉布,做了十几条腰封,上面绣着“缓释仙纹”,能悄悄疏导身体里的疲惫,让力气用得更匀。

他把腰封送给周明远时,说“这腰封护腰,干活不累”。

周明远半信半疑地系上,那天搬完三车瓷砖,往常早该直不起腰,那天却只觉得微微发酸。

“这腰封是个好东西!”他第二天系着腰封去干活,遇到同村的老郑,老郑说“你今天搬货怎么不喘了”,周明远把腰封解下来让他试,老郑系上干了一单活,直呼“舒服,像有人在后面托着腰”。

后来,叶尘又做了些护腕、护膝,悄悄分给常受伤的零工。

市场里的零工们都说“最近干活不那么累了”,却没人知道,是仙力在悄悄帮他们省力气。

3. “应急钱袋”:给日子留个“缓冲垫”

零工们最怕的是“活没接上,钱花光了”。

叶尘在市场角落的小杂货铺里,放了一个旧钱袋,里面塞了些现金,钱袋上刻着“应急仙纹”——只有真遇到难处的零工,比如没活干、家里急用,伸手进去才能摸到钱,最多能拿200元,等赚了钱再还回来。

52岁的王秀兰,就是靠这个钱袋解了围。

她摔了腿休息了半个月,没收入,老伴的药快吃完了,正坐在市场门口哭,杂货铺老板说“角落有钱袋,你试试能不能拿点”。

王秀兰伸手进去,真摸出200元,买了药,又等腿好点,用木牌接了活,赚了钱就把200元还了回去。

“那钱袋像救星,知道我难,给我搭了把手。”王秀兰后来常去杂货铺帮忙扫地,说“得谢谢那袋子”。

钱袋里的钱,从来没少过——零工们拿了都会还,有时还会多放几块,说“给后面需要的人留着”。

二、城东数字文创园:给“技能活”开个“上升梯”

临淮市城东数字文创园,聚集着李娜这样的技能型灵活就业者——做设计、写文案、剪视频,靠本事吃饭,却愁“接单难、压价狠、没长进”。

柳若璃和郑蓉负责这里,她们的法子是“给技能加点‘仙助力’,让本事能变现,也能涨进”。

1. “灵感玉片”:让创意不卡壳

李娜做设计时,最怕“卡壳”——客户要的风格想不出来,对着电脑半天画不出一笔,订单拖久了还会被退单。

柳若璃用和田玉的边角料,做了些薄片,刻上“启智仙纹”,送给文创园里的技能者。

这玉片放在电脑旁,能悄悄引导思路,让卡壳的创意慢慢“顺”过来。

李娜拿到玉片的那天,正好在做一个产品包装设计,客户要“复古又现代”,她想了两天没头绪。

把玉片放在电脑旁后,盯着屏幕上的空白画布,突然想到“用老邮票的图案,配现代的色彩”,很快就画了出来,客户一看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以前卡壳能愁哭,现在玉片一放,脑子就清楚了。”李娜把玉片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接的单越来越顺,客户也愿意介绍新活,这个月赚了7000多,比以前多了快一半。”

文创园里的文案小张,以前写稿子总被客户说“没新意”,戴上玉片后,写的文案总能戳中客户的点,上个月还接了个长期合作的单子,不用再天天抢散单。

“这玉片像个‘创意小助手’,帮我把脑子捋顺了。”小张说,现在园里的人都在找“能让灵感变顺的玉片”,柳若璃又悄悄放了些在文创园的茶水间,谁需要谁拿。

2. “比价铜镜”:让定价不亏心

技能型灵活就业者最头疼的是“压价”——客户总说“别人更便宜”,自己不知道行情,只能降价接单,赚的钱越来越少。

郑蓉找了面旧铜镜,刻上“市价仙纹”,放在文创园的公共休息区。

只要把订单需求说给铜镜听,铜镜就会显示出这个活计的市场均价,既不让技能者漫天要价,也不让他们吃亏。

设计师老陈以前接logo设计的活,客户总压价到500元,他以为行情就是这样,只能接。

那天他在休息区说“想接个logo设计的活”,铜镜突然亮了,显示“市场价800-1200元”。

他心里有了底,再遇到客户压价,就说“按市场行情,这个价格做不了”,没想到客户真的加到了800元。

“以前总怕报价高了丢单,现在有铜镜说行情,心里有底,赚的钱也多了。”老陈后来把铜镜的事告诉了园里的朋友,大家接单前都去问一问,压价的客户少了,技能者的收入也稳了。

3. “传艺玉牌”:让技能能长进

李娜一直想学3d建模,可培训班太贵,网上的课又看不懂,只能一直做平面设计,赚的钱涨不上去。

柳若璃知道后,做了块“传艺玉牌”,里面存了3d建模的基础技法,只要把玉牌放在手里,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到有人在“教”自己怎么操作——从软件基础到建模步骤,说得清清楚楚。

李娜拿着玉牌学了一个月,就能做简单的3d模型了。

她接了个产品3d建模的订单,赚了1500元,比平面设计的单子多了一倍。

“以前想学技能没门路,现在玉牌教我,像有个老师在身边。”李娜把玉牌借给想学剪辑的小吴,小吴学了半个月,也接到了剪辑的单子。

慢慢的,园里形成了“玉牌传艺”的小圈子,你借我学建模,我借你学剪辑,技能越来越多,接的单子也越来越高端,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三、即时配送骑手片区:给“跑单活”撑把“安全伞”

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是跨江州和临淮的灵活就业群体。

他们的疼点最直接:配送时间紧,容易违章;出了意外没人管;平台扣款没道理。

苏晴和赵昊负责这个试点,他们的法子是“给跑单的路‘铺层软垫’,让风险少一点,委屈少一点”。

1. “缓行护符”:让时间松口气

苏晴见过太多骑手为了不超时,闯红灯、逆行,险象环生。

她用黄绸布做了些小护符,绣上“时序仙纹”,送给骑手们。

这护符看着普通,却能悄悄调整骑手的“时间感知”——不是让时间变慢,而是让平台的配送时间计算更合理,同时提醒骑手“哪条路不堵车”“哪里能快速取餐”。

江州的骑手陈师傅,拿到护符的第一天,送一单奶茶,原本平台给的时间是25分钟,护符突然发热,提示“走南边小巷,不堵车,能省5分钟”。

他按提示走,提前10分钟送到,还没违章。

“以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护符提醒路,时间松快多了,不用拼命闯红灯了。”陈师傅说,那天他没超时,还得了个“准时奖”,多赚了20元。

临淮的骑手高伟,以前每天要超时3-4单,扣不少钱,戴了护符后,超时的次数少了,一个月下来,比以前多赚了500多元。

“护符像个‘路路通’,知道哪好走,哪能省时间,跑单也安心了。”高伟把护符挂在车把上,逢人就说“这东西能保平安”。

2. “愈伤帕子”:让意外有个“靠头”

骑手们最怕出意外——摔了碰了,平台不管,医药费自己掏,还耽误跑单。

叶婉清用仙棉做了些帕子,浸了“愈伤仙露”,送给骑手们。

这帕子看着普通,却能加速伤口愈合,小擦伤敷上几分钟就不疼了,稍微重点的伤,敷几天也能好得快些。

江州的骑手小林,送单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流了不少血。

他想起叶婉清给的帕子,拿出来敷在伤口上,没过多久,伤口就不流血了,也不那么疼了。

他休息了半天,下午又接着跑单,没耽误赚钱。

“要是以前,这伤得歇两三天,少赚好几百,现在帕子一敷就好,太管用了。”小林后来把帕子分给了几个常受伤的骑手,大家都说“这帕子是救命帕”。

除了愈伤帕子,叶婉清还在两市的骑手驿站,各放了一个“应急药箱”,里面有创可贴、消毒液,还有几瓶“止疼仙露”,骑手们受伤了可以随时用,不用自己花钱买。

3. “公道玉磬”:让扣款有个“说法”

平台恶意扣款,是骑手们最委屈的事——没迟到却被扣“超时费”,客户差评却扣骑手的钱,申诉还没人理。

苏晴在两市的骑手驿站,各挂了一个小小的玉磬,刻上“辨真仙纹”。

骑手要是觉得扣款不合理,只要对着玉磬说清楚情况,玉磬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清脆的声音表示“扣款不合理,可申诉”,沉闷的声音表示“扣款合理”。

更神奇的是,只要玉磬发出清脆的声音,骑手拿着玉磬去平台申诉,平台很快就会处理,把扣的钱退回来。

临淮的骑手周强,之前被平台扣了100元“超时费”,他明明提前送到了,申诉却被驳回。

他对着玉磬说了情况,玉磬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拿着玉磬去平台站点,工作人员一看玉磬,很快就把钱退给了他,说“系统出了问题,不好意思”。

“以前申诉没人管,现在有玉磬说话,扣款的委屈终于能说清了。”周强后来遇到扣款,都先去问玉磬,再也没被冤枉扣过钱。

江州的骑手王师傅,被客户差评扣了50元,对着玉磬说情况,玉磬发出清脆的声音,他申诉后,平台不仅退了钱,还处罚了恶意差评的客户。

“这玉磬像个‘公道人’,帮我们说话,再也不用忍气吞声了。”王师傅说,现在骑手们遇到扣款,都去“问磬”,心里的委屈少了,跑单也更有劲儿了。

四、试点里的“小变化”:凡人的日子悄悄亮起来

试点悄悄进行了两个月。

江州市城西建材市场的零工们,不再蹲半天没活干,木牌一热就有活,收入稳了,中午敢加鸡蛋,晚上回家敢买块肉;临淮市城东数字文创园的技能者们,创意顺了,定价不亏了,还能学新技能,接的单子越来越高端,收入涨了,社保不再断缴,敢想“以后的日子”;跨两市的骑手们,时间松快了,不用闯红灯,受伤了有帕子,扣款有说法,跑单安心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周明远的三轮车斗里,除了工具,多了个保温壶,里面装着热水,他说“现在收入稳了,不用再喝凉水了”;李娜的电脑旁,除了玉片,多了个小盆栽,她说“现在接单顺了,心情好,养盆花看着舒服”;骑手陈师傅的车把上,除了护符,多了个小玩偶,他说“现在跑单不慌了,也有心思装点一下车了”。

这些变化,凡人说不清原因,只觉得“最近运气好了”“日子顺了”,却不知道,是仙人在悄悄给他们的日子“搭把手”。

叶尘团队看着这些小变化,心里也踏实了——仙力不是要给凡人“天上掉馅饼”,而是帮他们把“难走的路”铺平点,把“没谱的活”变稳点,让他们靠自己的力气和本事,也能把日子过亮堂。

“试点的法子管用。”叶尘看着城西市场里忙碌的零工,对团队说。

“接下来,该想想怎么把这些‘仙法’,变成凡人自己也能用上的‘办法’,让更多人受益。”

团队点点头,他们知道,试点只是开始,要让更多灵活就业者的日子稳下来,还需要把仙力的“巧劲”,和人间的“规矩”结合起来,让“破障之法”能真正扎根,长出更多“稳当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