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77章 制度护航,绿水青山长效守护

九忆居的清晨,叶尘推开窗,远处的山岚间飘着一层薄雾,风里带着新翻泥土的清香。石桌上,“乡村环境治理全域图谱”上的金色光网依旧明亮,只是在部分村庄光点旁,出现了淡淡的灰色阴影——那是团队在回访中发现的“反弹信号”:有的村庄垃圾分拣站因无人维护积满杂物,有的湿地芦苇因疏于修剪堵塞了污水渠,还有的村民在田埂上偷偷倾倒了农药瓶。

“全域铺开只是第一步,要守住这绿水青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防止‘一阵风’式治理。”叶尘指着图谱上的灰色阴影,对围坐的八人说,“我们要从‘建设’转向‘守护’,用制度把仙力赋能、村民参与、资源联动的模式固定下来,让美丽乡村的成果能代代相传。”

接下来的三个月,九人团队深入各地村庄,与村民一起修订村规民约、完善运营机制、搭建监督网络,在“仙力辅助、制度保障、村民自治”的三重守护下,为美丽乡村筑起一道“永不褪色”的防线。

一、制度固基:从“临时整治”到“长效规范”

在皖南山村,之前清理干净的村口小花园,最近又出现了零星垃圾——原来是保洁员因家里有事请假,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没人清运,有些村民就随手扔在了花园里。村支书老周很无奈:“之前靠大家热情和试点资金支撑,可热情总会退,资金总会完,没个固定制度,真难长久。”

1. 村规民约“法治化”:把环保写进“乡村小宪法”

柳若雪和沈清薇留在皖南山村,协助村里修订《环境治理村规民约》。这次修订不再是简单的“禁止乱扔垃圾”,而是结合《环境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细化了责任分工、处罚标准和奖励机制。“我们把村规民约拿到村民大会上逐条讨论,让大家明白,保护环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有章可循的‘硬规矩’。”柳若雪说。

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明确:

- 责任分工:每户村民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清扫,村干部每周抽查;

- 处罚标准:乱扔垃圾一次,扣除环境积分20分(相当于2袋洗衣粉),多次违规者取消村里的福利分配;

- 奖励机制:连续三个月无违规的家庭,可优先获得村集体产业的分红名额。

村民王大妈之前总习惯把垃圾放在门口,等着保洁员来收,修订村规民约后,她每天都会主动把垃圾送到分拣站:“现在扔垃圾不仅扣积分,还影响分红,划不来。再说,村里环境这么好,也不忍心弄脏。”

为了让村规民约更有约束力,村里还成立了“乡贤调解会”,由退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负责调解环境纠纷、监督村规民约执行。“之前有两户村民因争抢堆肥站的肥料吵了起来,乡贤调解会上门调解,不仅解决了纠纷,还帮他们制定了肥料分配方案。”老周说,“现在村里的环境纠纷少了,大家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2. 运营资金“多元化”:让环境治理“有钱办事”

资金短缺是长效运营的最大难题。吴莲和苏晴在豫西山区集群探索出“多元资金池”模式:

- 村集体出资:从山货销售利润中提取5%作为环境治理基金,用于保洁员工资、设施维护;

- 村民自筹:每户每年缴纳20元“环境维护费”,专款专用,账目每月公示;

- 社会捐赠:对接公益组织和企业,争取环保项目捐赠,如某企业为山区捐赠了10辆垃圾清运三轮车;

- 政府补贴:申请“美丽乡村长效运维补贴”,对考核优秀的村庄给予额外奖励。

李家坳村支书李大山算了一笔账:“村集体每年从苹果销售中提取2万元,村民自筹1万元,加上政府补贴1万元,每年有4万元的运营资金,足够支付保洁员工资和设施维护费用了。”资金有了保障,村里的垃圾分拣站再也没出现过无人维护的情况,堆肥站的发酵剂也能及时补充。

“之前总担心资金断了,环境治理就难以为继。现在有了‘多元资金池’,心里踏实多了。”李大山说,“我们还把资金使用情况每月贴在村委会门口,谁都能看,大家放心,也愿意交钱支持。”

二、村民自治: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守护”

在江苏周家村,湿地里的芦苇长得过高,堵塞了污水渠,导致部分污水溢出,污染了旁边的农田。村支书周明发现后,组织村民清理,可有些村民抱怨:“湿地是村里的,凭什么让我们白干活?”

1. “环境管家”认领制:把公共区域变成“责任田”

叶尘和柳若璃在周家村推行“环境管家”认领制,将村里的河道、湿地、小花园等公共区域,划分成28个“责任区”,由村民自愿认领,担任“环境管家”。“环境管家”负责日常维护,如清理垃圾、修剪植物、监测水质,每月可获得50元补贴(从“多元资金池”中支出),年底还会评选“优秀环境管家”,给予额外奖励。

村民周大叔认领了家门口的湿地责任区,每天早上都会去湿地查看:“之前觉得湿地是村里的,没人管也无所谓。现在成了‘管家’,就像管自家的田一样,每天不去看看心里就不踏实。”他还发动家人一起维护湿地,儿子负责修剪芦苇,儿媳负责清理水面垃圾,一家人把湿地打理得干干净净。

“环境管家”不仅解决了公共区域维护难题,还激发了村民的责任感。有一次,周大叔发现有人偷偷往湿地里倒污水,立刻拍照发到村里的微信群,村民们纷纷指责,倒污水的人主动道歉,并清理了污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不好,大家都盯着,谁也不敢破坏。”周明说。

2. 青少年“环保课堂”:把绿色理念种进“心里田”

叶婉清和郑蓉在华北平原集群的学校里,开设了“环保课堂”。她们用“九州食安仙纹”的力量,制作了生动的环保动画,向孩子们讲解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的危害,还组织孩子们参与“农田观察”“垃圾分类比赛”等实践活动。

“我们带孩子们去农田里,对比改良前后的土壤,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松软的新土,再看看板结的旧土,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叶婉清说,“我们还让孩子们当‘环保小卫士’,监督家里的垃圾分类和农药瓶回收。”

王家庄的小学生王小明,自从参加了“环保课堂”,每天都会检查家里的垃圾是否分类:“爸爸之前总把农药瓶扔在田埂上,我告诉他农药瓶会污染土壤,现在他每次用完农药,都会把瓶子送到回收点。”王小明还和同学一起,在村里的田埂上插了“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提醒村民保护环境。

“青少年是乡村的未来,把绿色理念种进他们心里,就能让环保意识代代相传。”郑蓉说,“现在村里的孩子们都成了‘环保小宣传员’,不仅自己保护环境,还带动家人一起参与,效果比我们讲一百遍都好。”

三、仙力护航:从“建设赋能”到“守护预警”

在江苏水乡集群,有段河道的水质突然变差,村支书们排查了很久,都没找到污染源。柳若璃带着“杏林普惠仙纹”赶到后,指尖轻触河面,仙纹光芒顺着水流延伸,很快在下游的一家小作坊旁亮起了红色预警——原来这家作坊偷偷修改了污水管道,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1. 智能监测“预警网”:让污染“无处藏身”

柳若璃和苏晴在水乡集群的河道、湿地、农田里,安装了“仙力智能监测仪”。这种监测仪借助“杏林普惠仙纹”和“九州食安仙纹”的力量,能实时监测水质、土壤肥力、空气质量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向村支书和环保部门的手机发送预警信息。

“之前靠人工巡查,不仅累,还容易漏掉污染源。现在有了‘智能监测仪’,哪里出问题,手机上立刻就能看到,处理起来又快又准。”周明说,“上次河道水质预警,我们根据监测仪的定位,很快就找到了那家偷排污水的作坊,及时制止了污染。”

除了污染预警,“智能监测仪”还能提供种植建议。在华北平原集群,监测仪会根据土壤肥力数据,提醒村民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之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现在看监测仪的建议,既节省了化肥钱,又保护了土壤。”王家庄的“土专家”王大叔说。

2. 应急处理“快速响应”:让问题“及时解决”

针对突发环境问题,九人团队还建立了“仙力应急响应机制”。各地村庄一旦遇到突发污染事件,如秸秆焚烧引发火灾、农药泄漏污染土壤等,可通过“乡业推广令”联系团队,团队会第一时间调动仙力进行应急处理,并指导村民开展后续治理。

在豫西山区,有一次村民焚烧秸秆引发了山火,火势蔓延很快,村支书李大山立刻联系了柳若雪。柳若雪用“乡业振兴仙纹”的力量,在火势周围形成一道“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同时指导村民用树枝和沙土灭火。不到两个小时,山火就被扑灭了。“要是没有仙力帮忙,这火不知道要烧多久,可能会把整个山林都烧了。”李大山心有余悸地说。

应急处理后,团队还会帮助村里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针对秸秆焚烧问题,柳若雪帮山区集群联系了秸秆回收企业,将秸秆回收制成饲料和燃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现在村民们再也不会焚烧秸秆了,都等着企业来回收,既能赚钱,又安全环保。”李大山说。

四、久久为功:绿水青山间的幸福答卷

半年后,九人团队再次回访各地村庄,“乡村环境治理全域图谱”上的灰色阴影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明亮的金色光点。无论是皖南山村的村口小花园,还是江苏周家村的河道,抑或是华北王家庄的农田,都保持着整洁、优美的环境,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深深扎根在心里。

在皖南山村,“环境管家”周大妈正带着孙子在小花园里浇花:“现在村里的环境这么好,我们要好好爱护,让孙子长大了也能看到这么美的家乡。”在江苏周家村,“环保小卫士”王小明和同学们正在河道边捡垃圾,他们的身后,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着碧水蓝天的美景。在华北王家庄,“土专家”王大叔正带着村民们查看土壤墒情,田里的玉米长得郁郁葱葱,一派丰收的景象。

村支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老周说:“现在村里的环境治理有制度、有资金、有村民参与,再也不用担心反弹了;周明说:“智能监测仪和应急响应机制,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守护河道的碧水蓝天;王大叔说:“环保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环保意识,美丽乡村的未来有希望了。”

叶尘站在九忆居的山梁上,看着远处的万村竞秀,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守护。从试点破局到全域铺开,从制度保障到村民自治,从仙力赋能到长效守护,他们用实干和智慧,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九州大地上落地生根。

“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好这一片绿水青山,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优美的环境、幸福的生活。”叶尘对身边的八人说,“只要我们坚持初心,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美丽乡村的画卷永远鲜艳,让九州大地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九忆居的石桌上,“乡村环境治理全域图谱”上的金色光网与夕阳交相辉映,似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山河的生态守护之旅。而九人团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将继续带着初心与使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书写更多久久为功的故事,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九州大地最亮丽的底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