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47章 清风破慵懒,实干筑担当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第347章 清风破慵懒,实干筑担当

作者:优米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34:37

九忆居的晨雾刚散,院门口就停了辆旧自行车,骑车人是邻县的乡干部老秦,他裤脚沾着泥,脸上却满是愁容,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民生项目进度表”。

“叶尘小哥,这次的事,怕是比之前的职场难题都棘手!”老秦抹了把汗,往院里走时,脚步都带着沉重,“我们乡的三个民生项目,卡在乡里快半年了——

东河村的修路申请递上去,科员小李收了材料就没下文,问他就推给主任;西坡村的灌溉渠坏了,农业站说要等财政拨款,财政所说得先看维修方案,来回踢皮球;

还有低保复核,民政办的老赵总说‘不急’,老乡们天天来问,我这心里急得上火!”

他话音未落,石桌上的凡尘镜骤然泛起沉郁的灰雾,像蒙在实干路上的障翳,镜中画面透着股“不作为”的沉闷:

乡办公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科员小李正对着电脑刷新闻,桌上堆着未拆封的“东河村修路项目可行性报告”——

有人敲门问“报告啥时候能批”,他头也不抬:“这得问张主任,我只管收材料。”问话的村干部站在门口,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隔壁办公室的张主任,正泡着茶和人闲聊,提到修路报告,他摆摆手:

“我哪有空看这个?小李先梳理问题,他弄好了我再批。”两人互相推诿,报告在桌上躺了三天,连封皮都没拆;

乡农业站里,王站长拿着灌溉渠维修申请,眉头皱成一团:

“我找财政所问拨款,他们说没方案不给钱;找施工队做方案,他们说没拨款不干活,这不是死循环吗?”西坡村的村支书来催,他只能无奈地说“再等等”;

乡民政办里,低保复核表堆在墙角,办事员老赵跷着二郎腿玩手机:

“月底才截止,现在弄太早,反正早晚都能交。”来询问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站在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低保证,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叹着气走了。

仙力指南的虚影破开灰雾,系统的声音比以往更凝重,带着股“拨乱反正”的力道:

【检测到凡间“基层庸懒怠政”危机。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漠视民需三类问题突出,导致“民生项目停滞、群众诉求难达、干群关系疏离”。需宿主们解决当前3起典型案例(责任推诿、效率低下、漠视民需各1起),完成“责任锚定、效能提升、民需响应”三重目标——以仙力破庸懒之弊,以实干树担当之风,让基层工作者重拾为民初心。】

“不是‘不归自己管’,是‘不想管’;不是‘没头绪’,是‘没上心’。”郑蓉看着镜中推诿的干部,语气严肃,“小李觉得‘收材料就完事’,张主任觉得‘有人先梳理就不急’,两人都忘了东河村的老乡还在走泥路;

王站长卡在‘拨款和方案’里,却没想着‘先去现场看看,方案和拨款同步推进’;老赵觉得‘月底交就行’,忘了李大爷这样的困难户,多等一天就多一分难。

这不是‘分工问题’,是‘担当问题’。”

叶尘攥紧了拳头,给老秦续上热茶:“今天咱们就去乡里,把这三件事一件件解决。责任推诿,就明确‘谁牵头、谁配合、啥时候完成’;

效率低下,就定死‘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步推进;漠视民需,就从李大爷的低保复核开始,让老赵跟着我们去村里走一趟。”

柳若雪望着镜中叹气的李大爷,声音里带着坚定:“基层干部的椅子,是坐在老乡的心坎上的。

今天必须让这些干部明白,手里的权力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推诿的。”

传送阵的莹光穿透灰雾,化作清亮的白光,像照进基层的一缕清风。九人跟着老秦,直奔乡办公楼。

一、乡办公室:拆了“推诿墙”,报告有了“责任人”

叶尘、郑蓉和柳若璃跟着老秦,先到了小李的办公室。

看到小李还在刷新闻,叶尘拿起桌上的修路报告,放在他面前:

“小李,这份报告交上来三天了,你为啥不梳理问题?”小李挠挠头:“我就是个科员,批报告是张主任的事,我梳理了也没用。”

“你是收材料的第一关,得先把报告里的缺项、疑问找出来,张主任批的时候才能更快,不然他看一遍发现缺东西,再打回来,耽误的还是东河村老乡的时间。”

郑蓉指着报告,“你看,这里没附村民意见汇总,那里的预算明细不清晰,这些都是你能先解决的。”

柳若璃悄悄在小李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白板上注入仙力。很快,电脑弹出“修路项目责任清单”,清晰标注:“小李(1天内):梳理报告缺项,联系东河村补村民意见和预算明细;

张主任(1天内):收到梳理后的报告,完成审批;老秦(3天内):协调施工队进场勘查。”

白板上自动浮现“项目进度跟踪表”,每完成一步,就能标注“已完成”,红色字体提醒“逾期未完成,需向乡领导说明原因”。

“这、这公示出来,要是没完成,全乡都能看见……”小李看着白板上的进度表,有点慌。

张主任这时走进来,看到清单,脸色也变了:“这是谁弄的?”老秦上前一步:“张主任,东河村的路不能再拖了,今天就按这个清单来,小李先梳理,你明天审批,后天我找施工队,咱们把责任扛起来。”

张主任沉默了几秒,拿起报告翻了翻:“行,今天我加个班,小李你现在就联系东河村补材料,晚上把梳理好的报告给我。”

小李赶紧点头,拿起电话就给东河村支书打过去,语气比之前急了不少:“王支书,报告里缺村民意见和预算明细,今天务必给我,不然明天批不了,路就没法修!”

当天晚上,小李把梳理好的报告送到张主任办公室,张主任真的在加班,两人对着报告核对到半夜,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第二天一早,张主任在报告上签了字,递给老秦:“让施工队尽快进场,有问题随时找我。”

二、农业站:打破“死循环”,水渠维修“动起来”

柳若雪、沈清薇和苏瑶跟着老秦来到农业站时,王站长还在对着灌溉渠维修申请发愁。

“王站长,别等‘拨款和方案’二选一了,今天咱们先带施工队去西坡村看现场,方案定了,拨款申请就能写得更具体,财政所那边也更容易批。”

柳若雪直接拿起申请,“老乡的地等着浇水,春耕不等人,不能再耗着。”

苏瑶悄悄在王站长的笔记本和手机上注入仙力。笔记本上自动生成“灌溉渠维修时间表”:

“今日上午:带施工队去西坡村勘查,定维修方案;今日下午:根据方案写拨款申请,报财政所;明日上午:跟进拨款进度,联系材料供应商;3天内:开工维修。”

手机弹出“财政所急办申请模板”,标注“重点写明‘灌溉渠维修关系西坡村200亩农田春耕,急需资金’”。

“行!现在就去!”王站长被点醒了,赶紧联系施工队。半小时后,他们到了西坡村,老乡们听说要修水渠,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指问题:“这里的渠底裂了,水都漏了”“那边的闸门坏了,关不上水”“渠边的土坡塌了,得加固”。

施工队的负责人蹲在渠边看了看,很快给出方案:“先清淤,再补裂缝、换闸门,最后加固土坡,材料到位的话,一周能修好。”

下午,王站长拿着方案去财政所,按模板写的申请果然管用,财政所所长当场说:“这方案具体,又是春耕急需,我们明天就把拨款报上去,优先给你们批。”

王站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晚上在村里微信群发了进度:“西坡村灌溉渠维修,今日已完成现场勘查,方案已定,拨款申请已报,预计3天内开工!”群里瞬间热闹起来,老乡们纷纷点赞:“终于要修了!谢谢王站长!”

三、民政办:暖了“民心”,低保复核“赶在前”

吴莲、苏晴和叶婉清来到乡民政办时,老赵正慢悠悠地整理文件,墙角的低保复核表堆得老高。

吴莲拿起李大爷的复核表:“老赵,李大爷是独居老人,身体不好,就盼着低保过日子,你咋不先给他复核?”老赵打了个哈欠:“月底才截止,现在弄太早。”

“早一天复核完,符合条件的老乡就能早一天拿到钱,这可不是‘早’或‘晚’的事,是他们的救命钱。”苏晴拉着老赵,“今天咱们先去李大爷家,你跟着看看,就知道这事儿急不急。”叶婉清悄悄在老赵的电脑和民政办门口的意见箱注入仙力,电脑弹出“低保复核优先级清单”,按“困难程度”排序,独居老人、重病家庭排在最前面,标注“3天内完成复核”;意见箱变成“民需响应箱”,老乡投进去的诉求,实时传到老赵手机上,提醒“24小时内回复”。

老赵被说动了,拿着复核表跟着去了李大爷家。李大爷家的墙皮都掉了,他正坐在小板凳上剥土豆,看到老赵来,惊讶地说:“赵同志,你咋来了?”老赵红了脸:“来给您复核低保,您身体最近咋样?有没有按时吃药?”李大爷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说:“药快吃完了,就等着低保下来买呢……”

从李大爷家出来,老赵的眼睛有点红:“我以前总觉得‘按截止日期来就行’,没想到这些老乡这么难。现在就回去弄复核表,先把这些困难户的都办完!”当天下午,老赵就把独居老人、重病家庭的复核表挑出来,一个个打电话核实信息,遇到不方便出门的,就带着表上门复核。晚上,他在意见箱里看到一条诉求:“我家孩子重病,低保还没复核,能不能快点?”他赶紧回复:“明天上午我去你家复核,请在家等我。”

四、清风起,实干忙

当天傍晚,九人跟着老秦回到乡办公楼,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小李的办公室里,他正对着电脑整理东河村补送来的村民意见,旁边的白板上,“修路项目进度”写着“报告梳理完成,待审批”;

张主任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正在给施工队打电话:“明天一早你们就去东河村勘查,有问题随时和我沟通;”

农业站的王站长拿着刚打印的拨款申请,脚步匆匆,准备明天一早去财政所跟进;

民政办的老赵还在加班,桌上的低保复核表少了一半,他正给老乡打电话:“您的低保复核通过了,下周就能拿到钱,放心吧!”

老秦站在办公楼前,看着亮着灯的窗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没想到一天就能有这么大变化,以前总觉得这些事难办,其实是没找对方法,没把老乡的事放在心上。”

叶尘拍了拍他的肩:“只要干部们肯担当、肯实干,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东河村的路、西坡村的渠、低保复核,这三件事算是动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盯着进度,确保办好办实。”

柳若雪望着远处村里的灯光,轻声说:“基层的清风,是靠一件一件实事吹起来的。

今天这三件事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解决,但只要守住‘为民’的初心,就不怕庸懒怠政的灰雾再遮眼。”

院角的松柏在夜色里更显挺拔,九人知道,东河村的路很快会修好,西坡村的渠不久能通水,低保的钱会按时到老乡手里。

而这股实干的清风,也会慢慢吹遍乡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基层干部重拾担当,让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