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51章 惊蛰日流民叩宫阙,故人影重乱君心

一、惊蛰晨寒,宫门前的“残魂归乡”

惊蛰日的帝都还裹着残冬的寒意,宫门前的石狮子沾着未化的霜花,守门禁军刚换完岗,就见一队衣衫褴褛的“流民”踏着薄霜缓缓走来。为首的男子身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袍,身形挺拔如松,虽面容憔悴,眉眼间却透着威远将军叶靖独有的沉毅——那是被“锁魂秘法”复刻得丝毫不差的轮廓,连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细纹,都与叶尘记忆中的父亲一模一样。

他身后跟着八名男子,或高或矮,或刚或柔:大哥叶云的挺拔眉眼、二哥叶峰的刚猛下颌、三哥叶澜的温润嘴角……直至八哥叶昭的锐利眼神,每一张脸都精准复刻了当年的模样,只是每个人的眼底都藏着一丝被咒术压得极深的阴寒,连最敏锐的守军都未曾察觉。

“军爷,烦请通禀陛下,”“叶靖”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常年流落草原的沙哑,却难掩骨子里的沉稳,“我等是威远将军府旧部,十多年前漠北一战侥幸存活,如今从草原归来,只求面见陛下,诉说当年的冤屈。”

守军统领皱起眉头——近来帝都流民虽多,可这队人虽衣衫破旧,却个个身形端正,站姿如军人般挺拔,不似寻常流民那般畏缩。他刚要开口回绝,就见“叶云”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块残缺的玄铁令牌,令牌上“威远军”三个字虽锈迹斑斑,边缘那道细微的缺口却格外清晰——那是叶尘幼时摔落石阶留下的痕迹,除了将军府至亲,无人知晓。

“这是当年父亲赐我的令牌,”“叶云”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哽咽,指腹摩挲着令牌缺口,“军爷若不信,可查当年军册,威远军左营统领叶云,令牌编号丙字十七号,缺口为证。”

守军统领接过令牌,指尖抚过那道熟悉的缺口,仔细看了看这群流民,心中骤然一震——他曾是威远军的小兵,见过叶云的令牌,那道缺口绝不会错,更是发觉这几人太想自己记忆中的威远将军府几位公子……。他不敢擅作主张,连忙让人看住这队“流民”,自己则捧着令牌快步入宫禀报,脚步都带着一丝慌乱。

二、御书房惊变,叶尘的“血脉震颤”

御书房内,叶尘正与苏瑶、柳若璃商议春耕事宜。案上摊着民生司呈上来的《春耕备荒册》,苏瑶刚指着册中“灌溉渠修缮计划”说完,就见守军统领捧着玄铁令牌匆匆闯入,声音带着颤意:“陛下!宫门前有队流民,自称是威远将军与八位公子,还带着……带着叶云公子的令牌!”

“哐当”一声,叶尘手中的朱笔掉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刺目的红。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死死盯着令牌,指尖颤抖着接过——那道缺口的触感、令牌边缘的磨损、“威远军”三个字的刻痕,都与记忆中丝毫不差。

“陛下,”苏瑶见他神色剧变,连忙扶住他的手臂,声音带着担忧,“会不会是有人伪造令牌?将军府旧案牵扯甚广,蛮族或守旧派都有可能借此做文章。”

“令牌是真的。”叶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指腹反复摩挲着令牌缺口,“这道疤是我七岁时摔的,大哥当时还笑着说‘以后找你,就认这道疤’……他从来没骗过我。”

柳若璃皱起眉头,语气严肃:“可威远将军与八位公子当年在漠北被斩杀,是朝廷定论的事实。如今突然出现,未免太过蹊跷。陛下,此事需谨慎,臣建议先派人核实他们的身份,再做处置。”

叶尘沉默片刻,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他暗中重查漠北旧案已有半年,始终找不到父亲“通敌”的实证,反而发现李嵩当年的奏报漏洞百出。如今“亲人”归来,或许是查清真相的契机,可也可能是致命的陷阱。

“传他们进来。”叶尘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萧策,带暗卫在殿外待命,若有异动,立刻拿下。”

萧策领命而去。叶尘看着案上的令牌,眼眶微微发热——他等这一天,等了十多年。哪怕是陷阱,他也要亲眼见见,这些顶着亲人面容的人,到底是谁。

三、殿内重逢,“故人”的“血泪真相”

片刻后,“叶靖”与八位“兄长”被带到御书房。他们走进殿内,齐齐跪在地上,动作整齐却不僵硬,连膝盖触地的力度,都与威远将军府的礼仪丝毫不差。

“罪臣叶靖,叩见陛下!”“叶靖”的声音带着沉痛,头埋得低低的,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下格外刺眼,“十多年前,臣在漠北被李嵩构陷‘通敌’,幸得蛮族牧民暗中相助,才保住性命。如今归来,只求陛下为威远军的兄弟们,洗刷不白之冤!”

叶尘的目光落在“叶靖”的背影上——那身形、那坐姿,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与记忆中父亲的模样一模一样。他强压下心中的悸动,语气平静地问道:“你说你是叶靖,可有证据?当年漠北黑石滩之战的细节,你且说来。”

“叶靖”抬起头,眼中早已酝酿好的泪水滚落,顺着眼角的细纹滑落,声音带着哽咽,将咒术植入的“记忆”娓娓道来:“当年臣率威远军在黑石滩与蛮族对峙,粮草短缺三月有余,臣三次上书请求朝廷拨粮,都被李嵩扣押。后来,李嵩突然指控臣与蛮族私通,拿出伪造的‘通敌密信’——那信上的字迹,是他让人模仿臣的笔迹写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痛,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臣正要带亲兵去朝廷辩解,李嵩就派死士突袭军营。云儿、峰儿、澜儿……他们为了护臣,都挡在了臣身前,但他们来的太突然,臣等都被重伤,险些丧命………。臣被蛮族牧民救走时,看着威远军的兄弟们倒在血泊里,看着李嵩下令将他们的尸体扔进乱葬岗,对外宣称臣‘通敌叛国’……陛下,臣的冤屈,威远军三千将士的冤屈,求陛下为我们做主啊!”

“叶云”等人也跟着哭诉起来,每个人的话语都精准戳中叶尘的痛处:“陛下,当年我率左营死守黑石滩西侧,李嵩却故意不派援兵,眼睁睁看着我们被蛮族包围!”“我负责粮草调度,李嵩扣下粮草,还诬陷我们私吞军粮!”“蛮族牧民救了我们后,我们在草原隐姓埋名,靠打猎为生,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向陛下诉说真相!”

他们的泪水、他们的语气、他们描述的细节,都与叶尘查到的线索完美契合——李嵩当年确实扣押过威远军的粮饷,确实指控过叶靖“通敌”,甚至连死士突袭的时间、地点,都与叶尘找到的旧军册记载一致。

叶尘的手指微微颤抖,他看着“叶靖”眼角的细纹,看着“叶云”熟悉的眉眼,看着“叶峰”手上的老茧(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被咒术完美复刻),心中的疑虑渐渐被“亲情”与“冤屈”压了下去。他刚要开口,就见苏瑶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递过来一个担忧的眼神,可他此刻,早已听不进任何提醒。

四、细节试探,无懈可击的“过往”

苏瑶见叶尘神色动容,连忙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父亲,您说当年被蛮族牧民所救,可蛮族与我中原向来不和,他们为何要救您?这些年在草原,您又是如何生活的?”

“叶靖”的眼中没有丝毫慌乱,语气带着感慨:“救我的是蛮族的普通牧民,他们厌恶蛮族王庭的征战,敬重我们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这些年,我们在草原深处的部落生活,靠放牧、打猎为生,牧民们待我们很好,只是我们始终惦记着中原,惦记着将军府的冤屈。”

“那您还记得我吗?”苏瑶继续追问,语气带着一丝期待,“当年我与云哥哥成婚,新婚之夜尚未过半,你们就被急宣奔赴漠北。您当时还说,等我们从漠北回来,要给我们补贺礼呢。”

“叶靖”的目光落在苏瑶身上,眼中闪过温情,语气带着回忆的柔软:“记得,当然记得。你是苏家的姑娘,温柔贤淑,当年你嫁入将军府,臣还特意让人打了一对玉镯当贺礼,可惜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就被急召出征了。那对玉镯,臣一直带在身上,如今还在。”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对温润的玉镯,上面刻着“云瑶”二字——那是当年将军府给苏瑶与叶云准备的贺礼,样式、刻字都与苏瑶记忆中的一模一样。苏瑶心中一震,她没想到,连这样的细节,都被复刻得丝毫不差。

柳若璃也上前试探:“叶将军,当年漠北之战,威远军的粮草调度由谁负责?军中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这些细节,您应该记得吧?”

“叶靖”的语气从容不迫:“粮草调度由张谦负责,他是臣的老部下,忠心耿耿,后来为了保护粮车,战死在黑石滩。威远军当年有三万兵力,骑兵一万二,步兵一万八,其中五千步兵是新招募的流民,臣还特意给他们加练了三个月的刀法。”

这些数字,与叶尘查到的旧军册完全一致。柳若璃心中的疑虑也渐渐加深——眼前的“叶靖”,不仅容貌、声音与真人无异,连最细微的过往细节都了如指掌,仿佛真的是从漠北归来的威远将军。

五、暂作安置,君心的“疑与暖”

叶尘沉默了片刻,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动容:“你们的话,朕信。萧策,先将父亲与兄长们安置在东宫的‘忆尘院’——那是朕特意为纪念将军府准备的院子,里面的布置,都按当年的模样打理着。”

“叶靖”与八位“兄长”齐齐磕头,声音带着感激:“谢陛下!臣等定不负陛下信任,早日查清当年的冤屈!”

萧策带着他们离开后,御书房内陷入了沉默。苏瑶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担忧:“陛下,他们的话虽然天衣无缝,可太过完美,反而让人觉得蹊跷。您不觉得,他们对过往的细节,记得太过清楚了吗?”

“朕知道。”叶尘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走到窗前,望着忆尘院的方向,“可令牌是真的,玉镯是真的,细节是真的……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语气,都和我记忆中的父亲、兄长一模一样。若这是陷阱,那蛮族的手段,也太过可怕了。”

柳若璃点头:“臣也觉得不对劲,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是假的。臣建议,派暗卫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但不要惊动他们。我们可以先让他们住在忆尘院,观察他们的言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也好。”叶尘的语气带着一丝犹豫,“萧策,你派暗卫守在忆尘院周围,记录他们的所有言行,不许他们随意离开东宫,也不许任何人私自接触他们。若璃,你继续查李嵩当年的旧案,看看能不能找到与他们说辞不符的地方。苏瑶,你……你有空去忆尘院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就当是……陪陪真正的父亲与兄长。”

“是。”三人齐声应下。

窗外的寒意渐渐散去,惊蛰的雷声隐隐传来,预示着一场春雨即将落下。叶尘站在窗前,望着忆尘院的方向,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既希望这些“亲人”是真的,能弥补十多年的遗憾;又怕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他再次失去一切。而忆尘院的屋内,“叶靖”与八位“兄长”正坐在当年的旧椅上,目光平静地看着屋内的布置,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仿佛真的是久别归家的亲人。只有他们脖颈处那道淡青色的咒术符文,在烛火下若隐若现,昭示着一场即将席卷帝都的风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