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旬悍妇:靠骂人在饥荒年代续命 > 第261章 明月家宴

腊月的风,刮过李家院墙头枯黄的蒿草,带着哨音,卷起地上薄薄的雪沫子。天擦黑,灰蓝的天幕沉沉压下来,星子还没冒头。可李家那方小小的院落里,却亮得晃眼!两盏平日里舍不得点的大号煤油灯,挂在屋檐下,罩着新糊的红纸灯罩,将整个院子映得红彤彤、暖融融。昏黄的光晕下,连屋檐下垂挂的冰溜子,都折射出一点喜气的光。

院子中央,那张用了不知多少年、桌面磨得发亮的榆木方桌被擦得锃亮,稳稳当当摆着。桌上铺着一条洗得发白、却浆得挺括的蓝印花布。碗碟不多,都是左邻右舍凑来的,粗瓷碗边磕了口的也不计较,此刻都盛得满满当当,冒着腾腾的热气。

最扎眼的,是桌子正中央那盆热气腾腾、油亮喷香的红烧兔肉!那是老六叔天不亮就摸黑进山,在雪窝子里蹲了大半天才套到的肥兔子。他自己没舍得吃一口,用松枝、柏叶细细熏了,熏得兔肉黝黑发亮,带着一股独特的、勾人馋虫的松木焦香。此刻,那兔肉被王小芬用大酱、干辣椒、花椒八角焖得酥烂脱骨,深褐色的酱汁浓稠油亮,裹着颤巍巍的肉块,散发出霸道而醇厚的香气,混着松木的清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围着兔肉的,是一圈新蒸的苞米面掺白面的两掺窝头,暄软金黄,散发着粮食最朴实的甜香。一盘翠绿油亮的蒜苗炒鸡蛋,黄绿相间,透着鲜亮。一盆刚出锅的萝卜炖粉条,粉条吸饱了汤汁,晶莹剔透,萝卜炖得软糯清甜。还有一小碟自家腌的、切得细细的咸菜丝,淋了几滴香油,咸香爽口。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肉香、松香、粮食香和烟火气的、浓烈而温暖的盛宴气息。

“开饭喽——!”王大柱媳妇端着最后一盆热气腾腾的新米粥出来,米粒饱满,粥汤粘稠,散发着新粮特有的、沁人心脾的清甜米香!那是队里特批的、刚打下来的秋粮新米,粒粒金黄,颗颗饱满。

“都坐!都坐!”李凤兰佝偻着背,站在桌边,深陷的眼窝里映着跳跃的灯火,浑浊的老眼此刻亮得惊人。她枯瘦的手微微颤抖着,招呼着围在桌边的家人。

碗筷声、咀嚼声、低低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像一曲温暖的家常乐章。

“小菊!快尝尝这个!”王大柱媳妇夹起一块焖得酥烂的兔腿肉,放进王小菊碗里,“你六哥特意给你熏的,费老鼻子劲了!快尝尝香不香!”

王小菊连忙点头,夹起那块油亮的肉,小口咬下,松木的焦香和浓郁的肉汁瞬间在口中化开:“嗯!香!真香!谢谢六哥!”

“嘿嘿!”蹲在稍远些啃窝头的王六子抬起头,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得发黄的牙,眼睛里闪着机灵的光,“那可不!我蹲那雪窝子里,冻得直哆嗦,就想着这兔子得给我妹子熏得够味儿!回头到了北京城,啥山珍海味没有?可这松木熏兔,独一份!想家了,就想想这味儿!”

“就你话多!”李凤兰嗔怪地瞪了王六子一眼,枯黑的手却夹了一大筷子蒜苗炒鸡蛋放进王小菊碗里,“小菊,多吃点鸡蛋!补脑子!到了大学,天天用脑子,可不能亏着!”

“娘,够了够了……”王小菊看着堆得冒尖的碗,有些不好意思。

“够啥够!”王二强闷声闷气地开口,把手里啃了一半的窝头放下,搓了搓粗糙的手,“小菊,到了北京,别舍不得吃!哥……哥明年开春多开点荒地,多种点苞米,卖了钱给你寄过去!想吃啥买啥!”

“二哥……”王小菊鼻子一酸。

“二强说得对!”王大柱放下筷子,声音沉稳,“咱家再难,也不能短了你的嚼用!你只管好好念书!家里有我和你二哥呢!”

“妹……”王小芬红着眼眶,把面前那碟淋了香油的咸菜丝往王小菊那边推了推,“这咸菜……你带着路上吃……火车上东西贵……”

陈建国没说话,只是拿起一个新窝头,掰开,夹了一大块兔肉和几根粉条塞进去,默默地递到王小菊手边。那动作沉稳而自然。

王小菊接过那夹得满满的窝头,看着碗里堆成小山的饭菜,看着家人关切的目光,一股巨大的暖流堵在喉咙口,让她几乎说不出话。她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努力把那份沉甸甸的爱意咽下去。

王六子眼珠一转,放下碗,凑近王小菊,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的兴奋:“哎,小菊,哥跟你说个事儿!上回我去公社供销社倒腾山货,听那采购员老张头说,北京城里现在可时兴一种叫‘的确良’的料子!滑溜溜的,不沾灰!比咱这土布强多了!你到了那边,帮哥留意留意,看哪儿能弄到布票,或者……或者有没有门路能弄点边角料啥的?哥琢磨着,要是能弄点回来,做点小褂子啥的,在咱这十里八乡,保准是头一份!能换不少好东西!”

“六子!你胡咧咧啥!”李凤兰一听,立刻板起脸,“小菊是去念书的!不是给你倒腾货的!别把你那点生意经往你妹子身上使!”

“娘!我这不是……不是顺带手嘛!”王六子缩了缩脖子,讪讪一笑,“小菊那么聪明,肯定有门道!再说,弄点新鲜玩意儿回来,也是给咱屯子长脸不是?”

王小菊看着六哥那副精明的样子,又看看母亲佯怒的脸,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连日来的疲惫和离愁似乎都冲淡了些:“六哥,我……我尽量帮你留意……”

“哎!这就对了!”王六子立刻眉开眼笑。

饭桌上的气氛轻松了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叮嘱着王小菊。

“小菊,听说北京冬天冷得很,比咱这嘎达还冷!你那棉袄够厚不?要不让你姐再给你絮点新棉花?”王大柱媳妇关切地问。

“够了够了,嫂子,娘给我絮得可厚实了!”王小菊连忙摆手。

“到了地方,先给家里写信!报个平安!”王二强闷声道。

“跟同学好好处,别让人欺负了!”王小芬红着眼睛补充。

“用功念书!别惦记家里!”李凤兰最后总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王小菊听着,点着头,心里那股暖流越来越汹涌,几乎要冲破胸膛。她看着母亲沟壑纵横的脸,看着哥哥嫂子们关切的眼神,看着姐姐姐夫沉静的目光,看着六哥那副精明的样子……

她深吸一口气,放下了筷子。碗筷声和交谈声渐渐低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

“娘……”王小菊的声音有些发颤,带着浓重的鼻音,却异常清晰地在寂静的院子里响起。她看向李凤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她的目光一一扫过兄嫂,“姐……姐夫……”最后落在王小芬和陈建国身上。

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随即用力吸了一口气,挺直了瘦削的脊梁,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和力量:

“没有这个家……就没有我王小菊的今天!”

“没有娘……您熬瞎了眼……一针一线……给我缝衣裳……供我念书……”

“没有大哥……二哥……嫂子们……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给我凑学费……”

“没有姐……姐夫……替我遮风挡雨……给我撑腰……”

“没有老六叔……翻山越岭……给我熏兔子……”

“没有队里……特批的新米……”

“就没有……今天能坐在这里……捧着清北通知书……的王小菊!”

滚烫的泪水终于冲破堤防,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砸进她捧着的粥碗里,溅起细小的涟漪。但她没有低头,没有擦拭,任由泪水肆意流淌,声音却更加坚定,如同淬火的钢铁:

“这碗粥……是咱家的米……是咱家的水……是咱家的心血!”

“我王小菊……喝下去……刻进骨头里!融进血里!”

“明天……我走了……”

“去北京……去清北……”

“我去学本事!学大本事!”

“不为别的!”

“就为将来……能报国!”

“能报家!”

“能报……这片生我养我的黑土地!”

“能报……在座的每一位亲人!”

“能报……娘您熬瞎的眼!”

“能报……咱家省下的每一粒米!”

最后几个字,她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却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院落里!

她猛地将碗举高,对着天上那轮不知何时悄然升起、清辉遍洒的明月,声音带着最后的颤抖和无比的郑重:

“娘!哥嫂!姐!我王小菊……说到做到!”

“明月为证!”

说完,她仰起头,将碗里混着泪水的、温热的米粥,一饮而尽!

院子里,一片死寂。

只有王小菊放下空碗时,碗底磕在桌面上发出的、一声清脆的轻响。

清冷的月光,如水银泻地,静静地洒满李家小院。那轮明月,高悬在深蓝的天幕上,清辉皎洁,如同亘古不变的明镜,无声地映照着这方小小的院落,映照着那碗饮尽的空粥,映照着王小菊脸上未干的泪痕和眼中燃烧的、如同星辰般璀璨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