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的决断,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天炎宗最核心的层面激起了层层波澜。然而,这波澜被严格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对外依旧风平浪静,甚至连大多数内门长老都未曾察觉,一场可能改变宗门未来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主殿深处,一间布有重重隔音、隔绝神识禁制的密室内,烛火摇曳。林昊端坐主位,下方仅有三人:戒律堂严律、丹堂苏茹、外务赵长老。气氛凝重而肃穆。
“诸位,”林昊目光扫过三位心腹,声音低沉而清晰,“种子遴选,乃宗门百年大计之根基,关乎存续兴衰,绝不容有失。今日所议,出此门后,皆入尘埃,不得再提。”
三人皆神色凛然,重重点头。他们深知此事干系之大,一旦泄露,不仅可能引来魔道针对,更可能导致宗门内部人心浮动,甚至分裂。
“严长老,”林昊首先看向面色古板的戒律堂首座,“遴选之标准,首重为何?”
严律毫不犹豫,声如铁石:“首重心性,次重根骨!根骨不佳,尚可以资源、以毅力弥补;心性不坚,资质越高,危害越大!尤其需承我宗‘天炎’正意,宁折不弯,于宗门有赤诚之心,于道途有坚韧之志!此为首要,无可争议!”
林昊颔首,严律之言,正合他意。师祖的传承,绝非仅仅提升实力那么简单,更承载着某种可能与上古正道相关的理念与责任,若所托非人,后果不堪设想。
“苏长老,赵长老,你们之意如何?”
苏茹沉吟道:“严师兄所言极是。此外,弟子于丹、医、或灵植等方面若有特殊天赋或浓厚兴趣者,或可优先考虑。前辈智慧包罗万象,非仅武道一途。”她想到了“探魔散”和药园改良,师祖的指导显然不仅限于打打杀杀。
赵长老则从另一角度补充:“宗主,遴选范围,是否可稍放宽?不仅限于真传、内门,外门弟子中,亦不乏璞玉。且外门弟子背景相对简单,不易引人注目,忠诚度或更易保障。”
林昊思忖片刻,拍板道:“好!便依诸位之言。遴选标准:一、心性纯良,坚韧不拔,对宗门忠诚无二;二、根骨上佳,有培养潜力;三、或有特殊天赋兴趣;四、背景清白,不易引外界猜疑。范围涵盖内、外门,近三届弟子皆在考察之列。”
“具体如何施行?”严律问道。大规模测试必然引人怀疑。
林昊早已想好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对外便宣称,为应对魔道威胁,宗门欲组建一支‘精锐巡防小队’,需额外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弟子进行特训。由戒律堂主导,丹堂、外务堂协助,进行一系列‘考核’。而真正的遴选,便隐藏在这公开的考核之中!”
计划定下,一场静悄悄的筛选在天炎宗内部展开。
明面上,戒律堂发布了组建“巡防精锐小队”的公告,吸引了众多渴望为宗门出力、亦或希望获得更好资源的弟子报名。一系列考核紧锣密鼓地进行:修为测试、战力比拼、阵法辨识、团队协作……一切都合情合理。
然而,在这些公开项目的背后,严律、苏茹、赵长老以及林昊本人,却以“观察员”的身份,用更加苛刻、更加隐秘的标准,审视着每一个参与者的表现。
他们观察弟子在战力比拼中,是胜不骄败不馁,还是心浮气躁、不择手段;在团队协作时,是无私奉献,还是勾心斗角;在面对突发设置的“魔气模拟”考验时(借助微量“探魔散”模拟),是沉着应对,还是惊慌失措;甚至在日常言行中,是否对宗门有怨怼之言,对同门有欺凌之举。
严律更是动用了戒律堂的隐秘档案,核查每一位备选弟子的出身背景、过往言行,确保其身家清白,与外界其他势力无过多瓜葛。
过程缓慢而细致,如同大浪淘沙。一批批弟子在看似普通的考核中被淘汰,唯有极少数人,进入了最终的名单,呈送到了林昊面前。
密室内,玉简中记录着五个名字及其详细资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四位宗门核心人物的大量心血与谨慎判断。
林昊的神识缓缓扫过:
**慕雨寒**,女,十六岁,内门弟子,水木双灵根,根骨清奇。性情温和坚韧,于丹道颇有天赋,感知敏锐。考核中,面对模拟魔气侵蚀的同伴,竟能下意识地以自身温和灵力进行安抚,虽效果甚微,但其仁心与灵性可见一斑。出身修真小族,家世清白。
**石猛**,男,十七岁,外门弟子,土金双灵根,体魄强悍,性格憨直刚毅。于公开比武中,明明可轻松取胜,却因对手旧伤未愈而主动收力,宁可以平局收场,品性纯良。对宗门归属感极强,言必称“俺是吃宗门饭长大的”。
**叶晴**,女,十五岁,内门弟子,单一风灵根,天赋卓越,心思缜密。在团队侦查考核中,能于细微处发现常人忽略的痕迹,观察力惊人。性情略显清冷,但关键时刻极为可靠。其家族曾受天炎宗前辈大恩,对宗门忠诚毋庸置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