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率军出发后,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大单于并没有东去。
也就是说,他们将要面对匈奴人的主力。
得知这个消息的卫青高兴坏了,不过不是因为要抢外甥功劳的兴奋,而是因为大单于的主力在这一路,就代表着霍去病面临的敌人就少了,自然也就安全一些。
于是,卫青自领精兵疾进去和大单于决战,令李广、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迂回策应。
此外,他还让公孙敖当了先锋,代替了李广的前将军位。
李广得知后十分的恼怒,他好不容易求来的先锋位置,被卫青给调离了。
要知道,这可是最好建功立业的机会啊!
纵然李广一万个不愿意,但军令如山,他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这卫元帅是不是瞧不起李老将军?为何出尔反尔拔了老将军的先锋?”
张飞指着天幕上的画面,为李广感到不平,也觉得卫青是不是太过分了,他便大咧咧的说道:
“世宗皇帝应允了的事儿,卫帅此举是不是有些逾矩了?”
堂中诸人有了解内幕的皆是扶额,刘备望了一圈,叹了一口气:
“世宗本纪里有写道: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世宗皇帝原本是不想让李广出征的,认为他年纪大了,又运气不好。”
“最后受不了李老将军的苦苦哀求,便准了他的上书。”
“大军临行前,世宗皇帝私下召见长平侯,让他开战部署时,把老将军调离先锋位。”
其实,汉武帝和卫青的本意都是为李广好的,就算是在侧翼进行迂回,这一场旷世大战中,也足够捡到不少功勋了。
打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既能参与会战,又能白捡功勋,在战役里多拿些功劳,圆了老将军的梦,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
「卫青率着本部大军急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伊稚斜大单于本部碰面。」
「此时的敌我双方,一方面严阵以待多时,士气高昂。
而卫青一方奔袭多日,人困马顿。
然,战争从不给你喘息的机会,战机也触之即逝。」
「大战,即将到来。」
「但...」
「卫青无比的苦恼,李广和赵食其郡居然接了军令至今杳无音信!
特娘的,这俩人又失踪了!」
「此时的戈壁滩里,李广一军又双叒叕地迷路了。」
李广:?
我不明白!
为什么一遇到大战老夫不是软脚就是迷路?
其实天幕刚才曝光出的信息,他也明白,卫青之所以战前调动他的位置,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他也懂,不过只是想再争一下,证明一下自己。
可换了位置后,那么小的差事他居然都做不好!
贼老天,你是不是在针对我!
「大战一触即发,即使李广的部队未能及时汇合,匈奴人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卫青自然不是吃醋的,这位大汉帝国双壁、大司马大将军接下来就要给匈奴人好好的上一课。
让他们知道,他这位裙底将军是怎么当上大司马大将军的。」
天幕里的汉匈两军对峙。
卫青从容应对,先让以武刚车环绕一圈形成一个防御的阵地,画地为营,稳住阵脚,以此抵御匈奴人骑兵的进攻。
随后,他迅速下达军令派遣5000精骑出战。
“武刚结阵,环列御敌,轻骑对掏!”
一方是大汉掏家底的精锐,一方是匈奴大单于龙城本部的主力。
这是一场主力对主力,精锐打精锐的战争。
他们的厮杀你来我往,战斗焦灼逐渐呈白热化。
这种战斗,拼的就是士气,拼的就是谁更精锐,谁能坚毅的挺到最后。
从白天至日暮,草原上忽然大风骤起,苍凉的戈壁滩上顿时沙石扑面,意外的沙暴让人睁不开眼睛。
天气的影响是突然的,也是正常的,对于你我而言更是公平的。
明白战机稍纵即逝的卫青,因这股沙暴乘势指挥汉军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在黄沙尘烟的掩护下,汉军几欲得手。
差一点就完成了刘彻交代的任务:活捉伊稚斜!
匈奴人面临汉军不要命的进攻,意志力快要崩溃了。
长生天,这里可是草原啊,您能不能睁开眼,看看谁才是您的子民!
伊稚斜情绪崩溃,眼见着形势不对,当机立断——
率领自己的数百亲卫精骑,突围从西北方向开溜!
打了半天的匈奴人越打越难受,军心即将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没见单于继续发号施令。
意识到不妙的他们,猛然间回头发现,大单于呢?
俺恁大个大单于咋没了?
伊稚斜大单于的临阵脱逃,也让匈奴人迅速的崩溃掉了。
卫青急忙亲自率军对逃跑的匈奴人进行追击,一场追亡逐北后,终归还是放跑了伊稚斜。
「此战卫青对匈奴溃军追亡逐北,直至寘颜山赵信城,共歼敌一万九千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