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密文传书与机要之需
深秋,辽西的清晨已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一骑快马踏着晨露疾驰入宁远城,马上骑士浑身浴血,背上插着几支箭矢,却仍死死护着一个皮制信筒。他是从前线突围回来的传令兵,带来的消息令总兵府上下震动:一支前往锦州运送军需的队伍遭遇建虏精锐骑兵伏击,死伤惨重,更严重的是,随行携带的机密文书全部落入敌手。
王磊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参谋本部内气氛凝重,孙传庭展开那份被鲜血染红的战报,沉痛地说:"丢失的文书包括我军最新防务调整方案、粮草储备分布图、以及各要塞守军配置。若建虏得以破译,我军虚实将尽在敌手。"
曹变蛟拍案而起:"这已是本月第三起文书被劫事件!我军通讯如同透明,建虏对我们的动向了如指掌!"
王磊面色冷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诸位可知道,这些文书若被建虏所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线形同虚设,意味着数千将士的鲜血可能白流!"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详细分析近期一系列通讯安全事故后,王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立即成立专门的密码通讯司,直属参谋本部情报处,由他亲自督导,全力研发一套难以破译的密码系统。
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密码司初建时只有五人,都是从参谋本部精选出来的年轻军官,虽然聪明好学,但对密码学几乎一无所知。王磊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密码学原理开始教授,每天亲自给他们上课。
"密码之学,首重隐秘。"王磊在第一次授课时说道,"其要义在于让己方能够便捷通信,而令敌方难以破译。今日我们先讲最简单的替换密码..."
就在密码小组为设计难题绞尽脑汁时,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降人范文寀通过孙传庭求见王磊,表示愿意为密码研发提供帮助。范文寀原是后金重要谋士,精通满汉文字,深谙后金的通讯加密方法。
"总镇大人,"范文寀恭敬地说,"建虏虽起于游牧,但在密讯传递上却颇有独到之处。他们常用一种混合满文、蒙文和汉文的密码,其中还夹杂着部落特有的暗语代号。这些密码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王磊立即让范文寀加入密码小组。范文寀不仅详细讲解了后金的密码系统,还提供了大量后金通讯的样例和破译方法。这些珍贵的情报让密码小组大开眼界,也为密码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范文寀的帮助下,密码小组开始设计一套名为"阴阳密码本"的加密系统。这套系统以《易经》六十四卦为基础,结合五行八卦,创造出一套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每个字词不仅对应一个加密代号,还会根据日期、方位等参数发生变化。
密码本的编制工作异常繁琐。小组人员需要为三千多个常用字词设计加密代号,还要制定复杂的语法规则来增加破译难度。他们日夜奋战,经常为了一个加密方案争论到深夜。王磊的书房成了他们的常驻之地,墙上挂满了各种密码图表和公式。
王磊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经常亲临指导。他提出要在密码系统中加入"时间密钥"的概念,即加密规则会随时间变化,即使密码本被敌方获得,没有当日的密钥也无法破译。
"我们要让每个字都活起来,"王磊在一次讨论中说,"让它们随着时间、地点、局势的变化而改变含义。这样的密码系统才是真正安全的。"
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努力,《阴阳密码本》初稿终于完成。这本厚达二百余页的密码书收录了三千多个常用字词的加密代号,包含了一套完整的加密规则和密钥更换机制。
为了测试密码系统的可靠性,王磊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演练。他让密码小组用新密码撰写一份假情报,然后请参谋本部的其他人员尝试破译。结果令人满意:即便知道是使用《阴阳密码本》加密,破译者也花了整整五天时间才解读出内容。
王磊并不满足于此。他要求密码小组继续改进系统,增加更多的加密层次。同时,开始培训专门的密码员,这些人员要从各部队中精选,要求记忆力强、心思缜密、忠诚可靠。
首批密码员培训进行了两个月。学员们不仅要背诵大量的密码代号,还要学习加密规则和密钥使用方法。培训极其严格,考核不合格者立即淘汰。最终只有三十人通过考核,被分配到各重要部队和边防要塞。
密码通讯系统首先在宁远至山海关一线试运行。初时遇到不少问题:有的密码员操作不熟练,导致译文错误;有的部队不习惯新系统,仍然使用明码通讯。王磊下令严加整顿,要求所有机密文书必须使用密码传送。
与此同时,密码小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也取得突破——他们成功破译了多份截获的后金密信。范文寀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提供的后金通讯习惯帮助小组找到了破译的突破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