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76章 推进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76章 推进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时序入冬,寒风料峭,距离林墨从档案室学习工程管理开始,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水木大学内的科研热情却并未减退。

保密项目在经历了前期的理论攻坚与关键验证后,重心已逐渐转移。这个阶段需要林墨参与的工作逐渐变少,难度却在慢慢上升。对林墨而言,他在项目中的角色也随之更加清晰和纯粹——高精度、特殊要求的木质模具与工装夹具的制作师。

钱研究员再次找到他时,带来的图纸要求愈发苛刻。有时是需要模拟极端环境下材料变形行为的微型承压腔体模具,内部流道光洁度要求近乎镜面;

有时是用于测试新型传感器性能的异形安装基座,公差带控制在微米级,且对不同木材的谐振频率都有隐性要求。

然而,这些在常人看来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刚刚在木工技艺上突破瓶颈、对手指力道和精度控制迈入全新领域的林墨而言,虽具挑战,却已非不可逾越的天堑。

他的工作台前,灯光下,刻刀、刨刃、特制砂纸依次排开。面对一块质地坚硬的紫檀或黄杨木料,他手指拂过木纹,便能感知到材料内部的应力走向与潜在变形趋势。下刀时,手腕稳如磐石,力道吞吐精微,仿佛不是在切削,而是在引导木材本身呈现出最理想的形态。

【上肢九式】与【指掌九式】的深层运用,让他对肌肉纤维的震颤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处理那些复杂曲面时,他甚至不再完全依赖测量工具反复校验,指尖拂过,便能感知到0.1毫米级别的细微凹凸,手下随之进行近乎本能的精妙调整。

制作出的模具,不仅完美符合图纸标注的冰冷数据,甚至常常在钱研究员进行上机测试时,展现出超越预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林墨同志的手,简直是精密的化身。”一位机械系的副教授在验收一套用于流体实验的复合曲面模具后,忍不住对钱研究员感叹。

“很多金属加工都难以保证的形位公差和动态平衡,他用木头做出来了!这已经不是手艺,而是艺术,是人与材料共鸣的境界。”

当第一场细雪悄然覆盖水木园的屋顶时,林墨在基建处档案室的“深造”的申请时间渐渐到了。

近三个月的潜心研读,数十斤重的档案资料,从泛黄的立项报告到墨迹清晰的竣工图,他如同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将一座座建筑从蓝图到实体的“生命历程”彻底梳理了一遍。

不仅仅是汽车工程实验楼,他还涉猎了图书馆配楼、新建的学生食堂等多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档案。

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他像是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庞大的、多维的数据库。

立项决策的经济社会背景、设计阶段的多方案比选与权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与应急处理、成本控制的精细核算、各专业工种的协作与冲突……所有这些曾经孤立或模糊的概念。

在具体而微的档案记录中,变得鲜活、立体,并相互关联起来。

他不再仅仅看到一根梁、一块板,而是看到了这根梁在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受力角色,看到了这块板在施工流水段中的安装顺序和对后续工序的影响,看到了它们背后的材料成本、人工投入和时间窗口。

一种宏观的、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如同建筑的钢筋骨架,在他原有的知识血肉中悄然植入、生长、固化。

他初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关于现代建筑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认知框架。这个框架或许还不够完善,但结构已然清晰,为他日后应对更复杂的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合上最后一卷档案,林墨走出档案室,冬日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他却感到内心一片澄明与充实。回首望去,那栋存放着无数建设记忆的老楼,在他眼中已不再只是砖石构筑,而是承载着智慧、汗水与时代印记的宝库。

有了档案室打下的坚实基础,林墨在“虚实建造场”中的练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具野心的阶段。

他再次单一建筑到集群建筑开始练习设计。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更复杂的领域。

他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场馆、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分别选取其在档案中研读过的真实案例,在建造场中进行一比一的精确复现。

【虚实建造场中】从地基处理开始,到主体施工,再到设备管线安装、内外装修,他严格遵循档案中记录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全方位地模拟整个建造过程。这是对档案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成功复现了数栋真实存在的建筑后,林墨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并虚拟建造高层建筑。

他设定虚拟的用地条件、功能需求和规范限制,运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档案中汲取的经验以及日益增长的统筹能力,进行方案构思、结构选型、施工图设计,然后投入模拟建造。

他遭遇了更多的问题:风荷载下的摆动控制、核心筒与外围框架的协同工作、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技术难点、复杂的垂直交通组织……每一个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让他对高层建筑的理解深刻一分。

当单一高层的虚拟建造逐渐得心应手后,林墨将目标进一步提升至小型建筑集群的统筹规划。他尝试在虚拟场地中,同时安排一栋主楼、几栋配楼以及相关的道路、绿化和地下管网。

他需要考量建筑之间的间距、日照影响、交通流线、管线综合、分期建设的可能性以及整体投资估算。这对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宏观框架提出了严峻考验,需要他在更复杂的系统中进行资源调配和矛盾协调。

【虚实建造场】中,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时稳固矗立,有时也会因设计或施工的考虑不周而崩塌。但每一次失败,都化为宝贵的经验,驱动着林墨在“致广大”的道路上艰难而坚定地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