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 第153章 生活琐事上

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 第153章 生活琐事上

作者:贾闲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59:24

四合院里,时节更替,生活依旧在琐碎与算计中继续。

周末,林墨和林贤兄弟俩合力,将今年份的冬储大白菜、萝卜、土豆一趟趟搬运回家,整齐地码放在自家屋檐下,像一小座坚实的堡垒。看着这充足的过冬物资,母亲程秀英脸上是踏实的笑容。

家里的光景,确实今非昔比。林贤工作转正,工资稳定;林墨上学有补助,偶尔还有项目奖金;连上中专的林巧,也开始享受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

程秀英自己也调到了轻松的检验岗位。林家彻底摆脱了昔日的困窘,虽不张扬,但碗里的油水、身上的棉衣、屋角的存粮,无不昭示着这已是四合院里顶踏实、顶好过的人家之一。前院闫埠贵看林家的眼神,羡慕之余,更多了几分慎重。后院刘海中虽不服气,但也只能暗地里酸几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院贾家日益明显的捉襟见肘。

秦淮茹顶岗进厂已近一年,但钳工手艺依旧徘徊在学徒水平,迟迟无法通过正式工定级考核,拿着正式工的工资。最大的窟窿,出在了日渐长大的棒梗身上。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棒梗的饭量像个无底洞,家里的粮食定量永远显得杯水车薪。贾张氏年纪大了,没有定量,也绝口不提回农村劳动的事。

易中海每月固定的几斤棒子面和傻柱从食堂带回来的那些油水十足的“折箩”,成了贾家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补充。但即便如此,日子依旧过得紧紧巴巴,时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秦淮茹那张曾经柔美的脸上,刻满了疲惫。她开始在车间里,用那种特有的、带着几分哀怜和无助的眼神,向相熟的、尤其是些单身的男工友求助。

有时是低声下气地借几张粮票,有时是帮忙搬点重物,代价可能是不经意间被摸一下手,或者是听几句带着荤腥的玩笑话,她只能强颜欢笑,默默忍受。

“淮茹,这点活儿哪用你动手,哥帮你干了!晚上食堂有好菜,我给你留一勺?”

“秦姐,这几斤粮票你先拿着应应急,不急还……哎,你这手咋这么凉呢,哥给你捂捂……”

起初还只是小范围的、隐晦的交换。但渐渐地,风言风语就像这冬天的寒风,无孔不入地开始在轧钢厂钳工车间,甚至四合院里悄然流传。

“听说了吗?贾家那个秦淮茹,在车间里跟好几个男的不清不楚……”

“为了口吃的,脸都不要了……”

“啧啧,东旭才走多久啊……”

“也不能全怪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婆婆,容易吗……”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易中海和傻柱的耳朵里。易中海眉头紧锁,私下里找秦淮茹谈过话,语重心长地告诫她要注意影响,但面对贾家实实在在的困境,他那点接济也是治标不治本。

傻柱则听得火冒三丈,在食堂里对着传闲话的人瞪眼,回到院里,看着秦淮茹那越发憔悴的身影和棒梗、小当渴望肉食的眼神,他只能更加变着法儿地从食堂多“划拉”点吃食,恨不得把自己那份口粮都省下来接济过去。

秦淮茹听着那些风言风语,回到家里,常常背着人偷偷抹泪。可看着饿得嗷嗷叫的孩子她又能怎么办?生活的重压,正一点点磨去她曾经的底线与尊严。院角的风,带着寒意,吹拂着这人世间最真实的悲欢与无奈。

林墨知道,这只是开始,贾家的困局和秦淮茹的挣扎,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并非个例。他无意改变贾家的命运,只能更加珍惜自家来之不易的安稳,并将这份安稳,化为自身不断前行的动力。他的世界,在书海、在工坊、在在汽车楼的工作间与图纸之间,愈发广阔而坚实。

冬日的白昼短暂,下午四五点钟,天色便已晦暗。水木大学汽车楼的工作室里却依然亮着灯,暖气管道散发着令人安心的温度,混合着松木和切削液的独特气味。

林墨刚完成手中一个用于新型材料应力测试的异形夹具最后一道抛光工序。夹具结构精巧,几个活动部件要求极高的同轴度和微米级的配合间隙,他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心神完全沉浸其中,此刻放下工具,才感到一丝精神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完成挑战后的满足。

他轻轻吹去夹具表面的木粉,将其小心地放在铺着软布的工作台上。灯光下,木质纹理细腻,曲面光滑如镜,各个部件严丝合缝,仿佛天生一体。

“完美。”一个略带赞叹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林墨抬头,只见发动机课题组的李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他身后还跟着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林墨认得,那是精密仪器系的副主任,姓韩。

“李老师,韩主任。”林墨起身打招呼。

“忙你的,我们就看看。”李老师摆摆手,和韩主任走到工作台前,仔细端详着那个刚刚完工的夹具。韩主任甚至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型放大镜,凑近了观察关键的连接部位。

“老李,你说的没错。”韩主任直起身,推了推眼镜,看向林墨的目光充满了惊奇,“这手艺……简直是把木头玩出花来了。这精度,这光洁度,很多金属加工都未必能达到。林墨同学,你这个夹具,完全符合我们这次高精度测量的要求,甚至超出了预期!”

李老师与有荣焉地笑道:“我就说吧,找小林准没错!他可是我们发动机项目的发掘的顶尖人才”

韩主任点点头,对林墨正色道:“林墨同学,我代表精密仪器系,正式感谢你对我们项目的大力支持!你这个夹具,解决了我们一个关键难题。以后我们系里有什么类似的模型或工装需求,可能还要多麻烦你啊!”

“韩主任您太客气了,能帮上忙是我的荣幸。”林墨谦逊地回应。

送走两位老师,林墨收拾好工具,锁上工作室的门。类似的情景,最近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随着他参与的项目增多,作品质量有口皆碑,“林墨”这个名字,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土木系或汽车楼,开始在一些需要高精度实体模型或特殊工装的理工科院系负责人那里挂上了号。

这是一种无声的认可,比任何公开的表彰都更有分量。它意味着,他的技艺已经超越了“木工”的范畴,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够直接支撑前沿科研的“关键技术能力”。

这种认可,也间接影响到了他在系里的处境。班主任吴老师和系副主任刘老师,如今见到他,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

偶尔在系馆走廊相遇,刘主任还会关切地问一句:“林墨啊,最近项目忙不忙?要注意劳逸结合。”话语中带着对特殊人才的宽容与重视。

林墨很清楚,这一切的根基,在于他实实在在的手艺,以及那些被他攻克的技术难题所换来的项目成果。明年申请七级工考核,这些跨院系的“业绩”和知名教授的认可,将是极其重磅的砝码。

他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寒风拂面,内心却一片沉静。这种凭借硬实力赢得尊重和空间的感觉,很好。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融合技艺与学术的道路,虽然孤独,却无比正确。

回到206宿舍,一股暖意扑面而来。王建国正趴在桌上绞尽脑汁地画着工图,周伟和杨振华则在讨论着《钢结构》的一道难题。看到林墨回来,周伟立刻喊道:“墨子!快来救命!这道题梁的挠度计算,我怎么算都跟答案对不上!”

林墨脱下外套,洗了手,走过去拿起周伟的草稿纸看了看,指出了他一个荷载取值的小错误。三言两语,点明关键,周伟恍然大悟,连连道谢。

“还是墨哥厉害!”杨振华感叹,“手上功夫牛,理论课也一点不含糊。”

如今的林墨,在宿舍里早已是公认的buff级存在。他的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动手能力更是独一档,偶尔流露出的对前沿技术的见解,常让室友们觉得深不可测。大家早已习惯了他的“非常规”,佩服之余,也乐于向他请教。

林墨笑了笑,拿起自己的暖水瓶倒了杯热水。看着室友们为学业奋斗的身影,感受着宿舍里温暖的烟火气,他心中平和。校外四合院的纷扰,科研项目的压力,似乎都在这简单的氛围里被暂时隔绝。

十二月的四九城,北风刮得愈发凛冽,卷着地上的残雪和枯叶,打在四合院的灰墙和窗棂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天气寒冷,人心里的算计和焦虑,却让院里的某些角落,比这数九寒天更添几分寒意。

林墨周末从水木大学回家,总能隐约听到从中院贾家方向传来的争吵声。起初是压抑的、低声的争执,后来声音渐渐拔高,隔着院子也能听清几句。

“……你现在是翅膀硬了!有了工位,就不把我这个婆婆放在眼里了?”这是贾张氏尖利的声音,带着哭腔和控诉,“东旭才走了多久?你就想……就想撇下我们老的老小的小?我告诉你,没门!”

“妈!您能不能别听风就是雨?”秦淮茹的声音透着疲惫和压抑的怒火,“我在厂里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棒梗、小当和槐花?外面那些闲话您也信?我要是真有别的心思,还用得着天天起早贪黑,看人脸色?”

“哼!谁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你现在是工人了,一个月二十多块钱拿着,心能不活泛?厂里那么多男人……”贾张氏的话越发刻薄。

“您……您胡说八道什么!”秦淮茹的声音带了哭音,更多的是屈辱和愤怒。

林墨从母亲程秀英和邻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拼凑出了缘由。原来,轧钢厂里不知何时起,流传起一些关于秦淮茹的风言风语。

有说她一个寡妇在男人堆里干活,不清不楚;有说她仗着几分姿色,在车间里跟这个师傅撒娇,跟那个工友诉苦,博取同情和帮助;更有人揣测,她如今有了正式工作,未必还愿意守着贾家这个烂摊子,说不定哪天就找个条件好的另嫁了。

这些话传到贾张氏耳朵里,无异于在她本就紧绷的神经上又浇了一勺热油。她本就极度缺乏安全感,全靠秦淮茹这根支柱撑着摇摇欲坠的家。

任何可能失去这根支柱的风险,都让她恐惧到歇斯底里。而秦淮茹,在经历了车间里的艰辛、工友或明或暗的目光、以及易中海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后,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婆婆的无端猜忌和指责,心中的委屈和压抑也到了爆发的边缘。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逆来顺受、完全依附贾家的农村媳妇,工位给了她一丝微薄的底气和反抗的勇气。婆媳之间的矛盾,因此愈演愈烈。

到了十二月底,一个寒冷的周末傍晚,贾家的争吵达到了**。

“我苦命的儿啊!你睁眼看看啊!你才走了多久,你媳妇就要翻天了啊!”贾张氏凄厉的哭嚎声划破了院里的寂静,“她不管我这个老婆子死活,不管你的娃了啊!东旭啊……你把我带走吧,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林墨正出门倒水,看到中院贾家门口围了几个邻居,对着里面指指点点。

透过半开的门帘,他看到贾张氏披头散发,坐在地上,怀里紧紧抱着贾东旭那张带着稚气笑容的遗像,一边拍打着地面,一边指着站在一旁脸色煞白、浑身发抖的秦淮茹破口大骂。贾张氏的经典形象终究还是出现了。

秦淮茹嘴唇咬得发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掉下来。棒梗吓得躲在门后,小当则抱着秦淮茹的腿小声啜泣。屋里弥漫着一种绝望而压抑的气息。

“造孽啊……”程秀英站在自家门口,望着中院的方向,低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易中海站在自家屋檐下,面色阴沉地看着这一幕,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上前劝解。他眉头紧锁,眼神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