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醉梦瑶 > 第一百零四章 家、国。

醉梦瑶 第一百零四章 家、国。

作者:嫣然红尘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1:09:22

买下王阿婆的房子后,原本沈山河是打算自己一家三口住的,但陶丽娜考虑到自己母亲一个人守着一个家,晚上会孤独害怕,同时也怕沈山河跟别的女人勾搭,坚决要求他必须留下来,沈山河只好作罢,反正也已经住习惯了。

既然自己不住,沈山河只好先让自己父母住了进去,二老一直住在加工厂简易的隔间里,终究不太方便,而且厂里灰尘也厚,日夜待在里面对身体不好。农村人虽不在乎,但有条件能避免还是避开好些。

小楼占地六十余平,建筑面积五十平。楼上分前后三间,前面两间为2.5x3和2.5x4的卧室,后间20平米隔出厨房连通楼梯间后半截的厕所。

因为小楼年头太久了,沈山河决定进行一次翻修,这是他父子俩的老本行,自然是轻车熟路。因为厨房不需要了,而且考虑到自己还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沈山河干脆对楼上布局作了调整。

后面厨房去掉改成4x5的大卧室,里面搁上床,搁上衣柜,再弄个电视柜放上电视,以后就是父母的卧室了。前面两间打通隔板也是4x5的大间,摆上沙发、茶几、办公桌椅,前面开一个大窗,再在窗下挂上沈王木业办公室的横匾,逼格一下子就起来了。

又更换了楼梯,将屋顶的瓦也翻整了一下。不出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便焕然一新,依旧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少年了。

对此最开心的莫过于沈山何父母俩了。在他们心中,这就是儿子的家了,所谓成家立业,他们的儿子差的也只是一场婚礼了。最令他们欣慰的是,这一切都是儿子自己努力打拼下来的,没让他们操什么心还带着他们享着了福。

晚上二老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目光穿过窗户望着远处街道上的灯火,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满足。

沈山河母亲轻轻叹了口气,眼角微微湿润:

\"老头子,你还记得童童高考落榜那会儿吗?我还觉得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咱老沈家又要在田间地头刨食一代人了……\"

沈父抿了一口儿子用来招待生意老板的好茶,任茶香在舌尖蔓延,记忆也跟着翻涌:

\"怎么不记得?那小子倔得很,死活要去走那一条路,当年我师父带了徒弟有了帮衬才敢走那么一段,当初我还以为他是作贱自己,破罐子破摔了,现在才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宽敞的办公室,想着自己的儿子此时正陪着“丈母娘”在一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现在好了,不仅事业有成,媳妇也有了着落。\"

沈母点点头,目光柔和:

\"以前还操心要给儿子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呢?现在好了,不仅媳妇有了,而且还是咱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人家……\"

她说着说着,声音微微发颤,

\"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没让咱们操过心,现在反倒处处想着我们。\"

沈山河父亲拍了拍老伴的手,低声道:

\"是啊,咱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养了这么个好儿子,祖宗显灵呀。\"

两人感慨万千,不禁四目相对,脸上皆是由衷的笑容。

?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了。?

********

待得这一切忙完,沈山河驾校科目三考试的通知也过来了。

再次到了县城,自然少不了与燕子姐姐的会面,又是一番旖旎风光且不提。

自从上次得了沈山河的提示之后,这段时间,吴纯燕便一直在忙着离婚的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她知道了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破裂。那么怎样来衡量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呢?最简单的当然是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了。都不想在一起过了,那自然是没感情了。她夫妻俩就是这种情况,所以离婚问题不大。既然婚都同意离了,那么关键来了,那就是财产的分割和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财产分割秉承是男女平等原则,凡夫妻共同财产一律平分,而所谓的“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

1 、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拥有的知识产权而取得的收益,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是指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

4、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5、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体包括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

6、其他婚前一方所有的生产、生活工具,达到一定的年限后亦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其实,吴纯燕原想着只要能离了婚摆脱那噩梦似的生活,只要能和儿子在一起,她哪怕什么都不分,净身出户都可以。但当她听到沈山河说要为她们母子俩买房子,供她母子俩生活时,她改了主意——她不仅要争孩子、争抚养费,也要争财产。她并非赌气,也并不是不甘心让那对狗男女过得太舒服,她只是不愿沈山河为她母子俩承担太多,那本不是他的责任。

她可以不在意任何人,只有父母、儿子和沈山河除外。

至于儿子的抚养权,这是她们夫妻俩最大的争议点,她决不允许一个贱女人做她儿子的后妈,哪怕这个后妈能视同己出,她也不愿,毕竟那样的女人,她哪敢去赌她的人品,自己宁愿苦点累点也要把孩子护在身后。

吴纯燕对孩子的态度,也是沈山河愿意接纳她、欣赏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女人,即便她犯下滔天的罪孽,无论她如何的不堪,能够始终对儿女,对父母不离不弃,承担起生而为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借口抛弃、放弃,这样的女人,在他心中便是值得呵护的。

法律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问题,遵循的是一切有利于孩子的原则。若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时,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优先予以考虑:

1、一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可予优先考虑。

5、若双方抚养条件基本相同,且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其实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条未被写入条款却被广泛遵循的原则——优先考虑无过错方。

上述种种,吴纯燕自知自己最大的劣势就是抚养条件不如男方,那个负心人身份地位、经济条件皆高于她。单纯从物质条件上讲,她处于下风。所以她只能打感情牌,以第一点和无过错为理由扳回来。

当然,她最大的依仗还是苏瑶父亲这条路子,不过你有张良计,蔫不知人家有没有过墙梯?

所以,她只能尽可能的多收集到那个男人不堪的证据,只要占住了道德的至高点,苏瑶的父亲才有了抓手,才能够名正言顺顺理成章没有顾忌的予以“照顾”。否则,凭她那点情面,若被顾虑一冲消,人家能关照的程度也就那么多,效果也就那么样了。

在这一方面,吴纯燕作为记者,也算专业对口,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预计很快她就要和自已男人摊牌了。

对此,沈山河只能做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叫燕子姐别怕花钱,尽量请一个最好的律师为其出庭。

沈山河的科目三考试很顺利,只是等驾照发下来还需要段时间。

考完试,还有大半天时间,沈山河也没急着回去,他已经要考虑买车的问题了,问了驾校的陈教练,沈山河知道了这县城里根本买不到小轿车,别说县城,此时的省城都没有专卖小轿车的店子,要想买台车不止是成本高,渠道少关键是政府审核比较严。街面上仅有的几辆小轿车皆来自沿海城市,私家车在当时属于“奢侈品”,普通家庭难以企及,购车更多是身份象征。对此,沈山河只好委托驾校帮忙,他们也经常参与车辆买卖。

闲逛着的沈山河路过一个卖报刊杂志的门店时,突然听到剧烈的议论声,无事之下驻足一听,原来是一群人因为报纸上北约战机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死亡,多人受伤的事件而愤愤不平。

这 段时间来,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 – 6月10日)爆发,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主要是塞尔维亚)发动空袭,以阻止其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所谓“种族清洗”,首次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单独采取军事行动。

这事沈山河在每天的电视新闻上都有见闻,只是没想到自己的国家竟然也被牵扯了进去,受了“无妄之灾”。

人群中,只见报刊店老板正念着报纸上的报道,情绪激昂。

“啥?炸咱大使馆?这不是发动战争吗?”

有人愤然插话。

“可不是嘛,说是北约的飞机,炸的是咱们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三个记者当场就没了,还有好些人受伤!”

“这事就是美国佬操控的,是美国佬炸的。”

“这还了得!咱国家的人,平白无故让人给炸了?无论他是谁,都不能轻易放过。”

有人眼圈都红了,

“那可是咱们的同胞啊,记者,手无寸铁的记者!”

人们的情绪瞬间爆发。

“那又怎样?无非就是抗议两句然后不了了之。莫非还想打到欧洲打到美国去?”

也有人垂头丧气。

“打!咱不能就这么忍了!人过不去,发个导弹过去。咱中国人什么时候受过这气?”

“就是,怕什么。抗美援朝咱们那样的条件下不也胜利了。”

“可不是,当年不也是美国佬联合一大帮子人想欺负咱们,屎都被打出来了,现在竟然又敢动咱了?”

“时代不同了啊?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花里胡哨,哪还上得了战场。”

“也是,现在一个个都只想着搞钱,只要有钱,给人当孙子的大有人在,唉,难怪要受人欺负了。”

“谁敢欺负咱们,几干年的薪火相传,咱千千万万老百姓可不是吃素的。”

……

望着眼前这群激愤的市井小民,沈山河感慨万千——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星火,足以燎原;摊开来是人间,柴米油盐。那些穿梭于街巷之间的小民,肩上扛着一家老小的温饱,手里操持着一日三餐的生计,看似与\"家国\"二字相去甚远,实则他们的血脉里流淌着最朴素的爱国情怀。达官贵人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可以退缩、可以避让,因为他们有那个条件,换一个地方依旧能够逍遥快活。但市井小民不行,他们没有退路可言,有的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这种情形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慷慨激昂,也不像将士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它是市井深处的一缕炊烟,是市集中的一声吆喝,是市井小民在平凡日子里对这片土地对自己一家老小最朴实最真挚的牵挂。在他眼里,国家不是教科书上的宏大叙事,而是菜市场里稳定的物价,是路口那盏按时亮起的路灯,是儿孙们能在和平的环境里上学读书。这种心愿不张扬,却如细水长流,滋养着国家最根本的根基,铸成民族最坚固的脊梁。

比如沈山河他们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心中常念着:

\"咱们这手艺,得传下去,不能断了根。\"

在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或许会因为生活的需要而暂时放下,但那些家伙事却从不曾抛弃。这些看似不关紧要的坚持,实则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守护。他们坚守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安稳,是市井生活的延续。当然这种坚守不是固步自封,就像沈山河一样,他们会参考、借鉴外来的新的、好的东西,以期自己的传承更有生命力,这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是对民族根脉的守护。在他们的技艺面前,家国情怀就是那一刨一凿一锯一斧。

还有比如夜市里卖小吃的张婶,每逢节假日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她总把最新鲜的材料留给顾客,说:

\"大家吃得开心,我就高兴。\"

她的摊位见证了多少家庭的欢聚时刻,承载了多少游子的乡愁记忆。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在家享清福时,她笑着说:

\"看着这么多人爱吃我做的东西,觉得这辈子值了。\"

张婶的小吃摊是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她的勤劳与热情是对生活最热烈的拥抱,也是对国家繁荣最朴素的贡献。在她蒸腾的热气中,家国情怀化作了一碗碗热腾腾的小吃,温暖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也有乡下的老农,六十、七十甚至八十岁了即便不愁吃喝,依旧还要在田间地头遭着日晒雨淋,偏他们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若问他们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答案就是:

“活着,总要做点什么。”

这何尝不是一种家国情怀!

市井小民的家国情怀,不在慷慨激昂的演讲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他们是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商贩,是巷弄中修修补补的手艺人,是夜市里吆喝叫卖的小吃摊主,是田间地头风吹雨打的老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经纬,用平凡的日子构筑着国家的根基。当国家需要时,这些市井小民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可能是抗洪抢险时的救援队,可能是送儿女入伍参军的父母,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默默遵坚守着各自岗位的普通市民。他们的家国情怀不需要豪言壮语来证明,而是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尽责、对他人的善意中。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市井小民,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最深沉的家国情怀。他们的故事或许不会被载入史册,却构成了国家最坚实的底色。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市井长巷时,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些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都是家国情怀最生动的写照。市井烟火里的家国情怀,就是这样一种平凡中的伟大,一种无声处的深情,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