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陆小龙站在投影地图前,刚阐述完自己关于吴登可能发动远程偷袭的大胆推断,迎接他的不是赞许,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荒谬!一个冰冷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梭温从后排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笔挺的军装领口,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讽:陆参谋,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这毕竟不是写小说。
他踱步上前,指着地图上SNLA后勤基地的位置:从吴登的控制区到我们的7号后勤站,直线距离超过120公里,中间隔着两座山脉和三条河流。你认为吴登有什么能力进行这种长途奔袭?
几个军官低声附和,点头表示同意。
据我们所知,梭温继续道,语气越发咄咄逼人,吴登的主力在上个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时间休整补充。他哪来的兵力和物资发动这种规模的行动?
陆小龙面色平静,但握着激光笔的手指微微收紧:正因为常规思维认为他做不到,如果他真的做了,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证据呢?梭温逼问道,除了几张模糊的照片和一些运输队数量变化的数据,你还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吴登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远程偷袭?
会议室里的目光都聚焦在陆小龙身上。他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的怀疑、审视,甚至还有几分看热闹的意味。
情报分析本就是基于碎片的拼图,陆小龙保持镇定,运输队数量减少但单次运输量增加,说明他们在储备物资;路线变更避开易伏击区,表明他们在为重要行动做准备;燃料消耗与前线配给不符,说明有额外用途...
全都是间接推测!梭温打断他,按照你这个逻辑,我也可以说吴登是在为雨季做准备,或者干脆是在整顿他那个效率低下的后勤系统!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低笑。
林参谋轻轻咳嗽一声,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他。作为情报处资深参谋,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陆参谋的分析确实大胆,林参谋语气平和,但也并非全无道理。战争史上,许多重大胜利都是靠出其不意达成的。
他转向陆小龙:你说吴登可能采取迂回路线绕过正面防线,有什么具体依据吗?
陆小龙操作电脑,调出边境地区的三维地形图:根据地形分析和最近侦察报告,我认为他们可能选择这条路线——
他指向地图上一条蜿蜒穿过山脉的虚线:这里虽然地形复杂,但有几个隐蔽的山谷可以藏兵,还有几条干涸的河床适合车辆机动。最重要的是,这条路线恰好避开了我们的大部分前沿哨所。
那条路线?一位年纪较大的参谋摇头道,二十年前我们曾勘察过那里,根本不适合大部队通行!一场雨就能让那些河床变成沼泽。
地形会变化,长官,陆小龙不卑不亢地回答,根据最新卫星图像,去年地震后,那一带的地形确实有所改变,有些原本难以通行的地段现在反而变得相对平坦了。
梭温冷笑一声:所以你是在告诉我们,吴登不仅打算进行一场不可能的长途偷袭,还恰好选择了一条因为地震才变得可能通过的路线?这巧合未免太多了吧!
会议陷入了僵局。明显,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梭温的观点——不是因为他们有更强有力的证据,而是因为陆小龙的推断太过冒险,万一错误,将导致宝贵的兵力被调离真正需要的地方。
主持会议的高级参谋看了看表:这样争论下去没有结果。我建议将这份报告标记为待验证,继续监视吴登动向,但不立即调整部署。
这几乎是委婉地否定了陆小龙的推断。
陆小龙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如果他此时退缩,不仅自己的判断会被搁置,今后在参谋部的声音也会变得更加微弱。
请给我48小时,他突然开口,声音坚定,我能找到更多证据支持我的判断。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梭温挑眉:48小时?陆参谋,你是打算亲自飞到吴登头顶去看看吗?
几声轻笑响起。
陆小龙没有理会嘲讽,目光直视主持会议的高级参谋:我只需要访问更高精度的卫星图像权限,以及最近一周全部的边境监听记录。
高级参谋沉吟片刻,看向林参谋:你觉得呢?
林参谋微微点头:我认为可以给陆参谋这个机会。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威胁,48小时可能就意味着生死差别。
好吧,高级参谋最终决定,给你48小时。但如果到时候还是没有确凿证据,我们就按原计划部署。
会议结束,军官们陆续离开。梭温经过陆小龙身边时,低声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新人。参谋部不是让你玩侦探游戏的地方。
陆小龙没有回应,只是默默整理自己的资料。
等所有人都离开后,林参谋走到陆小龙身边:压力很大?
陆小龙苦笑:有点。
梭温的父亲是后勤部的实权人物,林参谋若有所指地说,他针对你不完全是因为你的分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