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救护课程的硝烟与血腥味尚未完全从鼻腔中散去,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气息便开始在军校训练场上弥漫开来——那是枪油、钢铁和火药混合而成的,冰冷而诱人的金属芬芳。
对大多数学员而言,这意味着一门必须掌握的、繁重且可能枯燥的新课程。但对陆小龙来说,这仿佛是命运为他打开的另一扇门,门后是一个他本能般渴望深入了解的世界。
训练场边,十几个厚重的绿色长条木箱被教官们粗暴地撬开。箱盖掀开的瞬间,阳光照射进去,映照出各式各样或崭新锃亮、或布满岁月痕迹的钢铁造物。它们静静地躺在稻草或油纸中,如同沉睡的猛兽,等待着被唤醒。
“菜鸟们!看清楚了!”黑熊教官的声音比平时更多了一丝郑重,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狂热。他随手从第一个箱子里拎起一支造型古朴、带着浓厚英伦气息的长步枪。“李-恩菲尔德 No.4 Mk I!老家伙了,但精度不错,在缅甸山林里用了半个世纪!都给我记住它的样子!”
他动作流畅地拉动枪机,发出清脆的“咔嚓”声,然后将其扔给旁边的助教。接着,他又拿起另一支更具现代感的步枪:“FN FAL!北约制式,号称‘自由世界的右手’,火力猛,但有点娇贵,沾了泥巴就容易闹脾气。”
紧接着是美制的M14:“这家伙,半自动,精度高,后坐力也他妈够劲!”然后是标志性的苏制AK-47:“卡拉什尼科夫!全世界造反者的老朋友!便宜、皮实、耐操!泥水里捞出来甩一甩就能继续打!都给我用点心学!以后战场上捡到最多的就是它!”
教官如数家珍般地快速介绍着,从老旧的布伦轻机枪到崭新的M16A1突击步枪,从苏式的RPD到美式的M60通用机枪,甚至还有几具苏制RPG-7火箭筒和美制M72 LAW一次性火箭筒。琳琅满目的武器阵列,仿佛一个小型的国际轻武器博览会,直观地展示了缠绕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方势力及其背后的角力。
学员们看得眼花缭乱,兴奋中带着茫然。对许多来自山区的掸族、佤族少年来说,他们可能只见过老旧的猎枪和少数几种步枪,如此系统地接触全球主流制式武器,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梭温抱着胳膊,脸上带着一丝惯有的倨傲。他出身军官家庭,对这些武器并不完全陌生,甚至私下可能接触过其中一些,但他显然缺乏真正的敬畏和深入了解的兴趣。
陆小龙则完全不同。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扫描仪,迅速掠过每一支武器,捕捉着它们的线条、结构特征和细微差异。他的呼吸微微加快,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纯粹的、近乎本能的兴奋。这些冰冷的杀人器械,在他眼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和灵魂。父亲被枪杀的场景深深刻在他脑海里,让他对枪械既怀有最深切的恨意,也产生了最强烈的好奇与掌控欲。他渴望了解它们,驾驭它们,最终用它们来复仇。
“别光看着流口水!”黑熊教官吼叫着,打破了众人的凝视。“第一阶段,识别!给我在最短时间内,记住这些家伙的名字、国籍、口径和主要特征!记混了的,晚饭就别吃了!”
助教们开始将武器逐一展示,快速报出名称和关键数据。学员们拼命记忆,嘴里喃喃重复着拗口的英文或俄文型号。
随后是更刺激的环节——实物接触。学员们被分成小组,轮流上前亲手触摸、持握这些武器,感受它们的重量、重心和手感。
“感觉怎么样,小龙?”岩迈拿起一支沉重的M60机枪,掂量了一下,咂舌道,“这大家伙,端起来冲锋够呛。”
陆小龙没有回答,他正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一支AK-47。他的手指拂过冰冷的冲压机匣、木质护木和标志性的弧形弹匣,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轻轻拉动枪机,感受着行程的顺畅与阻力,下意识地判断着内部弹簧的力度。
“华裔小子,装什么内行?”梭温在一旁嗤笑,故意拿起一支更显“高级”的M16,“这种 munist(**)的破烂货,只有穷鬼和野蛮人才用。”他话语中充满了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出身带来的优越感。
陆小龙抬起头,冷冷地瞥了梭温一眼,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AK-47稳稳地放下,转而拿起梭温鄙夷的那支M16。他快速检查了枪管、导气管和复进簧导杆,然后同样流畅地拉动拉机柄,感受着其与AK截然不同的精密和略显“娇气”的结构。
“武器没有意识形态,”陆小龙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硬,“只有效能和可靠性。在丛林里,能杀人、能保命的,就是好武器。”他的话简单直接,却戳破了梭温那套虚浮的偏见,让周围几个出身贫寒的学员暗自点头。
梭温被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哼了一声走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