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 > 第111章 十字路口的抉择:自建还是合作?

吴坤带着团队在外奔波看厂,带回一个个或可行或需否决的选项,但一个更根本、更战略性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林烨、陈薇和核心管理层的心头:星火科技的生产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是咬牙投入巨资自建工厂,彻底掌控命运?还是与成熟的代工巨头合作,借船出海,快速满足爆发需求?

这个问题,像一道分水岭,摆在星火科技面前,选择任何一条路,都将深刻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轨迹、财务结构和风险 。

一场由林烨主持,陈薇、吴坤(刚从外面赶回)、周伟、财务总监、以及特意邀请的两位外部供应链顾问参加的高层战略会议,在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召开。

吴坤首先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我支持自建!必须自建!”他嗓门依旧沙哑,但态度异常坚决,“咱们的技术有多敏感,坤哥我心里清楚!‘玄武’芯片的设计、‘星曦’的算法和硬件集成,这都是咱们的核心机密!交给别人代工,就算签再严格的保密协议,能百分之百放心吗?质量控制咱们自己说了算吗?交付周期能完全可控吗?到时候人家稍微卡一下产能,或者工艺上出点幺蛾子,咱们就得抓瞎!看看之前巨象断供传感器的事儿!命脉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他带来的生产经理老王也补充道:“而且,很多特殊的生产工艺和测试流程,是为了咱们产品特性定制的,代工厂未必愿意为了我们单独调整生产线,或者会收取极高的费用。”

财务总监则立刻泼了一盆冷水:“吴总说的有道理,但自建工厂的代价呢?”他调出提前准备好的财务模型投影在屏幕上,“且不说买地建厂的天文数字,光是达到目前需求所需的基础生产线设备投入,就是这个数!”他指向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这还不包括后续持续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折旧。我们的现金流虽然改善,但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投入。除非进行一**规模的战略融资,但这会极大稀释股权,而且资金到位、工厂建成、产线磨合到满产,周期至少需要18-24个月!远水能解近渴吗?”

这时,一位外部顾问开口了,他倾向于合作模式:“我认为与华星光电这样的国内顶尖代工企业合作,是目前更优的选择。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大规模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星火可以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定义,将重资产和生产管理的包袱甩出去,轻装上阵,快速抢占市场窗口期。虽然单机利润会薄一些,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快速迭代来弥补。风险共担,起步更快。”

陈薇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她缓缓说道:“合作模式的优势很明显,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但劣势同样不容忽视:除了坤哥说的保密和可控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生产工艺的理解和积累。长远来看,这会不会制约我们未来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当我们的技术路线越来越独特时,代工厂是否还能跟上?而且,我们的利润空间确实会被挤压,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也会受制于人。”

周伟从技术角度补充:“我同意薇姐的看法。特别是对于‘玄武’后续芯片和更复杂的脑机接口设备,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协同优化会越来越重要。如果制造完全外包,这种深度协同会变得困难。”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下午,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利弊得失被反复权衡,但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自建,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漫长的周期,但掌控力强;合作,能快速上线、减轻负担,但受制于人、利润薄。

最终,林烨没有强行做出决定,他揉了揉眉心:“这是个战略级的决策,不能草率。大家回去再深入思考一下,尤其是财务部和供应链团队,分别就自建和合作两种模式,做出更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财务测算。散会。”

夜深人静,办公楼里只剩下林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面前摊开着两份厚厚的文件:一份是吴坤团队整理的《自建工厂初步规划与预算》,另一份是陈薇团队整理的《与头部代工厂合作模式分析及风险评估》。

白板上,左边写满了自建的优势(掌控力、保密性、长期成本、技术协同)和劣势(资金、时间、管理复杂度);右边则列满了合作的优势(速度快、轻资产、风险分担)和劣势(利润薄、受制于人、技术脱节)。

他陷入深深的沉思,反复权衡,试图找到一个最优解,或者一个能够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战略的中间道路。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陈薇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走了进来。

“就知道你还没走。”她把馄饨放在林烨面前,“楼下那家宵夜摊还没收,给你带了碗荠菜鲜肉的,没放香菜。”

林烨这才感到胃里空空如也,感激地笑了笑:“谢谢薇姐,正好饿了。”

陈薇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对比,轻声问:“还在想生产线的事?”

林烨点点头,用勺子搅动着馄饨,热气氤氲了他的眼镜片:“难选。坤哥有他的道理,财务的担忧也是实情。感觉像是要在‘饿死’和‘毒死’之间选一个。”

陈薇被他的比喻逗笑了:“没那么夸张。其实,或许我们不必非此即彼。”

林烨抬起头:“嗯?你有什么想法?”

“也许可以探索一种混合模式?”陈薇沉吟道,“比如,我们可以先与华星光电这样的顶级代工厂建立深度战略合作,解决当前的产能危机和市场需求。但同时,启动一个小规模的自建产线计划,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建立一个‘试制与核心工艺研发中心’。”

林烨眼睛一亮:“继续说。”

“这个中心规模不用大,但设备要精良。它的首要任务不是大规模生产,而是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验证、特殊订单的生产,以及为我们自己的生产管理团队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陈薇越说思路越清晰,“这样,既利用了代工厂的规模优势快速上市,又保住了我们最核心的工艺技术和研发迭代能力。等将来时机成熟,资金更充裕,我们可以将这个中心扩建成真正的量产工厂,实现平稳过渡。”

林烨听完,沉思良久,缓缓点头:“这个思路好!有点像‘以合作求时间,以自建谋未来’。既解决了眼前的生存问题,又为长远的发展埋下了种子。资金压力也会小很多。”

他顿时觉得胃口大开,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那碗馄饨,仿佛吃下去的不是宵夜,而是解决问题的灵感。

陈薇看着他,笑了笑:“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详细规划。但至少,我们不必被困在二选一的死胡同里了。”

吃完馄饨,林烨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他送陈薇到电梯口,回到办公室,重新站在白板前,在自建与合作两个选项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双向箭头,然后在旁边写下了两个词:“过渡”与“融合”。

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但林烨的心中,却因为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而亮起了一盏灯。前方的路依然挑战重重,但至少,不再是迷雾重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