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七号舱的金属门被推开时,一股寒意扑面而来。陈默下意识地拢了拢衣领,默不作声地走向主控台。屏幕还暗着,他伸手按下启动键,静静等待系统自检。
军工所代表跟了进来,站在门口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实验舱中央那块银灰色的材料上。它被牢牢固定在支架中,表面泛着哑光,像一块沉睡中的金属。
“换到这里,是因为B区不够安全?”他问道。
“不是安全问题。”陈默的视线没离开加载中的进度条,“这里更贴近真实环境。真空、辐射、温差,全都拉到极限。我们得看清它的极限在哪。”
军工所代表点点头,不再多问。他了解陈默——这个人从不说没把握的话。
系统自检完成,界面跳转到参数设置页。陈默开始输入数据,指尖在键盘上敲得又稳又准。可输到第三项时,他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冷却回路延迟了0.3秒。”
军工所代表凑近一看,温度反馈曲线确实有轻微滞后。这种偏差在普通实验室或许可以忽略,但在这里不行。
陈默没有停顿,直接调出主控节点菜单,找到通信协议层,手动重置了同步时钟。几秒后,信号恢复正常。
“好了。”他退后一步,继续设置剩下的参数。
军工所代表看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要调这里?”
“试多了就知道了。”陈默没有多解释。
他从外套内袋里掏出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纸上赫然写着一行字:“明日九点,终极舱加压测试,启动倒计时。”
他的目光在“倒计时”三个字上停留了两秒,拿起笔,用力划掉,在旁边写下两个字:起点。
然后合上本子,重新塞回怀里。
“她的事已经过去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走。”
主控台提示所有参数锁定完毕,等待启动指令。
“准备好了吗?”军工所代表问道。
“再等一分钟。”陈默走到记录台前,把一支笔轻轻放在沈如月手边。
她正坐在那里,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呼吸有些急促。
“别紧张。”他说,“如实记下数字就行,它们不会骗人。”
沈如月抬起头,轻轻点了点,“明白。”
“开始吧。”陈默回到主控台,按下确认键。
警报声响起,红灯闪了三下,随即转为常亮的绿光。实验舱开始抽真空,压力数值迅速下降。温度控制系统启动,内外温差瞬间拉大到八百度以上。辐射源缓缓开启,模拟着高空宇宙射线。
时间开始一分一秒地往前走。
第一小时平稳度过,所有数据都在预设区间内波动。沈如月一边盯着屏幕,一边低头记录,笔尖渐渐稳了下来。
第二小时,温度进入循环阶段,每十分钟切换一次极热与极寒。材料表面出现细微纹路,但在显微成像里很快恢复原状。
“自我修复机制激活了。”沈如月小声说道。
军工所代表站在她身后,看着纹丝不动的曲线图,嘴唇微微张开。
到了第八十七分钟,主电源模块突然报警。红灯闪烁,界面弹出提示:“外部电磁干扰,负载异常。”
陈默立刻切换到备用线路,同时启动脉冲隔离协议。他快速扫了一眼隔壁区域的设备日志,迅速判断出干扰来源。
“是核磁共振仪重启引起的谐波。”他说,“不是人为攻击。”
军工所代表脸色一变,“你确定?”
“如果是远程入侵,干扰频率会跳变。”陈默指着波形图,“这个固定在单一频段,而且出现在设备启动瞬间,只能是物理共振。”
说完,他拿起对讲机联系值班员,让对方暂时关闭那台机器。
五分钟后,系统恢复稳定。
军工所代表松了口气,低声说:“这种细节你都考虑到了?”
“不考虑周全,就会出事。”陈默看着屏幕上归零的警报,语气平静。
最后半小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沈如月握笔的手又开始发抖,记录一组压力值时,差点写错单位。
陈默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呼吸放慢。”他说,“数据跑不掉的。”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核对读数,一笔一划地补上正确的单位。
倒计时进入最后一分钟。
所有指标依然平稳。显微画面中,材料晶格结构均匀完整,甚至在末段释放出一层微弱的蓝光,像呼吸一样规律地闪烁。
三小时整,系统自动停止运行。警报未响,红灯未亮,所有参数保持在绿色达标状态。
沈如月猛地站起来,手里的记录本差点滑落。她死死抓住本子边缘,声音不自觉地拔高:“成功了!陈老师,我们真的成功了!”
军工所代表没有说话,只是慢慢走近屏幕,盯着最终报告看了很久。他的手微微发抖,抬起时不小心碰到了打印键。
纸张一张张吐出来,他抓在手里翻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从头再看一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