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42章 数据化调研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第42章 数据化调研

作者:开欣果99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7:43:44

韦小葆的命令,在庞大而惯性的御膳房体系中,起初并未激起太多水花。大多数人将其视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种古怪形式,或是少年权贵一时兴起的玩闹。两个年轻侍卫拿着纸笔,穿梭于各个角落记录着什么的行为,更是被不少老资格的太监、厨役暗中嗤笑。

“记这些作甚?还能把白菜记出肉味来不成?”

“我看这位小爵爷,是读书读迂了,净搞些没用的。”

然而,韦小葆对此充耳不闻。他深知,在缺乏客观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任何基于主观印象的决策都可能是盲目的,任何变革的企图都会因“历来如此”或“我觉得”这类模糊的借口而寸步难行。他需要的,不是感觉,而是证据。

他亲自带领两名“实习助理”,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地毯式的数据采集工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混沌现象量化的科学实践。

数据采集方法论:

1. 标准化记录表格设计: 韦小葆设计了数种简单的表格,用于记录食材流水、工序耗时、人员动线及异常事件。他简化了书写,采用符号和数字为主,确保文化水平不高的杂役也能在指导下完成基本记录。

2. 抽样与全样结合: 对于日常流程(如洗菜、切配),采用定时抽样观察记录;对于关键节点(如大型灶台出菜)和物料流转(如入库出库),则力求全样记录。

3. 工具改良: 他利用简单的日晷原理制作了简易计时沙漏,统一了时间度量标准。还用木炭在关键通道地面画上不显眼的标记,用以观察和统计人员、物料的流动频率与路径。

采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各种显性与隐性的阻力。

在库房,当韦小葆要求核查近三个月的食材入库单据与实际库存时,管库的太监皮笑肉不笑地回道:“爵爷,这陈年旧账,堆得跟山似的,一时半会儿可不好找齐啊。而且,这宫里采买,有时急用,未必都走明账,有些是各位总管大人直接吩咐的……”

阻力分析: 信息不透明,可能存在历史账目问题或非规范操作,担忧被追责。

应对策略: 韦小葆不动声色:“无妨,从明日起,所有入库食材,无论来源,均需在此登记,一式两份,你处留存一份,报我处一份。过往账目,能找多少算多少。”他并不急于清算旧账,而是立刻建立新的、透明的规则,切断模糊操作的土壤。

在灶间,当他拿着沙漏记录一位刘姓大厨制作一道“葱烧海参”的各环节时间时,那位刘大厨明显不悦,故意放慢了动作,阴阳怪气地说:“爵爷,这火候讲究的是个‘意会’,不是靠数沙子能憋出来的。您这么盯着,我这手里准头都没了。”

阻力分析: 经验主义对量化管理的排斥,权威受到挑战的不适感。

应对策略: 韦小葆平静回应:“刘师傅的手艺,自然是顶好的。记录时间,并非质疑您的手艺,而是为了找出流程中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备料、传菜环节是否耽搁了您发挥?最终目的是让您这样的老师傅能把精力更集中在关键的火候掌控上,而不是被杂事拖累。”他巧妙地将矛头从个人技艺转向系统流程,并给予了对方尊重,化解了部分敌意。

还有一些隐性的软抵抗,如故意提供错误数据、在记录时大声说笑干扰等。韦小葆均以不变应万变,只强调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要求,对挑衅行为不予理会,保持绝对的冷静与专注。

一周时间,在各种目光的注视下悄然流逝。韦小葆的办公房内,原本空白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绘制的图表和数据记录。

最醒目的是一张巨大的《御膳房功能区与动线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清晰标注了人员、食材、垃圾的流动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条动线在狭窄区域频繁交叉,形成数个明显的“拥堵点”,尤其是清洗区与切配区之间、以及通往主要宴客厅的传菜通道。

旁边是一张《标准御膳制作时序图》(以一顿包含二十道菜的午膳为例)。图表直观地显示,从食材初加工到最终呈上,存在大量的“等待”空白段。例如,某些炖菜所需的基础汤底很早就熬好,却因为后续工序拖延,不得不长时间保温,影响风味和能耗;而一些需要现炒的菜品,则因为灶台调度和传菜顺序问题,导致厨师排队等待或菜品完成后无法及时送出。

另一叠表格则是《食材耗损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蔬菜瓜果的耗损率高达惊人的三成,其中真正不可食用的部分仅占一小半,大部分浪费源于不当储存、粗暴搬运以及因计划不周导致的**。肉类和米面的耗损同样触目惊心。

还有《异常事件记录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这一周内发生的各种小差错:传错菜品、打翻食盒、领错原料、人员争执导致工序中断……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在数据积累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多发生于人员繁忙、沟通不畅的时段和区域。

一周后的清晨,韦小葆召集了御膳房所有有品级的管事太监、各灶头的掌勺大厨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头人。他没有坐在上首,而是站在那贴满图表的墙壁前。

众人惴惴不安,不知这位年轻的爵爷要如何发落他们。库房太监眼神闪烁,刘大厨抱着胳膊,面带不屑,更多的人则是茫然和好奇。

韦小葆没有训话,也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他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指向墙上的《动线图》。

“诸位请看,”他的声音清晰而平和,“这是过去七日,我等记录下的人员与物料流动路径。红线代表人员,绿线代表食材,黑线代表垃圾。大家可以看到,在甲区、丙区、戊区这几个位置,线条密集纠缠,如同乱麻。这意味着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意味着,我们每天有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浪费在了无谓的绕路、等待和避让上。挑水的要躲着洗菜的,送料的要等着切配的,传菜的要在人群里挤来挤去。”

接着,他指向《时序图》上那些刺眼的空白段:“再看这里。汤巳时初就备好了,菜要到午时末才能下锅。这中间近一个时辰,汤要一直用小火煨着,费火费力,味道还可能变差。而李师傅的炒锅空着,王师傅的蒸笼闲着,却因为流程没理顺,活都挤在了一刻,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最后,他展示了《食材耗损统计》摘要:“我们每月采买的食材,有将近三分之一,没有变成皇上和各位主子的膳食,而是变成了垃圾,或者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我们计划不周、保管不当、操作粗暴而白白损失掉的?”

他用木棍轻轻敲击图表,发出笃笃的轻响,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些问题,并非在座各位不尽心,也非哪一个人的过错。”韦小葆的语气依然冷静,“而是我们御膳房运行了上百年的这套老办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就像一辆零件磨损、处处卡壳的老牛车,任凭赶车的人再使劲,它也跑不快,还净浪费粮草。”

“我记录这些数据,绘制这些图表,不是要找谁的麻烦,而是要找到这辆‘老牛车’到底哪里卡壳,哪里磨损。然后,”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起来,“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给它上油,换零件,甚至重新设计一下轮子,让它能跑得更轻快,更省力,拉得更多!”

场内一片寂静。原本抱着看笑话心态的刘大厨,看着图表上那清晰的等待时间,眉头紧锁,似乎想到了自己平日里的焦头烂额。库房太监看着那高企的耗损率,额头渗出了冷汗。更多的人,则是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了自己日复一日身处其中的混乱。

数据,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它超越言语的强大力量。它无声,却比任何斥责或说教都更具说服力。

韦小葆知道,第一步,成了。数据的镜子,已经让这个系统看到了自己真实的、略显不堪的模样。接下来,就是着手修复和优化的阶段了。

“从明天起,”他放下木棍,声音不容置疑,“我们将依据这些数据,开始对御膳房的运作流程,进行第一步调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