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梧桐叶,边缘已染上些许焦黄,在秋日午后的微风中打着旋儿,不情愿地脱离枝头,飘落地面,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沙沙声。
工作室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阳光透过百叶窗,依旧在长条桌面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带,尘埃在光柱中无声舞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沉重得压得人耳膜发胀。只能听见墙角那台老式电脑主机风扇徒劳的嗡鸣,以及……窗外那偶尔响起的、叶片落地的细微声响,此刻却清晰得如同擂鼓。
赵昊张着嘴,手里那把象征着第一阶段胜利的店面钥匙,不知何时已从指缝滑落,“哐当”一声掉在木质桌面上。这声响突兀地打破了死寂,却没能惊醒任何一个陷入思维泥沼的人。他浑然未觉,胖乎乎的脸上,肌肉僵硬,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白板上那两个字——“灵犀”,以及林见鹿围绕它勾勒出的那三条看似简单、却重若千钧的核心构想。
**架构感知,效率至上。**
**生态开放,赋能万物。**
**智能内生,灵犀一点。**
每一个词组,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陈默的心头。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镜片后的目光,失去了平日里的冷静和锐利,只剩下翻江倒海般的震撼与……茫然。他自诩技术嗅觉敏锐,一直努力追赶着林见鹿那跳跃式的思维,但这一次,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追赶,而是被直接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维度,连方向都难以辨别。
操作系统?面向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生态基石?
这些概念单独拎出来,他或许能理解一部分,但当林见鹿将它们如此系统、如此自信、如此……理所当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足以颠覆现有整个互联网乃至硬件格局的宏伟蓝图时,陈默感觉自己的认知体系正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这已经不是超越时代一两年,这是至少五年,甚至十年的视野差距!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来自未来的旅人,在对着他们这些还在钻研如何让网页加载更快、让软件bug更少的“原始人”,讲述着星际航行的基本原理。
王浩和李立更是彻底懵了。他们俩一个性格外向活泼,一个相对内向务实,但此刻脸上的表情出奇的一致——那是听天书般的呆滞。王浩的嘴巴无意识地张开,能塞进一个鸡蛋;李立则是不停地推着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架,眼神涣散,显然大脑已经过载,无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赵昊是第一个勉强找回自己声音的人,他喉咙干得发痒,声音嘶哑,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老……老林……你……你刚才说的……是认真的?不是……不是科幻小说读后感分享会?”
他试图用惯常的插科打诨来化解这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但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林见鹿站在白板前,身形依旧挺拔,面容平静。他似乎早已预料到伙伴们的反应,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没有得意,没有炫耀,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笃定。他没有立刻回答赵昊的问题,而是走到桌边,拿起自己那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拧开,仰头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声音,在落针可闻的房间里异常清晰。
“科幻,源于对未来的想象。”林见鹿放下水瓶,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写满震撼和困惑的脸,“而科技,就是将想象变为现实的过程。十年前,有人告诉你,你能用一个小盒子随时随地跟万里之外的人视频通话,你会信吗?”
他顿了顿,不需要回答,答案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所说的‘灵犀OS’,不是凭空幻想。它是基于现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逻辑推演和前瞻性判断的结果。”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芯片制程在进步,摩尔定律尚未完全失效,处理器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体积和功耗会越来越小。无线网络技术,从2G到3G,再到未来的4G、5G,带宽和速度会呈指数级增长。触摸屏技术正在成熟,电容屏的精准度和灵敏度远超现在的电阻屏……所有这些技术的汇聚,必然催生一个全新的设备形态——真正的移动智能终端。它需要的,正是一个全新的、为它而生的‘灵魂’,也就是操作系统。”
陈默猛地吸了一口气,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第一根浮木。对,技术趋势!林见鹿并非空谈,他的构想是建立在可预见的硬件进化基础上的!这个认知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点点,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无力感——即便看到了方向,实现路径呢?那高耸入云的技术壁垒呢?
“可是……架构感知,效率至上……”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干涩,“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底层,可能是从微内核,或者混合内核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系统。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驱动模型……所有的一切,都要为移动设备的特性——低功耗、随时在线、触控交互、传感器集成——做深度优化。这……这需要多么深厚的系统级开发经验?我们……”他看了一眼工作室里这几台拼凑起来的电脑,以及他们这几个最多只写过应用层软件、折腾过一些网站后端的大学生,“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