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联盟”首次全体会议的氛围,比北京深秋的天气还要凝重几分。会场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一间保密级别极高的会议室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来自国内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二十多家顶尖企业的掌舵人。林见鹿作为其中最年轻、却也最受瞩目的成员之一,安静地坐在靠前的位置,聆听着来自部委领导的通报。
“……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会议的发改委领导语气严肃,“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已经将我们这个联盟视为对其技术霸权和经济利益的重大挑战。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向世贸组织等相关国际机构施压,污蔑我们‘利用国家力量进行不公平竞争’、‘破坏全球市场规则’,试图为我们联盟的成立和后续行动制造国际法律和舆论障碍。”
一位头发花白的通信巨头董事长冷哼一声:“老调重弹!只要我们发展得快一点,他们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当年我们搞通信标准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此一时彼一时。”另一位半导体行业的大佬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这次他们的反应更激烈,手段也更系统化。除了舆论和法律层面,技术封锁、供应链断供的风险也在急剧升高。我们不少成员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
会议围绕着如何应对这轮来自国际的联合打压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一方面,要利用官方渠道和国际规则,据理力争,戳穿污名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联盟内部要加快技术协同和供应链互补,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最后总结,“只要我们自己的技术足够领先,生态足够稳固,再大的风浪也掀不翻我们!”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林见鹿的脑海里。返回上海的飞机上,他一直在思考见鹿科技的“硬”实力,除了已经展现出来的产品力和生态闭环,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对手难以复制的优势?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沈渊。沈渊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一行行复杂的数据代码凝神思考,镜片上反射着流动的光影。
**数据!**
一个词如同闪电般划过林见鹿的脑海。
见鹿科技的生态闭环初步形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海量的、多维度的、真实世界的数据,在这个闭环内奔流不息!
G9和S1行驶在全球各地,实时收集着最复杂的城市路况、驾驶行为、车辆状态数据;
“青鸾”手机记录着用户的使用习惯、位置信息、应用偏好;
“灵犀OS”捕捉着人机交互的每一个细节、语音指令的语义背景;
甚至“山海”游戏和影视内容,也反映了用户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共鸣点……
这些数据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在“灵犀OS”这个统一的神经网络下,相互关联、相互印证,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其丰饶的“数据沃土”!
回到公司,林见鹿立刻召集了沈渊和AI研究院的负责人。
“老沈,我们生态内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现在达到什么规模了?”林见鹿开门见山。
沈渊调出一组实时监控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令人眩晕:“呈指数级增长。目前日均处理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已经超过**100EB**(1EB=10亿GB),而且还在加速。这已经超过了全球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数据量的总和,关键是,我们的数据维度更丰富,质量更高,与物理世界和用户行为的连接更紧密!”
AI研究院的负责人,一位名叫**赵博**的年轻科学家,补充道:“林总,这些数据对我们AI模型的训练价值巨大!尤其是用于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推荐算法等核心领域。以前我们训练模型,很多要靠模拟数据或者购买外部数据集,成本高且不够‘接地气’。现在,我们拥有的是最鲜活、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洪流!”
林见鹿的眼睛亮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态,不仅是在服务用户,更是在为我们喂养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数据智能’大脑?”
“完全正确!”赵博兴奋地推了推眼镜,“举个例子,我们的‘群体智慧共驾’系统。以前模型训练主要靠仿真和有限的测试车队数据。但现在,通过G9和S1实时回传的百万级真实车辆的海量驾驶数据,模型几乎每天都在进化!它能学到人类驾驶员在无数极端复杂情况下的微妙处理方式,能更精准地预测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甚至能发现一些我们之前从未想到过的、更优化的通行策略!”
沈渊也补充了一个例子:“还有我们的语音助手‘小夔’。用户在车机、手机、甚至未来其他设备上与‘小夔’的每一次对话,都在帮助它更好地理解口语化的、带有上下文情感的指令,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和‘人性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