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智行”S1的发布,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汽车行业深潭。其“轮上智能终端”的定位和“灵犀编队”的炫技,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赞誉者称之为“划时代的产品”、“重新定义了汽车”,而质疑者和对手们,则紧紧抓住FSA的安全审查大做文章,试图将“不安全”、“不成熟”的标签牢牢贴在见鹿科技这个新入局者身上。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是最真实的。尽管面临舆论压力,S1的订单量依旧在稳步攀升,尤其是国内年轻一代科技爱好者和追求新鲜体验的城市精英,对其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林见鹿和周薇都清楚,要想在竞争极其惨烈、壁垒森严的全球汽车市场真正站稳脚跟,仅仅依靠初期的热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在产品力上,尤其是在最能直观体现品牌调性和技术实力的**设计**和**智能驾驶**层面,建立起足够宽阔、令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这一次,林见鹿决定玩一票更大的。他没有选择在传统的车展上跟随主流车企亦步亦趋,而是包下了上海西岸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旧船厂改造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见鹿设计之夜:明日边际**”的独立活动。邀请函只发给全球顶级的汽车媒体、知名设计师、行业分析师以及部分核心粉丝,刻意营造出一种精英化和前瞻性的氛围。
活动当晚,废弃船厂的工业骨架与精心布置的灯光、音响和全息投影设备形成了奇妙的碰撞。没有冗长的领导致辞,没有枯燥的技术参数罗列,活动直接由见鹿科技全球设计副总裁,一位以特立独行和才华横溢着称的德国设计师**卡尔·施密特**主持。
卡尔穿着一件剪裁古怪的黑色立领衬衫,留着精心打理的山羊胡,眼神锐利如鹰。他站在舞台中央,身后是巨大的环形屏幕,开口就语出惊人: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今晚,我们不是来展示一辆‘更好看’的车,我们是来**埋葬一些过时的东西**,然后,给你们看看**五年后的汽车应该长什么样**。”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所有人都被这狂妄的开场白吸引了。
“首先,我们要埋葬的是什么?”卡尔打了个响指,大屏幕上出现了传统燃油车那张标志性的、布满格栅的“大嘴”前脸特写,“这个!这个为了给发动机‘喂食’空气而存在的、丑陋的、毫无意义的**黑洞**!”
他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电动车不需要大量撞风散热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像挂着假牙一样,保留这个来自化石燃料时代的**阑尾**?!”
话音刚落,他身后屏幕上的传统前脸瞬间破碎、消散。紧接着,一束强光打在舞台中央的幕布上,幕布缓缓落下——**一辆从未在任何预告中出现过的、造型更加激进、纯粹的概念车**,如同从科幻电影中驶出,赫然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无格栅前脸!**
整个车头浑然一体,如同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黑色玉石,光滑、完整、充满未来感。只有在特定的角度下,才能看到内部隐藏的传感器和那两条极具辨识度的、如同呼吸般缓缓律动的LED光带。
现场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惊叹声和密集的快门声!这种完全摒弃格栅的设计,大胆到近乎疯狂,却又因为其极致的简洁和完整性,散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未来之美!
“我们称之为‘**光晷面甲**’。”卡尔的声音带着自豪,“它不仅仅是好看。这块完整的面板下,集成了我们最新一代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以及用于V2X通信的微型天线阵列。它是一块**活的皮肤**,是车辆感知世界的‘脸’,而不是一个只会吸尘器和虫子的‘洞’!”
他走到车旁,用手抚摸着那光滑如镜的表面:“当车辆需要与行人或其他交通参与者交流时,‘光晷面甲’可以显示出动态的灯光图案,比如礼让行人的微笑表情,或者提示后车注意的警示符号。它让车从冰冷的机器,变成了一个有表情、能沟通的伙伴。”
这番阐述,将美学设计与功能性、交互性完美结合,让台下那些见多识广的设计师和媒体人都感到震撼不已。这种设计理念,确实领先了目前市面上所有量产车至少一个时代!
“当然,光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是不够的。”卡尔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更核心的领域——“**自动驾驶辅助**”。但他并没有使用这个已经被用滥的词汇。
“我们讨厌‘辅助’这个词,它听起来太被动了,好像人类司机还是个离不开保姆的巨婴。”卡尔毒舌地评论道,引来一阵笑声,“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共驾系统**’。”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在复杂城市路况下录制的实车视频。
“看这里,”卡尔指着视频中一个无保护左转的场景,车辆在对面来车、行人穿梭的混乱环境中,极其流畅、果断地完成了转向,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比大多数人类司机更从容。“我们的系统,不是简单地帮你扶着方向盘,而是在**理解**整个交通环境的‘意图’。它知道那个行人可能想闯红灯,知道对面那辆卡车司机的视线盲区在哪里,它是在和你一起**协同决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