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声像是解除了某种禁锢,教室里瞬间喧嚣起来。赵昊一边把书本胡乱塞进书包,一边用看神仙的眼神看着林见鹿:“鹿哥!你太神了!走走走,我请你喝汽水,你必须给我讲讲,那体操到底怎么回事?”
林见鹿笑了笑,收拾好书包。他此刻心潮澎湃,却并非因为同学的惊叹,而是脑海中不断回响的系统提示,以及对未来的清晰规划。
【基于对“第八套广播体操”的深度解析与人体力学原理的初步领悟,你已自主整合出一套基础养生导引术。请为其命名,以便系统归档。】
“就叫……**养元功**吧。”林见鹿在心中默念。培元固本,滋养精气神,正合其意。
【命名成功。“养元功(基础篇)”已记录。持续练习可小幅提升体质,缓解慢性劳损。】
“汽水下次吧,昊子。”林见鹿拍拍赵昊的肩膀,“我有点事,得先回家。”
他现在最迫切想做的,是验证这“养元功”的真实效果。而最好的实验对象,就是他此刻最想帮助的人——他的父母。
记忆中,2004年的父母,正值壮年,却因常年辛劳,身体早已埋下隐患。父亲林建国是机械厂的老技工,腰肌劳损严重,阴雨天便疼痛难忍;母亲李秀娟在纺织厂三班倒,颈椎和肩膀总是酸胀。前世的他,直到父母晚年病痛缠身才追悔莫及。
这一世,决不能再让遗憾重演。
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手自行车,林见鹿穿梭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04年的小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缓慢而质朴的气息,沿街的音响店大声播放着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报亭挂满了各种颜色的杂志海报。
回到家,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扑面而来。母亲李秀娟正在厨房忙碌,父亲林建国还没下班。
“妈,我回来了。”林见鹿放下书包,走到厨房门口。
“哎,回来啦?今天怎么晚了一点?饿了吧,饭马上好。”李秀娟头也没回,习惯性地用空着的手捶了捶后腰。
看着母亲略显疲惫的背影,林见鹿心中一酸。他走过去,接过母亲手里的锅铲,“妈,您歇会儿,我来炒。今天物理课学了点新东西,跟人体有关,我琢磨了一套放松身体的动作,待会儿您和爸试试?”
李秀娟愣了一下,有些好笑地看着儿子:“你这孩子,今天怎么奇奇怪怪的?还研究起这个了?行行行,我儿子懂事了,妈等着享福。”
她没有太当真,只当是儿子一时兴起。
晚饭时,林建国回来了,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他默默坐下,吃饭时习惯性地挺直腰背,但林见鹿敏锐地注意到,父亲夹菜时,手臂的伸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饭后,林见鹿没有急着回房间写作业,而是郑重其事地把父母拉到客厅。
“爸,妈,我不是开玩笑。”他神情认真,“我最近确实对这方面很有兴趣,也查了不少资料。这套动作很简单,就是几个拉伸和呼吸的配合,每天花不了十分钟,但对缓解疲劳、改善身体很有好处。尤其是爸的腰,妈的肩膀。”
林建国皱了皱眉,他性格务实,对这类“虚头巴脑”的东西本能地有些排斥。“搞这些名堂做什么?有那时间多看会儿书。我身体好得很。”
“爸,”林见鹿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您试着做一个动作,就一个。如果感觉没用,我以后绝不再提。”
他让父亲站直,双脚与肩同宽,然后引导他做一个极其缓慢的、源于广播体操“体转运动”的改良动作,重点在于用呼吸引导,放松地旋转腰椎,而非用力扭动。
“吸气,想象气息沉到丹田……对,慢慢转身,不要用蛮力,感觉腰侧的肌肉在被温和地拉伸……呼气,慢慢回正。”
林建国将信将疑地跟着做了一遍。动作结束时,他“咦”了一声,脸上闪过一丝讶异。
“好像……是松快了点?”他有些不确定地活动了一下腰肢。那种常年如同生锈齿轮般的滞涩感,似乎真的减轻了一丝。
李秀娟见状,也来了兴趣:“真的?那我也试试你说的那个对肩膀好的。”
林见鹿又教了母亲一个源自“伸展运动”的肩颈放松法。李秀娟照着做了几遍,惊喜道:“哎呀,是舒服!脖子后面没那么紧了!”
初见的成效,远比任何言语都有说服力。
林建国看着儿子,眼神里的怀疑褪去,多了几分惊奇和探究。“你小子……从哪儿学来的?”
“学校图书馆的旧书里看到的,结合物理课的力学原理自己想了点。”林见鹿早已想好说辞,半真半假地解释道,“可能我在这方面……有点天赋?”
他没有透露系统和重生的秘密,那太过惊世骇俗。将超前的知识归结于“天赋”和“自学”,是眼下最合理的掩护。
接下来的几天,林见鹿每天晚饭后都带着父母练习“养元功”的基础三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林建国发现自己久坐后起身,腰部的酸胀感明显减轻;李秀娟则感觉睡眠质量好了不少,白天精神头更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