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51章 案牍劳形亦有得

东晋风华 第51章 案牍劳形亦有得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中军大帐的军议,气氛凝重如铁。

帐内皆是西府核心将佐与高级参军,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压缩,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桓温虽未亲至,由郗超代为主持,但无人敢有丝毫懈怠。议题迅速切入江北最新动向、各军屯田秋收预估、以及针对姚襄势力范围的渗透策应。

诸将发言,言辞简练,直指要害,间或伴有激烈的争论。粮秣、兵员、地形、天时……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地名,都关乎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和战略的成败。

陆昶的位置在帐幕边缘,几乎隐没在阴影里。他始终沉默,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不激起半点涟漪。但那双沉静的眼睛却未曾有片刻停歇,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位发言者的神态、语气,以及他们言辞背后所代表的利益与立场。

他听到桓懿急于请命,欲率一支偏师前出巡弋,言语间充满轻敌的躁进;听到邓遐声如洪钟地强调士卒赏赐必须即刻足额发放,否则军心难稳;听到几位北方出身的将领谨慎提出联络坞堡时可能遭遇的困难,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无奈;也听到郗超在各方争论稍歇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个数据的前后矛盾,或某个方案的致命缺陷,其思维之缜密,令人生畏。

陆昶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一切。这与建康清谈场的虚无缥缈截然不同,这里是真实世界的重量和锋芒。他袖中的手偶尔会无意识地在膝上虚划,那是他在快速记忆和梳理听到的关键信息。

军议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散。众人离去时,无人多看角落里的陆昶一眼。于他们而言,这个沉默的青衫书生,或许只是郗超一时兴起放入帐中旁听的装饰。

陆昶最后一个离开大帐,重返日光之下时,竟有种微微的眩晕感,仿佛刚从深水潜浮而出。他并未直接回文书处,而是先绕至营中僻静处,闭目凝神,将方才所闻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尤其是郗超提到的几处关键和争议点,默记于心。

回到文书处,那股熟悉的忙碌与微尘气息扑面而来。案头上,已堆放了新的文书——部分是李效吩咐下来的,部分则是其他文吏见这位新来的参军似乎“好说话”,又“无事可做”,试探性地分派过来的琐碎事务。

抄录文书、校核军功记录、整理各地送来的军情简报底稿、甚至计算某营柴薪消耗……繁杂而枯燥。

无人期待他能做出什么惊人之举,或许更多人等着看这个“清谈名士”在手忙脚乱的实务面前出丑。

陆昶面无愠色,安然坐下。他首先将那枚郗超亲手所给的入帐符令小心收入怀中,然后取过一份需要校核的军功记录。

这是一份某部上报的斩首请功文书,记录着数十个名字和对应的斩首数目、时间、地点。墨迹尚新,显然是刚呈送上来不久的。

陆昶的目光一行行扫过,速度极快。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轻轻敲击,脑中却如同有一幅清晰的江北地图缓缓展开。军议上听到的诸多信息——各部驻防位置、近期小规模冲突的汇报、甚至天气水文情况——开始与这些记录相互印证。

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

目光落在两个名字及其对应的战功记录上。

“队主王敢,某月某日,于睢水之南,斩首三级。”

“什长李重,某月某日,于睢水之南,斩首二级。”

日期相同,地点相同。

这本身并无问题。同一日同一地发生遭遇战,多人立功常见。

但陆昶清晰地记得,军议上曾有参军提及,因上游暴雨,睢水在那几日水位暴涨,浪急湍凶,沿岸滩涂尽数淹没,根本不适合作战,更非小队巡弋通常选择的区域。且那份汇报里明确提到,该部那几日因水患,实际并未派出巡弋小队至睢水南岸。

心念微动,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校核,并未声张。接着,他又快速翻阅了近期其他几份来自该部的文书,包括粮秣领取记录和伤病员统计,目光如炬,捕捉着任何可能关联的蛛丝马迹。

片刻后,他拿起那份军功文书,起身走到李效案前。

“李参军,打扰。校核此份军功录时,发现些许疑点,想请教一二。”陆昶语气平和,将文书摊开,指向那两条记录,并将自己基于军议信息与水文常识的推断平静道出,并未直接指控,只陈述矛盾之处。

李效起初有些不耐,但听着陆昶条理清晰的分析,神色逐渐变得认真起来。他接过文书,又翻出其他卷宗对照查核,眉头越皱越紧。

“……睢水那几日的确暴涨,巡弋睢南,于理不合。”李效沉吟道,他久经事务,一点即透,“王敢、李重……这两人似是同乡,平日关系甚密。”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厉色,“哼,怕是见近日战事将起,虚报战功,企图冒赏!”

军中虚报战功并非罕见,但做得如此粗糙,竟被一个初来乍到、整日埋首文书的新人参军一眼识破,这让李效在恼怒之余,也不禁对陆昶刮目相看。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细心,更是对各类信息的快速整合与判断能力。

“此事我已知晓,会即刻核查。陆参军,做得不错。”李效收起文书,语气较之往日多了几分真正的重视,“这些文书,你继续处理吧。”

“分内之事。”陆昶微微躬身,退回自己的座位。

周遭几个一直竖着耳朵听的文吏,交换了一下惊讶的眼神。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只会读书的年轻人,竟真有几分本事,一来就揪出了这么个纰漏。虽然没人说什么,但那种无形的隔阂与轻视,似乎悄然消融了一丝。

陆昶恍若未觉,重新坐下,继续处理那堆如山的事务。

他批阅文书极快,目光扫过,便能抓住要点,归纳誊写时更是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计算数字准确无误,字迹端正清朗,远超一般文吏的水平。

不知不觉间,原本堆在他案头、以及别人“分派”过来的文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等到日头西斜,散值的时辰将至时,陆昶的案头已然清爽。他甚至将一些已经处理好的文书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好,便于明日归档或分发。

那个叫小崔的年轻文吏,看着自己案头还剩下一小半的文书,又看看陆昶那边,忍不住凑过来,脸上带着钦佩和好奇:“陆参军,您……您这速度也太快了!而且几乎不见错漏。您以前在建康,常处理这些庶务吗?”

陆昶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微微一笑:“未曾。只是凡事怕用心,多看看,多想想,便能快些。”

言语平淡,却让小崔以及附近几个悄悄听着的文吏若有所思。

这时,李效再次走了过来,这次手里只拿着一份薄薄的册子。

“陆参军,”他的语气比之前客气了许多,“这是今日军议后,郗参军吩咐整理出的关于江北各郡县仓廪储备的概要,需连夜誊抄清晰,明日一早要呈送大司马阅示。此乃机要,需格外仔细,不得外泄。你看……”

“交给我便是。”陆昶没有任何推辞,接过了那份册子。他知道,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杂务,而是开始接触核心军机信息的信号。

李效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散值的钟声响起,文吏们纷纷收拾东西,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去。不少人经过陆昶案前时,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那个依旧端坐、就着窗外最后一缕天光开始研墨润笔的青衫身影。

小崔离开前,犹豫了一下,低声道:“陆参军,那份概要……通常都要抄到很晚的。您……”

“无妨,我稍后便回。”陆昶抬头笑了笑,示意他先走。

文书处很快空寂下来,只剩下陆昶一人。灯火燃起,在窗纸上投下他沉静专注的身影。

他并未立刻动笔,而是先仔细阅读了整份概要,将其要点与今日军议所闻相互印证,心中对江北的物资储备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后,才提笔蘸墨,开始誊写。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成为了这寂静空间里唯一的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停留片刻,又悄然远去。

廊下阴影中,郗超负手而立,目光透过门缝,看着屋内那个心无旁骛、于灯下疾书的青衫年轻人,眼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微光。

他并未入内,只是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如同蛰伏于暗处的鹰隼,审视着它的猎物……或未来的羽翼。

片刻后,他转身离去,身影悄无声息地融入姑孰的夜色之中。

屋内,陆昶恰好抄完最后一行,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对自己的速度与准确度颇为满意。他仔细地将文件收好,吹熄灯火,走出文书处。

夜凉如水,星河低垂。军营中巡夜的梆子声遥远而清晰。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虽感疲惫,心中却充盈着一种一日未曾虚度的踏实感。

案牍劳形,亦能窥见天下风云。

这第一步,他走得稳且扎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