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49章 郗超初会探深浅

东晋风华 第49章 郗超初会探深浅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次日的辰时,天光已然大亮,军营中的号角声与操练的呼喝声比昨日更显激昂。陆昶准时出现在郗超签押房外那条肃静的廊下。

与昨日经过的喧嚣鼎沸的演武场、人来人往的录曹衙署截然不同,此处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屏障隔绝开来,显得格外安静,甚至透着一股令人屏息的肃穆。两名按刀而立的牙兵如同石雕般守在门外,他们的目光并非简单的警惕,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实质性的锐利,如同冷冰冰的刀锋,细致地刮过陆昶全身,反复验看过他的通行符节,确认无误后,才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无声地让开道路。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房内的景象缓缓映入眼帘。与其说这是一间军府参军的办公之所,不如说更像一座被书卷和地图武装到牙齿的思维堡垒。四壁皆是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大书架,其上并非只有兵法典籍,经史子集、州郡图志、户籍册簿,乃至一些看似无关的杂家着作皆罗列其中,却排列得一丝不苟。中央一张巨大的方案上,摊开着一幅极为详尽的江北舆图,山川河流、城池坞堡、关隘要塞,无不精细,上面更是以朱墨笔触勾勒出无数箭头、圈点,暗藏杀伐之气。

空气中弥漫着陈旧墨香、卷宗微尘与一种凝神静思的冷冽感,仿佛连时间在这里流淌得都更为沉缓。

郗超就坐在方案之后。他年约三十许,面容清癯,下颌留着整齐的短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沉静如古井深潭,看不到底,偶尔掠过一丝极快的锐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他并未着甲,只一身玄色深衣,更衬得气质深沉难测。此刻,他正执笔在一份文书上批阅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是房内唯一的声响,对陆昶的到来恍若未觉。

陆昶并未出声打扰,只静立原地,目光快速而谨慎地扫过房内布局,最终定格在那幅巨大的江北舆图上,心中微震。那上面标注之详细,对北方各股势力——残晋坞堡、羌姚、氐秦、鲜卑燕国动向的推测标记,其深度与广度,远超他在建康任何场合所能见闻,直观地展现了西府作为北伐最前沿所拥有的庞大情报网络与战略视野。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郗超才搁下笔,抬起眼。他的目光落在陆昶身上,并无太多审视的意味,反而显得过分平淡,仿佛只是看一件早已备案的寻常物事。

“陆参军来了。”他声音不高,略带一丝沙哑,却字字清晰,不容错辨,“坐。”

“谢郗参军。”陆昶依言在下首一张胡床上坐下,身姿挺拔,既不拘谨,也不散漫。

“初至姑孰,一切可还习惯?”郗超开口,竟是先问起居,语气平常得像是在拉家常,“军中饮食粗粝,比不得建康精致,住的也简陋些。”

“回郗参军,昶虽不才,亦非膏粱子弟。能入西府效力,已是荣幸,岂敢挑剔。”陆昶从容应答,态度不卑不亢。

郗超微微颔首,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期待答案。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那份刚批阅的文书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忽然转了口风,问题变得突兀而直接:“昨日过江时,可见对岸情形?”

陆昶心念电转,昨日船行江心,晨雾未散,对岸景致其实看不太真切,但他立刻明白了郗超此问绝非关心风景,而是考量他的观察力与警惕性。

“江雾朦胧,仅见轮廓。然舟船往来,似较往日频繁,且多为北地形制的小舟快船,吃水不深,不似满载货殖的商船,倒更似轻捷往来的探哨信使。”陆昶谨慎地回答,将自己观察到的一点异样如实说出,并未夸大,也未忽视。

郗超眼中那丝锐光似乎亮了一瞬,旋即隐没。“哦?观察倒是细致。”他语气依旧平淡,“依你之见,此乃何故?”

这已是直接的考较。陆昶沉吟片刻,道:“江北之地,势力交错。姚襄新附,然其性如鹰隼,睥睨四方,非久居人下之辈。近来其部众调动频繁,恐非无因。这些舟船,或是其探听江东虚实之耳目,或是与邺城、关中等地暗通消息之信使。大司马旌旗驻跸姑孰,厉兵秣马,江北诸雄,岂能安枕无忧,不加窥探?”他并未直接断言姚襄必反,但点出了其不安分的本性以及当前不寻常的动向,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大局联系了起来。

郗超不置可否,手指移向案上的江北舆图,随意点在一个靠近淮水的位置:“此处有一坞堡,主事者姓张,原是豫州旧吏,迫于形势,暂附姚襄。若我欲遣使暗中联络,许以官爵钱粮,劝其内应,你以为,成功几何?”

问题陡然变得具体而尖锐,涉及具体策略和人心揣摩。

陆昶目光落在那地图点上,脑中飞速回忆、整合着所有关于江北坞堡的情报碎片。他略作思索,缓缓道:“成功之数,恐不足五成。”

“哦?为何?”郗超脸上看不出喜怒。

“其一,姚襄非庸主,权术机变,对麾下及周边势力必有掌控监视之法,贸然遣使,易被察觉,恐反害了那张姓坞主性命,徒损我方信誉。其二,亦是关键,江北坞堡,于乱世夹缝中求存,首重实际。其所虑者,非仅姚襄,更有氐秦苻坚之雄威,燕国慕容之兵锋。若无十足把握与我大军即刻呼应,形成犄角之势,其绝不会轻易表态,以免先成众矢之的,招致灭顶之灾。空许官爵钱粮,远水难解近渴,难以打动这些乱世求存之辈。”

“那你以为,当如何?”郗超身体微微前倾,这个细微的动作表明他提起了一丝真正的兴趣。

“当先示之以力,再诱之以利,最后予之以信。”陆昶思路渐趋清晰,语速平稳,“力,非虚张声势,乃是我西府整军经武、北上决心之确凿证据,可择机小露锋芒,或散布真实军讯,使其知我朝并非全然偏安,确有北图之志。利,非仅空口官爵,可先以小批其急需之盐铁、药材暗中输运,解其燃眉,以示诚意。待其有所依赖,知我之诺可信,再谈其他。信,则需遣干练沉稳、通晓北地情势之士,非为一次联络,而需长驻附近,洞察其情,与其首领乃至核心人物建立私谊,方能徐徐图之,水到渠成。如此,或可将把握提升至六成乃至更高。”

他将一个简单的策反问题,拆解成了需要长期经营、多管齐下的系统性工程,考虑到了实力威慑、实际利益和情感信任多个层面,策略显得老练而务实。

签押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操练号子声。郗超的手指不再敲击桌面,而是轻轻捋了捋自己的短须,目光重新落在陆昶身上,这一次,带上了几分实质性的打量。

他忽然又换了个话题,似乎跳跃极大,重回建康:“闻说建康诸公,近日仍醉心清谈,《老子》、《庄子》可又有新解传出?”

陆昶心中凛然,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杀招。郗超此人,出身名门,却极度厌恶清谈,务实至极。此问是在探他的根底,是否真是那种徒尚空谈、不切实际之辈,与西府格调格格不入。

“回郗参军,”陆昶神色不变,语气甚至更沉稳了几分,“昶离建康前,确有耳闻某公新解‘无为而治’,谓江淮防务,亦可效法自然,以静制动,则胡马自退。”

他顿了一下,看到郗超嘴角似乎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嘲讽,才继续道,语气清晰而坚定:“然昶浅见,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是坐而论道便可决胜负?江北胡骑劲弓快马,岂是空谈所能退之?《道德》五千言,或可修身养性,然用于两军对垒,调度粮秣,攻城守寨,恐不及一册《孙子》、半卷《吴子》实在。建康清风朗月,自可高谈阔论;姑孰江风凛冽,唯信刀兵弓马,务实之功。”

这番话,既回答了问题,表明他知道建康的动态,更清晰地划清了自己与那些清谈家的界限,立场鲜明地站在了西府务实的一方,甚至暗合了郗超的理念。

郗超听完,脸上的那丝嘲讽渐渐化为了难以捉摸的深沉。他沉默了片刻,忽然朝门外扬声道:“李参军!”

一名身着参军服饰、面容精干的中年文吏应声而入,恭敬行礼:“郗参军有何吩咐?”

“这位是新来的陆昶陆参军。”郗超指了指陆昶,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淡,“暂且安排在你文书处,熟悉军务。各类文书卷宗,皆可与他观看,不必避忌。要好生照看。”

“李效遵命!”李参军立刻应下,转而向陆昶客气地拱手,“陆参军,幸会。”

“有劳李参军。”陆昶起身还礼。

“去吧。”郗超挥了挥手,已然重新拿起了案上的笔,仿佛刚才那长达近一个时辰、涉及江北局势、人心揣摩、立场试探的深刻谈话从未发生过。

“属下告退。”陆昶与李效一同行礼,退出了签押房。

厚重的木门在身后合上,将那沉静而压抑的空间隔绝开来。李效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陆参军,请随我来,我带你去文书处熟悉一下。”

陆昶点头跟上,走在略显昏暗的廊道下,袖中的手轻轻握紧,又缓缓松开。掌心,竟似有微湿的汗意。

郗超,果然名不虚传。方才每一问,皆似随意,实则环环相扣,直指要害,考验其观察、分析、策略乃至立场。若非他早有准备,心思缜密,应对得宜,只怕轻易便露了怯或显了浮夸。

那最后一句“要好生照看”,更是意味深长。既是让李效给予便利,恐怕也暗含了让其继续观察、磨砺的意思。

征辟之途,无荫蔽可依,这初入西府的第一道关隘,算是凭自身过了。但陆昶心中没有丝毫轻松,反而更加凝重。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这姑孰雄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深吸一口带着军营特有气息的空气,目光恢复沉静,步伐稳健地跟着李效向前走去。

签押房内,郗超并未立刻处理公务。他目光重新落回那幅江北舆图,手指在方才点过的那个坞堡位置轻轻一按,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倒是应对得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