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18章 中正堂前众生相

东晋风华 第18章 中正堂前众生相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建康城,台城东南隅,有一处并不起眼、却足以决定无数士人命运的官署——中正衙署。平日里,此处门庭冷落,唯有吏员往来,显得肃穆而低调。然而今日,这衙署之外,却成了整个建康城,乃至江东无数目光汇聚的焦点。

九品中正定品之期,至矣。

晨曦微露,薄雾尚未散尽,中正衙署那两扇沉重的黑漆大门尚未开启,门前的广场及延伸出去的街巷,却早已被车马人流拥堵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难言的气息:期待、焦虑、矜持、惶恐、野心、绝望……种种情绪交织碰撞,几乎凝成实质,压得人喘不过气。

今日此地,可谓众生百态,泾渭分明。

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那些高门华胄的子弟。他们或乘着装饰华丽、牛角缀着璎珞的安稳牛车,或骑着神骏非凡、鞍辔精致的健马,在家仆部曲的簇拥下,从容不迫而来。人人皆是锦衣华服,博带高冠,或羽扇纶巾,意态闲适。他们彼此相遇,便熟络地拱手寒暄,谈笑风生,言语间议论着近日诗酒雅集、书画珍玩,仿佛今日并非决定前程的严峻考核,而不过是一场例行的风雅聚会。他们的眼神深处,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与从容,那是一种早已将高品视为囊中之物的笃定。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这些姓氏本身,便是通往仕途的通行符节。王坦之便在其间,被一群同样出身显赫的年轻子弟环绕着,他今日特意穿着一身簇新的紫锦袍,腰佩玉玦,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笑意,偶尔目光扫过寒门士子聚集之处,轻蔑之意毫不掩饰。

而与这片喧嚣华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广场边缘、角落乃至巷口处,那些聚集成群的寒门士子。他们大多身着浆洗得发白的青衫或粗麻深衣,徒步而来,风尘仆仆。许多人面色紧张,眼神中交织着强烈的渴望与深深的焦虑,手指不自觉地蜷紧,或是反复默诵着精心准备的经义策论,生怕片刻遗忘便会断送前程。他们彼此之间很少交谈,即便有,也是低声细语,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尤其是那些高门子弟的方向。他们的存在,仿佛是这个盛大场面的灰色背景,沉默而压抑,却又蕴含着不甘与挣扎。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或许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如此接近权力的门槛,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这两大主体,场中还有各类人物穿梭往来:有品评官员属吏面无表情地维持秩序,高声唱名;有各方势力的探子混迹人群,目光闪烁,收集情报;有闻讯而来瞧热闹的市井百姓,踮脚伸颈,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一些低品官员,前来观察今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面孔,或是为自家子侄辈助威。

阳光渐渐升高,将场中每一张面孔、每一种情绪都照得愈发清晰。

就在这喧闹与压抑并存的诡异气氛中,人群忽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如同水滴落入油锅。

“看!是吴郡陆氏的陆昶!”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无数道目光霎时间齐刷刷地投向一个方向。

只见长街尽头,一个身影正独自稳步而来。他没有牛车骏马,没有仆从簇拥,甚至没有同伴相随。仅仅是一身半旧却浆洗得十分干净的靛青色深衣,头发以一根简单的竹簪束在脑后,除此之外,周身再无半点装饰。

正是陆昶。

他走得不急不缓,步履沉稳,腰背挺得笔直,如同风雨中逆行的一竿青竹。清俊的面容之上,竟是一片波澜不惊的平静,那双深邃的眼眸,如同两潭幽深的古井,映照着周遭的喧嚣华彩、焦虑渴望,却丝毫不为所动。他的目光坦然扫过人群,既不对高门子弟的煊赫露出艳羡之色,也不因寒门同道的困顿而显倨傲之态。

他就这样独行而来,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自成一方天地。那份超乎年龄的沉静气度,那近日来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才名与遭遇,使他瞬间成为了全场无可争议的焦点。

高门子弟圈中,谈笑声略微一滞,许多道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审视、好奇、不屑、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王坦之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与身边人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引来一阵刻意压低的嗤笑。

而寒门士子人群中,则投来更多复杂的目光:有敬佩,有羡慕,有同病相怜,亦有暗暗期待他能真正打破门第壁垒的希望。许多人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了一条通路。

陆昶对这一切恍若未觉,径直行至寒门士子聚集区域的前沿,静立等候,神态从容,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品评,而不过是一次寻常的会面。

就在这时,又是一阵更为喧闹的蹄声与车轮声从另一侧街口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数辆极为华贵、饰有谢氏家族徽记的马车,在精锐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来。

“是陈郡谢氏的车驾!”

“谢家也有人今日定品?”

“似是来看热闹的…”

马车并未靠近最拥挤的核心区域,而是在稍远处停下。车帘掀开,先跳下来的正是一身劲装、神采飞扬的谢玄。他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扫视,很快锁定了陆昶的身影,脸上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远远地便用力挥了挥手,若不是场合特殊,恐怕早已大喊着“陆兄”冲过去了。他的出现,无疑是对陆昶最直接、最显眼的支持。

紧接着,另一辆马车的车帘也被侍女轻轻掀起,在侍女的搀扶下,数位衣饰华美、气度高雅的年轻女郎款款下车。她们的出现,如同在沉闷的场中注入了一缕清新雅致的风,立刻吸引了更多目光,尤其是年轻士子们的目光。

为首一人,正是谢道韫。她今日并未过分装扮,依旧是一身素雅衣裙,外罩一件云霞色的轻纱披帛,发髻简单,只簪了几星珍珠,却越发衬得她气质清华,容光摄人。她下车后,目光并未在那些华服子弟身上停留,而是自然而然地,也落在了独自静立的陆昶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有关切,有审视,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与她同来的,还有几位王氏、庾氏等高门的贵女。她们一下车,便好奇地四处张望,莺声燕语,顿时成了场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阿韫你看,”一位王氏女郎用团扇半掩着面,低声笑道,目光却瞟向陆昶的方向,“那位独自站着的青衣郎君,莫非便是近日声名鹊起的那位吴郡陆昶?倒真是好相貌,气度也沉静,不像寻常寒门子弟那般畏缩。”

另一位贵女也附和道:“是啊,听闻他学问大得很,连谢家阿玄都佩服得紧呢。只是可惜了这出身…”

谢道韫闻言,收回目光,神色淡然,语气平静无波:“皮相之观,终是虚妄。才学器识,方是根本。今日中正品评,评的乃是经国之道、安邦之才,非是评容貌风度。”她一句话,便将话题从浮浅的议论引回了正题,既未否认陆昶的才名,也未过多评价,显得滴水不漏,却又隐隐透着一股维护之意。

众贵女闻言,轻笑不语,目光却依旧在陆昶身上流转,好奇与品评之意并未减少。她们的存在,无疑给这场本就复杂的品评,又增添了几分微妙的舆论色彩。

几乎与此同时,几辆标志着“司徒府”的马车也悄然抵达,停在更远处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车帘紧闭,无人下车,但谁都知道,车内之人,必然在密切关注着场中动向,尤其是那位曾向西府问策、又得司徒赠书的寒门士子。

而在地势略高、可俯瞰全场的一处酒楼雅间窗口,也有人影闪动。若有西府之人在场,或能认出,那正是郗超安排下的耳目,正冷静地记录着场下的一切细节,尤其是各方势力对陆昶的态度。

辰时正刻,沉重的钟声自台城方向悠悠传来。

“吱呀——”

中正衙署那两扇黑漆大门,被缓缓推开。一名身着官袍、面无表情的属吏站在门内高阶之上,展开手中帛卷,运足中气,高声唱道:

“时辰已到——!请诸位待品士子,依唱名次序,入内受评——!”

洪亮的声音瞬间压过了场中的所有喧嚣。

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汇聚了各方势力目光的大戏,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场中气氛,骤然绷紧至极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