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3章 东山雅集起风云

东晋风华 第3章 东山雅集起风云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栖霞山青袍道人的谶语犹在耳畔,云鹤观清茶之约悬而未决,三日后,东山雅集之期已至。

暮春的气息在东山别业被放大了极致。山路蜿蜒,新篁初成,修竹万竿,碧色如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轻响。山涧清泉淙淙,水声与鸟鸣相和,更衬得山林幽静。转过一处开满野杜鹃的山坡,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依山势而筑、气象恢弘的庄园呈现眼前。飞檐斗拱隐现于苍松翠柏之间,粉墙黛瓦点缀着山色。庄园门前早已车马盈门,冠盖云集。衣着华美的仆役垂手侍立,气度沉凝的健仆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来客。空气里弥漫着名贵香料的气息、新茶的清香,以及一种无形的、属于顶级门阀的威压与风流。陆昶一身半旧的靛青细麻深衣,手持那张素雅却分量沉重的请柬,步履沉稳地汇入这衣香鬓影的人流之中,宛如一滴墨落入清池,引来了不少侧目与探究。

“敢问郎君,此柬……”门前一位身着深青色锦袍、面容精干的管事迎上前来,目光锐利地扫过陆昶的衣着,又落在他手中的请柬上。那素白剡藤纸上的“安石”落款,笔力内敛如渊。

陆昶平静递上。管事验看无误,眼中讶色一闪而过,随即躬身:“原来是陆郎君,郎主早有吩咐。请随小人来。”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周围几位正欲入门的年轻郎君听得清楚。

“陆郎君?”一个略带诧异的清朗声音自身侧响起。陆昶侧目,只见一位身着云锦白袍、腰系玉带、面如冠玉的年轻郎君正上下打量着他,眉宇间带着世家子弟惯有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此人正是琅琊王氏年轻一辈的翘楚,王坦之,字文度。

“文度兄识得此位?”旁边一位身着浅绿锦袍、气质略显跳脱的郎君好奇问道,他是陈郡袁氏子弟袁宏。

王坦之唇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目光在陆昶朴素的衣衫上停留了一瞬:“不曾相识。只是安石公雅集,素来名士云集,今日竟见……新面孔,颇觉新奇。”那“新面孔”三字,语调微扬,隐含着“何德何能”的潜台词。

陆昶神色如常,只对王坦之微微颔首,便随管事继续前行,将那些或好奇、或轻视、或玩味的目光抛在身后。心中却是一片澄明:这东山雅集,果然步步皆是考验,甫一入门,身份之别便已如鸿沟横亘。

穿过几重月洞门,眼前景致豁然开朗。一片巨大的临水平台延伸出去,一半覆以精美的卷棚,一半敞开,直面山下烟波浩渺的江水与对岸如黛的远山。平台之上,早已铺开数十张精致的苇席,错落有致。席间或坐或卧,皆是名动江左的风流人物:有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者闭目养神;有中年名士手持麈尾,侃侃而谈;亦有如王坦之、袁宏般的年轻俊彦,三五成群,言笑晏晏。丝竹之声若有若无,清雅的茶香与酒香交织,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既闲适又紧绷的奇异氛围。

陆昶被引至平台边缘一处相对僻静的席位,虽视野开阔,却远离了中心那些高谈阔论的圈子。他坦然入席,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并未急于寻找谢玄的身影,也未刻意探寻那清冷如月的身影,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东晋顶级权力与文化的缩影。

“陆兄!陆兄!”一个带着惊喜的清亮童音穿透了丝竹与人声。循声望去,只见谢玄一身崭新的锦缎常服,小脸因兴奋而微红,正从平台内侧快步向他跑来,腰间玉佩叮咚作响。他身后不远处,谢道韫正与几位衣着华美的世家女郎低声交谈,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这边,当看到谢玄奔向陆昶时,那清冷的眸子里掠过一丝极淡的了然。

“幼度公子。”陆昶起身,依礼拱手。

“陆兄不必多礼!”谢玄跑到近前,一把拉住陆昶的衣袖,眼睛亮晶晶的,“我就知道阿姊没骗我,陆兄定会来的!阿姊还说陆兄的《兰亭》品评一针见血,幼度受益匪浅!”他声音清脆,毫不避讳,引得附近几席的目光又投了过来,其中便有王坦之微蹙的眉头。

“幼度,莫要失了礼数。”一个温和醇厚、却又带着难以言喻力量的声音响起。这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奇异的魔力,瞬间让略显喧闹的平台安静了几分。

众人目光汇聚之处,一位身着宽大素色深衣、头戴逍遥巾的中年男子自内室缓缓踱步而出。他面容清癯,目光温润平和,仿佛蕴藏着山川湖海,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然笑意,步履从容,气度冲和,仿佛自带一种抚平躁动的力量。正是高卧东山、名动天下的谢安,谢安石!

谢玄立刻收敛了跳脱,恭敬地站好:“叔父。”

谢安的目光在谢玄脸上停留一瞬,含着温和的责备,随即越过他,落在了陆昶身上。那目光平和,却仿佛能洞穿一切伪装,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在陆昶身上停留了数息。没有审视,没有轻慢,只有一种纯粹的、带着探究意味的了然。仿佛在说:原来是你。

陆昶心头微凛,面上却愈发沉静如水,迎着那目光,郑重地深施一礼:“晚生吴郡陆昶,见过安石公。”

谢安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对谢玄道:“雅集将始,入席吧。”他的目光并未在陆昶身上多做停留,仿佛只是看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年轻人,便转身走向平台中央的主位。然而,仅仅这一瞥,已足以让在场所有有心人明白,这个身着旧衣、坐在边缘的陌生少年,绝非等闲。王坦之的眉头蹙得更紧,袁宏眼中则充满了好奇。

雅集正式开始。清谈是名士雅集永恒的主题。初时话题尚算风雅,或品评新得的法书名帖,或探讨山水诗画的意境。席间妙语连珠,机锋迭出,尽显名士风流。陆昶静坐一隅,沉默倾听,偶尔有人问及,便以简洁精炼之语应对,虽不刻意显露锋芒,其见解之独到、引经据典之恰切,已让几位留意他的老者微微颔首。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话题不知何时,渐渐转向了《庄子》。一位以玄学见长的名士正高谈阔论“齐物生死”之理,语带飘渺,众人频频颔首。

“善哉斯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生死亦不过大化流行之一环,何须萦怀?”王坦之接口道,声音清朗,姿态从容,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边缘的陆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战意味,“只是……庄生此论,高则高矣,然于吾辈南渡衣冠,面对北望神京、山河板荡之痛,恐终是远水难解近渴。安石公以为如何?”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时局,虽未明言,那“北望神京”“山河板荡”八字,已让席间气氛为之一凝,隐晦地指向了悬在众人心头的巨石——那位坐镇上游、手握重兵,近来“迁都”之议喧嚣尘上的大人物。

谢安端坐主位,手持一盏清茶,闻言只是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地看向自己的侄女:“道韫近日读《庄》,可有心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谢道韫身上。她端坐席间,身姿挺拔如修竹,清冷的面容在众人注视下依旧沉静。她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缓抬起眼帘,目光清澈而深邃,如同两泓深不见底的寒潭,扫过在场众人,最终,竟落在了边缘席位的陆昶身上。

“叔父垂询,道韫浅见,不敢藏拙。”她的声音清越如冰玉相击,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杂音,“适才诸位高论,皆言顺应大化,齐同生死。此理固然玄妙高远。然……”她话锋陡然一转,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庄子着书,岂仅为教人安命顺死?‘庖丁解牛’,游刃于骨隙之间,非委顺于刀俎之下;‘曳尾于涂’,是不为庙堂牺牛,非甘于泥淖腐鼠!其神凝于物,心游万仞,所求者,非忘生死,乃是在这‘大块劳生’之间,寻一条‘因其固然’的活路,一条不役于物、不滞于形,真正自在逍遥之路!此方是庄子于这神州陆沉、浊世烽烟中,为吾辈点亮的烛火!”

话音落处,满座皆寂!方才还在高谈阔论齐物逍遥的名士们,脸上或现愕然,或显深思。谢道韫这番话,如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庄子》之上的那层玄虚缥缈的云雾,直指其内核中那股不屈于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磅礴生命力!她不仅是在释经,更是在借古喻今,叩问这乱世中士人的立身之道!那“神州陆沉”“浊世烽烟”之语,更是狠狠撞在众人心头,与王坦之方才隐晦的忧思遥相呼应。

王坦之脸色微变,他方才的附和之语,在谢道韫这犀利如剑的剖析下,顿时显得苍白无力。他下意识地看向谢安,谢安却只是含笑品茶,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嘉许。

谢道韫的目光依旧锁着陆昶,清冷的眸子里带着一丝近乎挑战的锐利:“道韫抛砖引玉,陆郎君以为如何?庄子所求之‘逍遥’,究竟是委顺大化的枯寂,还是于荆棘中开辟生路的勇毅?”

刹那间,平台之上所有的目光,包括谢安那温润却深不可测的眼神,尽数聚焦于陆昶一身!空气仿佛凝固了,丝竹声也似有若无。王坦之嘴角噙着一丝冷笑,袁宏则睁大了眼睛,连谢玄也紧张地攥紧了小拳头。

陆昶缓缓站起身。靛青的旧衣在满堂锦绣中显得格格不入,然而他站姿挺拔,气度沉凝,竟无半分局促。他迎着谢道韫那清亮锐利的目光,也迎着谢安那洞悉一切的眼神,更迎着满座名士或审视、或好奇、或轻蔑的注视。

“道韫娘子所论,直指肯綮,振聋发聩。”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玉石相击,在这寂静的平台上异常分明,“庄子之道,确非教人于乱世中闭目塞听,坐待大化。‘庖丁解牛’,所依者‘天理’,所循者‘固然’,其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此非技巧,乃是以心合道,以神御物,臻于化境。其解牛之刀,十九年若新发于硎,何也?因其能‘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故‘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游刃必有余地’。”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重新落回谢道韫身上,语气愈发沉静有力,仿佛在阐述天地至理:“此中真意,非止解牛。于这纷乱世道,于这森严门第,于这生死困局,何尝不是如此?所谓‘逍遥’,非遁世忘情,乃是明察世事之‘固然’(规律),洞察人心之‘大郤’(缝隙),顺势而为,以无厚(自身清明本心)入有间(世事缝隙),方能于这荆棘密布、刀光剑影的天地间,‘游刃有余’,寻得一方真正心魂自在之地。此‘逍遥’,是入世的勇毅,是破局的智慧,更是心神的超然。若只求齐物顺死,岂非辜负了庄生那一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孤绝浩气?尤其当此……”他声音微顿,目光似无意掠过山下浩渺江水,“…当此‘非常之议’频起,人心浮动之际,更需此等‘游刃’之心,方能于激流中,寻得那一线安稳与自在。”

陆昶的声音落下,平台上陷入了更长久的寂静。他不仅完美地承接了谢道韫的锋芒,更以“庖丁解牛”为喻,将“逍遥”的真谛,从玄虚的云端拉回了现实的大地,点明了其“入世破局”的核心精神!这已非简单的经义阐释,而是融入了对当下时局、士人处境的深刻洞察!尤其那“非常之议”“激流”“一线安稳”的隐喻,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直指建康城中那讳莫如深的巨大阴影,让在场所有人心头剧震!

谢道韫眼中那锐利的锋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激赏与探究,如同发现了深藏于顽石中的美玉。她微微颔首,不再言语。

谢安手中的茶盏轻轻放下,发出一声细微的轻响。他脸上那始终如一的淡然笑意似乎更深了些,温润的目光在陆昶身上停留良久,仿佛要穿透那身旧衣,看清这少年胸中丘壑。那目光中,有审视,有赞许,更有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王坦之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方才的倨傲消失无踪,只剩下被无形锋芒刺中的难堪与阴郁。他看向陆昶的眼神,第一次带上了真正的忌惮。

“好!好一个‘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名士抚掌赞叹,“后生可畏!安石公,此子不凡!”

谢安终于开口,声音温和依旧,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陆郎君解《庄》,如庖丁解牛,直指本源,切中肯綮。道韫之问,得其解矣。”他环视众人,麈尾轻拂,“诸君以为如何?”

满座名士,无论先前态度如何,此刻皆心知肚明。谢安此言,已是定论,更是对这个边缘少年的公开认可!附和、赞叹之声纷纷响起,平台上的气氛陡然转变。

雅集继续,然而中心仿佛已悄然偏移。陆昶依旧坐回他那边缘的席位,却再也无人敢以寻常寒士视之。不断有人借故前来攀谈,或探讨经义,或询问见解。陆昶应对得体,不卑不亢,言必有中,其学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令许多自视甚高的名士暗暗心惊。

日影西斜,雅集渐近尾声。名士们三三两两起身,或登车,或乘舆,在仆从簇拥下谈笑着离去。东山别业复归宁静,只余下夕阳余晖染红了山巅的松林。

陆昶也起身告辞。刚走出平台,身后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陆兄留步!”是谢玄。他小跑着追上来,额上还带着细汗,小脸满是兴奋的红晕,眼中是纯粹的崇拜,“陆兄方才所言,真是太好了!比叔父平日讲的还要透彻明白!”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素帕小心包裹的物件,不由分说塞到陆昶手里,“这个给陆兄!”

入手微沉,触感温润。陆昶展开素帕,里面赫然是一支玉簪!簪身莹白,质地温润细腻,簪头雕刻着极其古拙简劲的云纹,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竟与他怀中那枚青玉环佩上的云纹,隐隐有着同源的气息!

“幼度,此物……”陆昶一惊,这玉簪看似简洁,但玉质上乘,雕工古雅,绝非寻常之物。

“这是阿姊让我给你的!”谢玄抢着说道,眼睛亮晶晶的,“阿姊说,陆兄今日之言,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此簪乃她旧物,簪首云纹乃摹自家中一方古玉残片,有静心凝神之效,赠与陆兄,聊表谢意。”他顿了顿,小脸上忽然浮现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郑重,压低声音道:“阿姊还说,栖霞山云雾深重,陆兄若去,务请珍重。风雨……怕是真的要来了。”

陆昶握着那支犹带少女体温的云纹玉簪,心头剧震。谢道韫赠簪,是才学上的惺惺相惜?还是某种更深远的示好?而那句“风雨怕是真的要来了”,是巧合,还是……她亦察觉到了什么?这簪首的云纹,又与自己玉佩上的纹饰有何关联?

他抬眼望去,谢玄已蹦跳着跑向远处等候的仆从。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也映照着远处山道上,谢家车队缓缓启程的轮廓。而在更远更高的栖霞山方向,暮云四合,山影沉沉,那云雾缭绕的峰顶,仿佛有一角青袍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陆昶低头,看着掌心温润的玉簪,簪首那古老的云纹在夕阳下流转着微光,仿佛蕴藏着无声的秘语。东山雅集的风云暂歇,而真正的风雨,正从栖霞山的云雾深处,从这看似平静的建康城四周,悄然席卷而来。那“玄水涤尘嚣”的谶语,如同暮色中的低语,在风中飘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