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古墓迷踪:九域秘辛 > 第20章 琅嬛深阁探幽秘

翌日清晨,姑苏城在一层薄如轻纱的雾气中缓缓苏醒。昨夜的露水还未完全散去,凝结在蔡府庭院的花木枝叶上,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庭院中几株晚桂残留的淡雅香气,沁人心脾。经历了前几日黑水城的惊心动魄和长途跋涉的劳累,众人都睡得格外沉酣,直到日头升高,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屋内,客房区域才陆续传来轻微的动静。

赵莽是最先醒来的。多年习武养成的习惯让他的身体如同精准的刻漏,即便疲惫不堪,也在固定的时辰自然而然地睁开了眼睛。他缓缓坐起身,先小心地活动了一下受伤的左肩,惊喜地发现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和蔡府上好的金疮药的作用,原本那火烧火燎般的剧痛已经大为减轻,只剩下些许酸胀之感。他心情顿时舒畅许多,轻手轻脚地披衣起身,来到院中。深吸一口清冽湿润的空气,他拉开架势,虎虎生风地打了一套用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的拳法。拳风带动衣袖,发出轻微的破空之声,引得几个早起洒扫庭院的小厮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计,躲在廊柱后偷偷张望,眼中流露出钦佩之色。

陈文和小栓子则几乎是睡到了自然醒。躺在柔软干燥、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被褥里,听着窗外传来的熟悉的吴侬软语和远处街市隐隐约约的喧闹声,两人都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黑水城那如同地狱般恐怖惊悚的经历,仿佛真的成了一场正在逐渐褪色的噩梦,被姑苏城这温柔安宁的晨光悄然驱散。

蔡若兮醒来时,阳光已经颇为明亮,透过精致的雕花窗棂,在房中地面投下一片片温暖而斑驳的光影。她在柔软舒适的绣床上静静躺了片刻,听着窗外熟悉的雀鸟清脆的鸣叫声,心中那一点自黑水城归来后便挥之不去的莫名忐忑与阴影,似乎也被这安宁祥和的晨光冲淡了许多。她起身唤来丫鬟伺候梳洗,换上了一身家常穿的藕荷色绣折枝梅花纹样的襦裙,对镜梳理妆容时,镜中映出的依旧是那个眉目如画、气质温婉娴静的江南闺秀,只是若细细看去,便会发现,那双秋水般明澈的眸子里,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静与不易察觉的坚韧。

用过早膳,蔡若兮便主动寻到了徐逸风所住的客院。她到时,见徐逸风正负手站在院中那一丛苍翠欲滴的修竹旁,微微仰头,望着竹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似乎有些出神。他今日换了一身干净的月白色细布长衫,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起来清俊疏朗,昨日那点风尘仆仆的倦色已被一扫而空,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依旧平静无波,看不出太多情绪。

“徐先生。”蔡若兮放缓脚步,走上前轻声唤道。

徐逸风闻声回过头来,见是她,微微颔首致意:“蔡小姐。”

“先生昨夜休息得可好?伤口还疼吗?”蔡若兮走上前,语气关切地问道。

“甚好。贵府清幽静谧,一宿安眠,伤势已无大碍,多谢小姐挂心。”徐逸风答道,目光随即落在她手中捧着的一个紫檀木锦盒上。

蔡若兮双手将锦盒递过,解释道:“这是昨日父亲吩咐我交给先生的。里面是琅嬛阁藏书楼的钥匙,以及阁内所有藏书分类索引的手抄本。父亲说,先生若要查阅与西北史地、西夏文明相关的典籍,可凭此物自行前往,阁内所有书籍先生皆可随意取阅,不必再经由他人之手。”她顿了顿,眼中带着真诚的期待,“不知先生今日可要前往琅嬛阁?若兮愿为先生引路。”

徐逸风接过那沉甸甸的锦盒,打开盒盖看了一眼,里面果然是一串造型古雅、打磨光滑的黄铜钥匙和一本装帧极为精美、厚实的册子。他合上盒盖,抬眼看向蔡若兮,语气平和地道:“有劳蔡小姐费心安排。既已备妥,那便现在去吧。早日厘清那些残片上的线索,解惑释疑,也好安心。”

两人于是并肩而行,穿过数重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的庭院,向着蔡府深处那座闻名江南的藏书楼——琅嬛阁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忙碌的仆役丫鬟,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二人行礼,他们看向徐逸风的目光中,除了应有的恭敬,还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好奇与打量。

琅嬛阁位于蔡府西北角,是一栋独立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飞檐斗拱,碧瓦朱甍,虽历经岁月,却更显古朴厚重,静谧庄严。楼四周植有几株高大的松柏,枝叶苍翠,绿荫环绕,环境极为清幽雅致,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尘嚣。蔡若兮取出钥匙,推开那扇沉重的檀木大门,一股陈年墨香混合着淡淡防虫药草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神为之一静,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阁内光线略暗,但十分干爽洁净,通风良好。顶天立地的紫檀木书架整齐如士兵般排列,如同沉默而忠诚的卫士,架上分门别类、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典籍,有线装的古籍、成捆的竹简、珍贵的帛书,甚至还有不少西洋传来的精装书和画卷卷轴。阳光从高处的菱花格窗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明明暗暗的斑驳光影,无数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悠然飞舞,仿佛时光的精灵。

“家祖与家父皆嗜书如命,历经几代人的苦心搜集和积累,才有了如今这些藏品。”蔡若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她轻车熟路地引着徐逸风入内,“关于西北史地、西夏文明的书籍,多集中在一楼东侧第三个区域,以及二楼专门设置的‘方舆’与‘夷狄’两类书架。索引册上都有详细的标注,先生可按图索骥,应当能省去不少翻找的功夫。”

徐逸风目光扫过那浩瀚如海的藏书,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不易察觉的赞叹。但他并未立刻依言去往蔡若兮所指的特定区域,而是看似随意地在巍峨的书架之间漫步起来,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脊,目光敏锐地扫过其上或古朴或新颖的标签,仿佛在熟悉整个藏书楼的布局与藏书风格。

“蔡公昨日曾提及,阁中或许还收有一些关于更古老的北方民族的杂录野史,不知存放于何处?”他状似无意地问道,脚步停在了一排标注着“杂史·笔记”字样的书架前。

蔡若兮跟在他身侧,闻言点头道:“是的。这类书籍内容庞杂,比较零散,多是一些前人的游记手札、地方志怪传闻、或者无法准确归类的残篇断简,都收在这边‘稗官’类和一些尚未及细分的书架上。”她伸手指了指靠近窗户的几个方向,“先生若对此类杂闻感兴趣,可以慢慢翻找查阅,或许能从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线索。”

徐逸风依言,从“稗官”类书架上抽出一本纸色泛黄、名为《北疆异物志》的薄薄册子,信手翻看起来。书中所载多是些边陲地区的奇闻异事、古怪风俗、奇特物产,文笔略显俚俗,真伪难辨。他看得颇为专注,时而因某些荒诞记载而微微蹙眉,时而又因某些有趣描述而微微颔首,看得十分投入。

蔡若兮则转身走到东侧书架区,开始按照索引册的指引,耐心地为徐逸风寻找那些可能与西夏黑水城相关的正史、地理志和前人考古笔记。她身形窈窕,动作轻盈地穿梭于高大林立的书架之间,举止轻缓而熟练,只有极其轻微的抽书、翻阅声在寂静无比的阁中轻轻回荡,更衬出此地的宁静深邃。

时间在浓郁的书香墨韵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近午时。徐逸风翻完了手中的《北疆异物志》,又陆续找了几本类似题材的野史笔记翻阅,表面上皆看似收获不大。他将其一一小心地放回原处,这才缓步走向蔡若兮正在忙碌的区域。

此时,蔡若兮已从书架上搬下了七八部厚薄不一的典籍,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宽大的长案上。见徐逸风过来,她抬起脸,光洁的额角因为忙碌而渗出细密的汗珠,一双眸子却亮晶晶的,闪烁着发现新线索的兴奋光芒:“徐先生,你快来看!这是《西夏书事》的一个罕见残抄本,虽然内容不全,但关于黑水城的记载似乎比市面上通行的版本要多出一些细节!还有这本,《河西访古录》,是前清一位遭贬谪流放西北的官员所着,里面提到了他在黑水城遗址附近的一些见闻和考察,虽然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但似乎也记录了一些当地人口中流传的古怪传说……哦,还有这个……”

她如数家珍般地一一介绍着,脸上因为专注和发现而泛着淡淡的红晕,显得神采奕奕,情绪高涨。这一刻,她似乎又暂时变回了那个单纯痴迷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对家族潜在暗流与外界危险一无所知的蔡家小姐,全身心沉浸在学术探索的乐趣之中。

徐逸风静静听着,目光扫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典籍,偶尔伸手拿起其中一本,快速地翻看几页,然后点头表示认可:“有劳蔡小姐辛苦找寻。这些资料确有很大帮助,许多细节是此前未曾见过的。”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带着适当的赞赏与感谢。

两人于是在长案旁各自坐下,开始埋头于故纸堆中,专心查阅。徐逸风主要翻阅那些正史和地理志,看得速度极快,目光如电扫过书页,似乎只在寻找某些特定的关键词或信息点,时而提笔在随身笔记上记录几句。蔡若兮则对那本《河西访古录》更感兴趣,读得十分仔细投入,时而因为其中某些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记载而微微蹙眉,时而又因为一些模糊不清、却可能隐含线索的描述而陷入沉思。

偌大的琅嬛阁一时万籁俱寂,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细响和彼此清浅平稳的呼吸声,气氛专注而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蔡若兮忽然轻轻“咦”了一声,打破了这片寂静,立刻吸引了徐逸风的注意。她指着《河西访古录》中的某一页,抬头看向徐逸风,眼中带着明显的困惑与不解:“徐先生,你看这里……这位作者提到,他在黑水城遗址附近曾听当地一位年迈的老牧民讲述,传说那位黑将军麾下,似乎还存在着一支非常特殊的卫队,并不属于西夏常规军制,被称为‘黑云铁骑’,据说……据说他们信奉的并非西夏主流佛教,也不是草原上常见的萨满教,而是一种非常古老、崇拜所谓‘黑色星辰’的原始信仰……这书上甚至还含糊地说,黑水城地下,可能不仅仅埋藏着西夏王朝的宝藏,还有更早的、属于那个‘黑云’部族的神秘圣地或祭祀场所……这,这听起来太过离奇,您觉得这是真的吗?还是仅仅是以讹传讹的乡野怪谈?”

徐逸风神色不变,从容地接过那本书,仔细看了她所指的那段文字。书中记载确实用语模糊,多有“据说”、“相传”、“闻诸野老”等字眼,更像是一种道听途说、未经考证的记录。他沉吟片刻,方谨慎地开口道:“西北之地,自古民族混杂,历史悠久,各种传说源流交织,真伪难辨,往往扑朔迷离。这‘黑云铁骑’与‘黑色星辰’之说,正史官书均无记载,或许是某个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小部落的独特信仰,后世被附会到了威名赫赫的黑将军身上。不过……”他话锋微转,指尖在那段文字上轻轻点了点,继续道,“任何民间传说,往往也都有其现实的一丝影子或源头。或许黑水城的地基,确实建立在某个更古老的遗迹之上,亦未可知。我们此前在黑水城找到的那些带有非西夏风格的神秘纹饰,或许能与此类传说相互印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思路清晰,既未完全否定这些荒诞传闻,也未过度解读其真实性,听起来完全是一位严谨学者的客观态度。

蔡若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先生说得是。是若兮想当然了,看到一点奇特线索便容易激动,失了考据的严谨。”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微红,随即继续低头翻阅手中的书册,似乎并未将这段小插曲太过放在心上。

徐逸风目光从她低垂的眉眼上轻轻掠过,随即也重新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书册,面色平静无波。只是在无人看见的角度,他翻动书页的手指,在某本地方志的附录部分——一张绘制得极其简陋粗糙的西北古道示意图上,极其短暂地停顿了一瞬。那张示意图的角落处,有一个用极细墨线勾勒的、几乎被忽略的微小标记,形状类似三个相互扭曲、缠绕的诡异漩涡。

他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地翻过了这一页,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

又过了约莫一个时辰,窗外的日头已经开始西斜。徐逸风抬手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起身道:“今日便到此为止吧。这些信息量大繁杂,需回去后慢慢消化梳理。多谢蔡小姐今日鼎力相助。”

蔡若兮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脖颈,笑道:“先生太客气了。能助先生一臂之力,为研究尽一份心,若兮欣喜不已。”她看着长案上摊开的大量书籍,问道,“这些书……”

“暂且先放于此吧,明日或许还要再来叨扰,继续查阅。”徐逸风道。

“也好。我会吩咐下去,此处不会有人前来打扰整理,先生放心。”蔡若兮点头应下。

两人一同走出琅嬛阁,蔡若兮重新仔细锁好沉重的大门。室外阳光正好,暖融融地照在身上,与阁内的阴凉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恍如隔世。

“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蔡若兮一边沿着青石小径走着,一边问道。

“先回房将今日所见所获稍作整理记录。”徐逸风答道,顿了顿,又似随口一提,语气自然,“听闻姑苏城外的玄妙观,其素斋风味独特,颇负盛名,不知可否劳烦蔡小姐,明日遣人帮我去买一份回来尝尝鲜?”

蔡若兮闻言莞尔一笑,爽快应道:“这有何难?何必等到明日,我这就让下人快马去买,午膳时分便能送来。玄妙观的三菇面和素火腿确实是一绝呢,先生定要尝尝。”

“如此,便有劳蔡小姐费心了。”徐逸风拱手微微一笑,笑容清淡温和,一如这秋日的阳光。

两人在琅嬛阁前的岔路口分开,各自离去。徐逸风缓步走回客房,一路上面色平静如水,唯有在经过一处僻静无人的回廊时,他的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廊外庭院中一株罕见的、叶片呈现出暗紫红色的珍品鸡爪槭,其茂密树冠生长的奇特姿态,恰好将一片浓重的阴影投在了通往蔡府西北角一处偏僻小门的路径之上,显得有几分幽深难测。

他脚步未停,仿佛只是随意一瞥,便径直回了房。

午后,玄妙观的精致素斋准时送来,菜色清爽,口味咸淡适宜。徐逸风安然用毕,便一直待在房中,凭藉着惊人的记忆力,将白日于琅嬛阁所阅书籍中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野史传说中反复出现的特定地名、古老部落称谓、奇异符号等,逐一冷静而清晰地记录下来,笔迹工整而缜密。

窗外日影渐渐西斜,姑苏城再次温柔地笼罩在了一片朦胧的暮色之中。一切看似平静如常,岁月静好,唯有书案上那张渐渐写满神秘字符与地名的纸笺,无声地预示着,更深更猛烈的风暴,还在远方酝酿,即将来临。

(第二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