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33章 吴城烽烟:佯攻背后的杀机

(1939年3月15日-3月17日·江西南昌)

1939年3月的南昌,寒意尚未完全褪去,赣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水汽裹挟着风,掠过城郊的稻田与村落,给这片土地蒙上一层湿冷的薄雾。101军临时指挥部设在南昌城北的一座古庙里,斑驳的墙壁上残留着经年的香火痕迹,此刻却被大幅军事地图与密密麻麻的标记覆盖,空气中弥漫着油墨与烟草混合的味道,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军长林文澜站在地图前,指尖落在标注着“吴城”的红点上。这座位于南昌以北、鄱阳湖西岸的古镇,是赣江入湖的咽喉要道,也是南昌外围防御的北线门户。自3月初日军在九江、德安一带频繁调动的情报传来后,他便将3团部署在吴城及周边阵地,依托湖岸堤坝与湿地构建防御工事——谁都清楚,日军若想进攻南昌,吴城的水路通道与西侧修水河的陆路防线,必是争夺的焦点。

“军长,各团防御工事加固得怎么样了?”作战参谋赵志远拿着一份报表走进来,声音压得很低,生怕打破指挥部里的沉静。

林文澜转过身,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眼底却透着锐利:“3团在吴城的鹿砦、反坦克壕挖得差不多了,湖岸线的隐蔽火力点也布好了,但弹药补给还得再催催,尤其是反坦克手雷,得优先给前线送过去。修水河方向的5团和7团,让他们盯紧对岸的日军动向,侦察机每天至少派两架过去侦察,不能有半点松懈。”

“是,我这就去催后勤处,另外侦察连刚传回消息,日军第106师团一部在德安以南集结,番号还没完全摸清,但兵力看着不少,像是有大动作。”赵志远一边记录一边汇报。

林文澜眉头微蹙,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风裹挟着湿气涌进来,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日军第106师团是老对手了,上次在万家岭被重创后重组,这次卷土重来,必然憋着一股劲。可他们的目标到底是哪里?吴城的水路,还是修水河的陆路?这两个方向相距近百公里,若判断失误,兵力分散,南昌的防线就会像被撕开的口子,再也堵不住。

“让侦察连再探,务必摸清日军主力的动向,哪怕牺牲几个人,也要把情报搞准!”林文澜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赵志远应声而去,指挥部里又只剩下他一人,与墙上那张沉默的地图对峙。

时间在紧绷的等待中缓缓流淌,3月16日一整天,前线都只有零星的侦察兵交火,日军没有任何大规模进攻的迹象。吴城阵地上,3团团长张振国却丝毫不敢放松,他带着营连干部沿着湖岸防线巡查,每一处火力点、每一段战壕都亲自检查。

“团长,你说鬼子到底啥时候来啊?这天天绷着,弟兄们都快熬不住了。”1营营长王大锤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哈着白气说道。他是个山东汉子,嗓门大,性子直,打硬仗是把好手,就是耐不住这种磨人的等待。

张振国瞪了他一眼:“熬不住也得熬!鬼子的心思要是那么好猜,咱们早就把他们赶回老家了。吴城是南昌的北大门,丢了这里,鬼子的船就能顺着赣江直插南昌城,到时候咱们都得掉脑袋!”

王大锤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团长你放心,只要鬼子敢来,我王大锤第一个冲上去,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

说话间,一名士兵跑了过来,手里拿着望远镜:“团长,湖面上发现几艘可疑船只,看着像是日军的侦察艇!”

张振国立刻接过望远镜,顺着士兵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湖面上,几艘小汽艇正贴着湖岸缓慢移动,艇上隐约能看到日军的钢盔反光。他放下望远镜,脸色凝重:“通知各营进入戒备状态,隐蔽好火力点,别让鬼子看出我们的部署。另外,给军部发报,日军可能在近期对吴城发起进攻。”

消息传到101军指挥部时,林文澜正在吃晚饭——一碗糙米饭,一碟咸菜,还有一碗飘着油花的菜汤。他放下筷子,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立刻召集参谋人员开会。

“日军在吴城湖面出现侦察艇,说明他们很可能要对吴城动手了。”林文澜指着地图上的吴城,“3团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兵力相对薄弱,我决定让6团派一个营支援吴城,加强湖岸防线的防御力量。另外,修水河方向的5团和7团,继续保持警戒,密切关注对岸日军的动静,防止他们声东击西。”

“军长,会不会是鬼子故意在吴城造势,其实想主攻修水河?”赵志远有些担忧地问道,“毕竟修水河是陆路进攻南昌的必经之路,比吴城的水路更适合大部队推进。”

林文澜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支援吴城的兵力点到为止,主力还是要留在修水河方向。传令下去,明天一早,支援部队出发,务必在中午前抵达吴城。”

会议结束后,林文澜回到自己的临时办公室,桌上还放着一份从重庆发来的电报,上面写着“死守南昌,与城共存亡”的指令。他揉了揉眉心,心里清楚,这场仗不好打。日军装备精良,兵力雄厚,而101军经过几次战役的消耗,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只能依靠地形和将士们的血性,硬扛下去。

3月1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吴城阵地上就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3团的士兵们从战壕里爬起来,抓起武器跑到各自的战斗位置。张振国站在前沿观察所里,拿着望远镜望向湖面——远处的天际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是日军的舰队!

“各营注意!日军舰队来袭,准备战斗!”张振国的声音通过电话传到各个营部。

日军的舰队由十几艘炮艇和数十艘运输船组成,炮艇上的火炮开始向吴城阵地轰击,炮弹呼啸着落在堤坝和战壕上,掀起阵阵尘土和碎石。“轰!轰!轰!”密集的炮击声震耳欲聋,大地都在剧烈颤抖。

王大锤趴在战壕里,任凭泥土落在身上,眼睛紧紧盯着湖面。他手里的重机枪已经上好了膛,手指搭在扳机上,就等日军靠近。“狗娘养的鬼子,让你们尝尝爷爷的厉害!”他低声咒骂着。

炮击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吴城阵地上的不少工事被炸毁,堤坝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坑。日军见炮击效果不错,开始派遣登陆艇向湖岸靠近。登陆艇上载满了日军士兵,他们端着步枪,嗷嗷叫着,像是一群饿狼。

“准备射击!”王大锤大喊一声。

当日军登陆艇距离湖岸还有一百多米时,张振国一声令下:“打!”

刹那间,吴城阵地上的步枪、机枪、迫击炮一起开火,密集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日军的登陆艇。重机枪的“哒哒”声、步枪的“砰砰”声、迫击炮的“咚咚”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恐怖的火力网。

日军的登陆艇被打得千疮百孔,不少日军士兵中弹掉进湖里,湖水瞬间被染红。但日军并没有退缩,后续的登陆艇继续向前冲锋,试图突破我方的防线。

李根生是3团1营的一名新兵,他趴在战壕里,手里紧握着一把毛瑟步枪。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手心的汗水把枪身都浸湿了。他按照训练时教官教的要领,瞄准一名日军士兵,扣下了扳机。“砰”的一声,那名日军士兵应声倒下,李根生心里一阵激动,连忙拉动枪栓,继续瞄准下一个目标。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日军一次次发起冲锋,都被我方士兵顽强击退。湖面上漂浮着日军的尸体、登陆艇的残骸和各种武器装备,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味。

张振国站在观察所里,看着阵地上的战斗,脸色越来越凝重。日军的进攻力度越来越大,而且后续兵力源源不断,看样子是打算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吴城。他拿起电话,向军部报告战况:“军长,日军对吴城发起猛攻,兵力雄厚,我们快顶不住了,请求支援!”

林文澜在指挥部里接到张振国的求救电话,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以为日军只是对吴城进行试探性进攻,没想到他们竟然投入了这么多兵力。难道日军的主攻方向真的是吴城?

就在这时,侦察连连长周卫国满头大汗地冲进指挥部:“军长!重大发现!我们的侦察兵在修水河对岸发现了日军第106师团的主力部队,还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他们正在架设浮桥,看样子要对修水河防线发起进攻!”

“什么?”林文澜猛地站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确定是日军主力?”

“确定!我们的侦察兵潜伏在对岸的山林里,亲眼看到了日军的师团旗,还有松浦淳六郎的指挥部标志!”周卫国肯定地回答。

林文澜瞬间明白了——日军对吴城的猛攻是佯攻,目的是吸引我方的注意力,他们的真实目标是修水河防线!如果修水河防线被突破,日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逼南昌城,到时候吴城即使守住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好一个声东击西!”林文澜一拳砸在桌子上,脸色铁青,“赵参谋,立刻给张振国发报,让他务必坚守吴城,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拖住日军!另外,命令5团和7团加强修水河防线的防御,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日军渡河!”

“是!”赵志远立刻去执行命令。

林文澜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修水河防线的5团和7团虽然是主力部队,但面对日军第106师团的主力进攻,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必须派一支精锐部队火速支援修水河,才能守住这道关键防线。

他停下脚步,眼神变得坚定:“周卫国,你立刻去通知1团团长林文斌,让他率领1团全体官兵,还有军直属的反坦克营和炮兵营,即刻出发,支援修水河防线!”

“军长,1团现在在南昌城南,距离修水河防线有75公里,而且路途崎岖,强行军过去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恐怕来不及啊!”周卫国担忧地说。

“来不及也得去!”林文澜斩钉截铁地说,“修水河防线一旦失守,南昌就危险了!告诉林文斌,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修水河,支援5团和7团!就算是跑,也要跑过去!”

“是!”周卫国应声而去。

林文澜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修水河的位置,心里默默祈祷。1团是101军的王牌部队,战斗力最强,由他的弟弟林文斌担任团长,作战勇猛,指挥果断。相信他们一定能按时赶到修水河,守住这道生命线。

此时,1团的营地里,士兵们正在进行日常训练。林文斌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各营营长开会。“兄弟们,紧急任务!日军主力正在进攻修水河防线,军长命令我们立刻出发,支援修水河!从这里到修水河有75公里,我们必须在明天天亮前赶到,有没有信心?”

“有!”各营营长齐声喊道,声音洪亮,充满了斗志。

“好!”林文斌点点头,“现在,各营立刻集合部队,携带武器弹药和干粮,十分钟后出发!告诉兄弟们,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赛跑,我们多快一分钟赶到,修水河防线就多一分希望,南昌城就多一分安全!”

十分钟后,1团的士兵们在营地里集结完毕。他们背着沉重的武器装备,身上挂满了弹药和干粮,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林文斌骑在马上,拔出腰间的指挥刀,指向修水河的方向:“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1团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向着修水河的方向进发。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快速前进,尘土飞扬。他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一路上,士兵们不顾疲劳,不停歇地前进。有的士兵脚上磨起了水泡,鲜血浸透了草鞋,但他们咬着牙,继续往前走;有的士兵体力不支,倒下了,身边的战友立刻扶起他,背着他一起前进。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每个人的心里都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修水河,支援前线。

林文斌骑着马,在队伍前后穿梭,不断鼓励着士兵们:“兄弟们,再加把劲!我们快到了!只要我们赶到修水河,就能打退鬼子的进攻,守住南昌城!”

夜色渐渐降临,天空中下起了小雨,道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但这并没有阻挡1团士兵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冒着雨,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冰冷刺骨,但他们的心里却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与此同时,修水河防线的战斗已经打响。日军的炮兵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冲锋。5团和7团的士兵们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日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我方士兵伤亡惨重,防线随时都有被突破的危险。

5团团长焦急地向军部报告:“军长,日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支援部队什么时候能到?”

林文澜握着电话,心里也十分焦急:“再坚持一下!1团已经在路上了,他们正在强行军,很快就会赶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团的士兵们距离修水河防线越来越近。3月18日凌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时,1团的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修水河防线。

此时,日军正集中兵力对我方阵地发起总攻,防线已经出现了缺口。林文斌立刻下令:“各营展开进攻,从日军侧翼发起突袭,支援5团和7团!”

1团的士兵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日军的侧翼。日军没想到我方会突然出现一支精锐部队,顿时乱了阵脚。5团和7团的士兵们见援军赶到,士气大振,也发起了反击。

战场上,枪声、喊杀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异常惨烈。1团的士兵们奋勇杀敌,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反坦克营的士兵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的坦克,一辆辆坦克被炸毁;炮兵营的士兵们则用火炮轰击日军的阵地,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的进攻被彻底击退。修水河防线保住了,南昌城暂时安全了。

战斗结束后,林文澜赶到修水河防线,看着疲惫不堪但眼神坚定的1团士兵们,心里充满了敬佩。他走到林文斌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文斌,你们打得好!1团的兄弟们都是好样的!你们用双脚跑赢了时间,守住了修水河防线,为南昌会战立下了大功!”

林文斌笑了笑:“军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能守住南昌,把鬼子赶出去,我们就算拼了命也值!”

随后,林文澜向重庆方面上报了1团在修水河战役中的英勇表现。重庆军政部为表彰1团的功绩,特授予1团“铁军”称号,并颁发了“铁血忠勇”锦旗。

当锦旗送到1团时,士兵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他们知道,这份荣誉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战斗,为国家和人民守护这片土地。

此时,南昌城外的战斗仍在继续,日军并没有放弃进攻南昌的企图。但101军的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一次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而“铁军”1团的事迹,也在全军上下流传开来,成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力量。林文澜站在修水河防线的阵地上,望着远处的日军阵地,心里清楚,这场保卫南昌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