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夹杂着沙砾的热风灌进车窗,林砚抬手抹了把脸,掌心立刻沾了层细沙。吉普车在起伏的沙丘间颠簸,仪表盘上的油表指针已经逼近红线,副驾的省厅老刑警赵刚拧开军用水壶,只倒出几滴浑浊的水,又不甘心地晃了晃,最后只能苦笑着塞回腰间。
“林队,这都追第三天了,再找不到水,咱们几个就得成沙漠里的‘干尸’了。”后排的年轻警员小李声音发哑,他扯了扯被汗水浸透的警服衣领,目光扫过窗外无边无际的黄沙,眼底藏不住焦虑。
林砚没说话,只是攥紧了手里的放大镜,视线死死盯着车窗外的地面。三天前,他们从豫省省会出发,循着“红衣女尸案”凶手周明的踪迹,一路追到西北边境。根据省厅传来的消息,周明驾驶一辆蓝色解放牌卡车,携带最后一名受害者的遗物,正往中哈边境的红山口口岸逃窜——那里地形复杂,走私通道多,一旦让他越境,再抓就难如登天。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昨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把周明的车辙印吹得七零八落。现在他们连卡车的影子都没见着,随身携带的水和食物已经所剩无几,对讲机的信号也时断时续,只能靠指南针辨别方向。
“停车!”
就在吉普车即将冲上一道沙丘时,林砚突然喊了一声。司机老郑赶紧踩下刹车,车轮在沙地上划出两道浅沟。林砚推开车门,一股热浪瞬间裹住他,沙砾打在脸上生疼。他弯腰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工兵铲,快步走向沙丘背风处——那里的风沙相对较小,或许能留下痕迹。
赵刚和小李也跟着下车,三人散开,用脚拨开表面的浮沙,仔细搜寻。小李走了没几步,突然“哎哟”一声,蹲下身揉了揉脚踝:“这破沙子里怎么还有石头?”
林砚闻声回头,目光落在小李脚边的沙堆上。他走过去,蹲下身,用工兵铲轻轻拨开浮沙,一块黑色的橡胶碎片露了出来——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上面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污渍。
“是卡车轮胎的碎片!”林砚眼睛一亮,立刻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你看这磨损纹路,跟周明那辆解放卡车的轮胎型号完全一致——他之前在皖省作案时,我们提取过他卡车的轮胎印,右前轮有个三角缺口,这块碎片上刚好有对应的痕迹!”
赵刚凑过来一看,果然,橡胶碎片边缘有个不规则的三角缺口,暗红色污渍虽然已经干涸,但隐约能看出是血迹。“没错,就是他的车!”赵刚的声音也激动起来,之前对林砚“靠痕迹追凶”的疑虑,此刻烟消云散,“可这碎片是从哪来的?车辙印呢?”
林砚站起身,抬头看了看沙丘的走向,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简易地图——上面标注着附近的水源和废弃村落。“沙尘暴虽然吹走了表面的车辙,但沙丘背风处的沙层更紧实,车辙会陷得更深。”他指着前方一道低矮的沙丘,“咱们往那边走,那里是西北风的背风面,说不定能找到完整的车辙。”
三人沿着沙丘背风处往前走,走了大概两百米,小李突然喊道:“林队!你看这个!”
林砚和赵刚跑过去,只见沙地上,一道半埋在浮沙里的车辙印露了出来——虽然只有半截,但能清晰看到轮胎的磨损纹路,右前轮的三角缺口赫然在目。林砚立刻从背包里拿出石膏粉和水,小心翼翼地调和:“老郑,你去车上把备用的水桶拿下来,咱们把这道车辙印固定住,留作证据。”
老郑赶紧跑回车上,拎着水桶过来。林砚用小刷子轻轻扫掉车辙印表面的浮沙,然后将石膏浆缓缓倒进去。阳光毒辣,石膏浆很快就开始凝固,林砚蹲在地上,额头上的汗水滴落在沙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车辙印是往哪个方向去的?”赵刚蹲在一旁,看着石膏浆慢慢凝固,问道。
林砚站起身,顺着车辙印延伸的方向望去,远处隐约能看到一片低矮的土坯房——那是地图上标注的废弃村落,旁边还有一处天然泉眼。“往废弃村落的方向,”他指着那片土坯房,“周明的卡车肯定需要加水,那里是这附近唯一的水源,他一定会去那里补水。”
就在这时,对讲机突然“滋滋”响了起来,里面传来省厅指挥中心的声音:“林砚同志,收到请回答!红山口口岸那边传来消息,发现一辆蓝色解放卡车的踪迹,司机形迹可疑,但没看清脸,你们离那里还有多远?”
林砚赶紧抓起对讲机:“我们在废弃村落附近,发现了周明的车辙印,正往那边追,预计半小时能到废弃村落!请口岸的同志密切关注,千万别让他越境!”
“收到!口岸已经布控,你们注意安全!”
挂了对讲机,林砚看了看已经凝固的石膏模型,小心翼翼地用工兵铲将它挖出来,放进证据袋里。“走!咱们赶紧去废弃村落,周明肯定还没走远!”
四人回到吉普车上,老郑发动汽车,朝着废弃村落的方向驶去。吉普车在沙地上颠簸得更厉害,小李趴在车窗边,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林队,你说周明会不会在废弃村落里藏起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