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过了午饭时分了,王妈和几个留守婆子,都等着出去采买的人回来,下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十个洋兵一会儿都要吃饭,昨晚、今早就都是拿存粮给他们对付了一顿,午饭再不好好做,这些人怕是要发火的。
刚才那场枪杀,除了乌鸦,两三个正在前院洒扫的婆子也看见了,一溜烟似地跑了,去厨房、杂院、其他地方,传播消息。
住李府的这些洋兵,原来也不是菩萨心肠,也是会杀人的!
不一会儿,门口的队长吆喝一声,谐音"王兴"。
宅子里李总管留的、这位管事的,叫王兴。
他赶紧笑着点头哈腰地过来,队长指了指门口地面的血迹,让一个士兵带王兴过去,看那院子里廊柱上张贴的字典,找了一句话。
Reinigung。
"打扫。"
王兴赶紧领着两个婆子,提着水桶过去,把门口被喷上的血迹擦干净。
乌鸦没走开,一直远远地看着。
就像之前在宫里,看见其他宫女蹲跪在宫殿地上、擦洗地砖一样。
只是,这一次,擦掉的是刚死之人的血迹。
*
他们在擦洗的时候,在各处做事、听完刚才杀人消息的婆子们,也按捺着内心的恐惧,出现了。
有两个胆大的,还跑到大门口对外张望,她们要看看采买的人,回没回来。
洋兵才刚刚杀了人,她们把脑袋也提在了裤腰上,一会儿要好好给他们做饭,可不能有那样的下场 !
对她们站在门口张望,站岗的兵倒没理会。
乌鸦想着,门口这么多人,四五个婆子了,要是自己也趁机往外走走,是不是可行。
她刚想着就马上行动,才走到大门内侧的平台,还没踏上台阶呢。
那小队长就对她看了过来。手中的枪,也气势汹汹地指着她。
乌鸦整个人都傻掉了,脚像被固定住了似的,一动不动。
那队长嘴里说了句。
“Gehen Sie zurück!”(回去!)
见她没动,又晃了晃手里的枪。目带威胁。其他的兵也转头看着她,虽然枪口没对着她,但所有人眼神里的威压,瞬间翻了几倍。
乌鸦懂了。
她,是那个始终被盯着的人。
婆子们出去没事,她,不行。
她一步一步地、退后。
见她后退了,小队长眼睛里的厉色,才慢慢消退,盯着她,直到她又坐回廊柱上、刚才的原处。
*
又没多会儿,一队人进门来了。有男有女,五六个,都是中年男佣、仆妇。
进来时一个个面色灰败如土,有的还脸色煞白。他们后面跟着几个士兵。
一进门,这几个人就坐在地上,有人身子像筛糠似地抖。
乌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着王妈和家里的婆子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了。
*
原来这就是今天被带去参观的几位。
他们的参观,就是洋兵让他们去当观众的,要杀一儆百!
6月之时,太后宣布处死并驱逐所有外国人,包括各国外交人员。
第一个撞枪的是德国公使克林德。
由于各国公使向朝廷提出暂缓离京照会后,没有得到答复。他便独自前往总署交涉,轿子行至东单牌楼时,被庆兵长官恩海击毙。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因为他被枪杀,所以联军中,德国报复庆兵和义团的心态很强烈,号称一个都不放过。
朝廷在对列强宣战后,也随即颁布了针对外国人的悬赏令。
明确标价:"击毙一名洋人,可获五十两白银,杀害洋人妇女可得四十两,杀死洋人孩童则赏三十两"。
在此期间,义团与庆军曾经联合对外国使馆区发起围攻。这一重大决策的颁布与实施,均出自太后授意。
而今日在天坛上演的联军报复,便是惨绝人寰的一幕。
户部尚书崇启,女儿是当今皇后,其老妻、妾室、儿媳及年轻的女儿被押至台上,被数十人公开施暴。崇启一家回家后不堪凌辱,一家男女老幼、均自杀。
另有一九十岁老妇,官员之妻,被剥光衣服羞辱鞭打折磨死,之后都逃不过毒手,被投入火堆。
……
联军让百姓观看,要用一切手段,彻底摧毁这个朝代的尊严。
说是不侵犯皇宫。
但是,对皇宫之外的平民随意大开杀戒,连皇后的父亲、亲族,都不能幸免,何况其他人 !
这一路上,李府几名仆佣被牛车拉着,到现场观礼,就是让他们看完之后、回来转告震慑众人,提着脑袋夹着尾巴,好好做奴隶 !
联军更是公告,要在城内放开手。各国司令官“准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教堂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
他们规定抢夺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的,应偿还或交教堂处理。一时之间,实施抢劫的人数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