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细腻的流沙,在奶香、啼哭与咿呀学语间悄然滑过。在傅景渊和林晓悠这对新手父母逐渐磨合出默契,构建起属于他们小家庭的育儿秩序时,小傅曦也在以他自己的力量,悄然成长着。
他不再是那个刚从医院回来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醒来便是吃奶、哭泣的“小动物”。他的清醒时间逐渐变长,那双继承了父母优点的、乌溜溜的大眼睛,开始真正地、有意识地去观察这个世界。他会追随着床边旋转音乐铃上色彩鲜艳的小动物,目光专注;会在林晓悠俯身和他说话时,努力地聚焦在她脸上;会在傅景渊用低沉嗓音哼唱不成调的摇篮曲时,挥舞着小拳头,仿佛在打着节拍。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被傅景渊那本厚厚的育儿笔记和林晓悠充满爱意的镜头忠实地记录着。然而,他们内心深处,都在共同期盼着一个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的微笑。
他们知道,新生儿早期的笑,多是生理性的、无意识的,通常在睡梦中出现,被老人们称为“婆婆笑”或“菩萨在教”。而那个对着亲人、因互动和愉悦而绽放的笑容,才是宝宝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重要信号。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薄纱窗帘,在铺着柔软地毯的婴儿房内洒下温暖的光斑。林晓悠刚给安安喂完奶,拍出奶嗝后,并没有立刻将他放回婴儿床,而是让他舒服地靠坐在自己屈起的双腿间,面对着自己。
这是他们母子独有的亲密时光。林晓悠会用轻柔的、带着笑意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和他说话。
“安安,看看妈妈,”她用手指轻轻点着自己的鼻尖,“我是妈妈呀。” 然后她又点点小家伙肉嘟嘟的脸颊,“你是妈妈的安安,傅曦,我们的小晨曦。” 她做着夸张而温柔的表情,时而瞪大眼睛,时而鼓起腮帮,时而伸出舌头。
小傅曦似乎很享受这样的互动,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看着,而是开始有了回应。他的小嘴巴微微动着,发出“啊…喔…”之类的无意义音节,目光紧紧锁住妈妈的脸,尤其是她那双含笑的、弯弯的眼睛。
傅景渊处理完手头一份紧急邮件,轻轻推开婴儿房的门,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温馨得如同油画般的场景。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倚在门框上,目光柔和地注视着生命中最珍贵的两个人。
林晓悠没有察觉丈夫的到来,她完全沉浸在和儿子的交流中。她低下头,用额头顶了顶儿子的小额头,鼻尖蹭了蹭他小巧的鼻头,这是他们之间常玩的亲密游戏。她拉长了语调,声音里满是宠溺:“安安——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对妈妈笑一个呀?嗯?妈妈好想看看你笑起来的样子呀……”
也许是妈妈温柔的声音如同最悦耳的旋律,也许是她脸上洋溢的幸福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磁场,也许是她额头顶过来的触感带来了奇妙的愉悦,又或许,仅仅是这一刻阳光太好,气氛太暖。
就在林晓悠又一次抬起头,用充满期待和爱意的眼神凝视着儿子时,小傅曦那双清澈如黑曜石般的眼睛,清晰地倒映出她的模样。他的小嘴巴不再是无意识地蠕动,而是两边嘴角开始非常明显地、努力地向上弯起,形成了一个虽然短暂,却无比清晰的、真正的笑容。那笑容仿佛破云而出的第一缕阳光,瞬间点亮了他整个小脸,甚至能看到那光秃秃的牙床上,泛着健康的粉色光泽。
林晓悠整个人都愣住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握住,然后又被巨大的喜悦充盈、涨满,几乎要跳出胸腔。她甚至不敢呼吸,生怕一点点动静就会惊扰了这个如同奇迹般的笑容。
“景…景渊!”她猛地回过神,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剧烈的颤抖,甚至带上了哭腔,她不敢转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儿子,生怕错过一秒,“你快看!安安…安安他笑了!他对我笑了!”
傅景渊在门边也看到了那转瞬即逝却震撼人心的笑容。他心头剧震,几个大步就跨了过来,单膝跪在毯子上,凑近了看。他的动作因为急切而显得有些笨拙,但目光却灼热无比。
“安安,再笑一个,给爸爸看看?”傅景渊的声音放得极轻极柔,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诱惑。他也学着林晓悠的样子,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试图逗乐儿子。
小家伙似乎被父母突然高涨的情绪所感染,也可能是在消化刚才那个“高难度”表情带来的新奇体验。他眨了眨眼睛,看看激动得眼眶泛红的妈妈,又看看一脸期盼、努力搞怪的爸爸,小嘴巴再次咧开,这一次,笑容持续的时间更长了一些,更加舒展,甚至伴随着一声极其轻微的、气音般的“咯”声,仿佛笑声的雏形。
“啊!又笑了!又笑了!”林晓悠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但那绝对是喜悦的泪水。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极其轻柔地触摸儿子那上扬的、柔软得像花瓣一样的嘴角,仿佛在触碰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