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87章 学术聚会上的温柔托举

岁时予你 第187章 学术聚会上的温柔托举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摇曳的光影。陆时砚驾车载着苏念,穿过几条闹中取静的街道,最终停在一处白墙黛瓦、颇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前。这里并非对外开放的商业会所,而是一处由几位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筹办的私人文化交流空间,名为“墨香苑”。

苑内别有洞天,绕过影壁,是一个精心打理过的小庭院,假山玲珑,池水清澈,几尾锦鲤悠然游弋。回廊曲折,连接着几间独立的茶室和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墨香,与墙外城市的喧嚣恍若两个世界。

侍者引他们来到一间名为“听雪”的茶室。推开门,暖黄色的灯光从造型古朴的纸灯笼中流淌出来,柔和地笼罩着整个空间。室内陈设雅致,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线装书和精装学术着作。一张宽大的花梨木茶台占据中央,上面摆放着全套紫砂茶具,茶香袅袅。旁边则是一张可容纳七八人的红木圆桌,已经坐了四五个人。

见到他们进来,正在低声交谈的几人都停了下来,目光友善地投来。在座的有历史系的张教授,考古系的李教授,还有研究古典文献的王教授,都是陆时砚相交多年的学界好友,年龄大多比他稍长,气质儒雅,谈吐不俗。

“时砚来了,快请进。”张教授笑着起身招呼,目光随即落到陆时砚身旁的苏念身上,带着温和的探询。

陆时砚微笑着向众人点头致意,同时自然地侧身,将苏念轻轻带到身前,手虚扶在她的后腰,是一种无声的介绍与支撑。“张兄,李兄,王兄,这位是苏念。”他的介绍简洁,但语气中的珍视与引见之意,在场的人都听得明白。

苏念压下初次见面的些许紧张,落落大方地微微躬身,露出得体的微笑:“各位老师好,我是苏念,打扰了。”

“苏小姐太客气了,快请坐。”李教授热情地招呼,其他人也纷纷微笑颔首。

陆时砚带着苏念在空位坐下,位置正好在李教授和那位看起来最为年长、气质沉静的王教授之间。侍者悄无声息地上前,为苏念奉上一杯温热的柠檬水,透明的玻璃杯壁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简单的寒暄过后,话题很自然地重新接续起来。他们从最近正在进行的一项大型古籍校勘工程聊起,谈及某些孤本残卷的发现与释读困难,又延伸到海外汉学界近期的研究动态,讨论着某位外国学者新提出的关于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假说。

这些话题深邃而专业,涉及大量苏念从未接触过的学术术语、人名和理论。她安静地坐在陆时砚身边,手里捧着那杯柠檬水,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光滑的杯柄,认真地聆听着,试图跟上他们的思路。然而,那些陌生的概念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得见光影晃动,却难以窥清内里真容。插不上话的窘迫感,像细微的藤蔓,悄悄爬上心头,让她偶尔会下意识地抬眼望向身旁的陆时砚,清澈的眼眸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与依赖。

她并非怯场之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也能侃侃而谈,但此刻置身于这片纯粹而高深的学术氛围中,领域之间的壁垒让她真切地感到了某种距离。

陆时砚正与王教授探讨着一个文献考证的细节,神情专注,语速平缓。然而,他似乎全身都长满了感知苏念的触角。几乎在她指尖微微用力攥住杯柄的瞬间,他便察觉到了她那细微的不自在。他没有转头,甚至没有改变与王教授交谈的语调和表情,只是极其自然地,将原本放在自己膝上的左手垂下,在宽大桌布的遮掩下,准确无误地覆上了她放在腿上的右手。

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轻轻包裹住她微凉的指尖。然后,他修长的手指收拢,不轻不重地捏了捏她的掌心,带着一种熟悉的、安抚的节奏。没有任何言语,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却像一股暖流,瞬间传递过去,无声地告诉她:我在,没关系。

苏念的心微微一颤,那股莫名的紧绷感,竟真的在他的触碰下悄然消散了几分。她悄悄动了动手指,回握住他,心底泛起一丝隐秘的甜。

就在这时,对面的张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将话题引向了陆时砚:“老陆,听说你最近重心放在宋代文人雅集的研究上?上次听你提的那个从‘空间与社交’角度切入的想法,我觉得很新颖,跳出了传统研究的范式。这段时间有什么新的进展和发现吗?”

陆时砚闻言,从容地颔首,正要开口阐述最近的思考,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苏念因为话题再次深入而微微垂下的眼帘,长睫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他心中微动,到了嘴边的话在舌尖转了个弯,再出口时,已然变了方向。

“进展确实有一些,收集了不少新材料。”他语气平和,目光却带着笑意扫过在座诸位,最终落回张教授脸上,“不过前段时间,确实遇到了一个小瓶颈,总觉得论述上差一层窗户纸没能捅破。说起来,后来还是念念偶然间给了我一个新的启发,让我豁然开朗。”

他这话说得自然无比,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然而话音落下,茶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几分惊讶和愈发浓厚的好奇,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他身边、正捧着水杯的苏念。

苏念完全愣住了,像是课堂上走神突然被点名的学生。她下意识地抬头看向陆时砚,清澈的眼眸里写满了大大的疑惑和茫然——她明明只是前几天晚上,在家里的书房,随口跟他聊了聊自己工作中观察到的、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些古风文创趋势,比如把古诗文印在帆布包上,或者用古籍里的插画元素做手机壳……这怎么就成了他学术研究的“启发”?还当着这么多资深教授的面说出来?

她的脸颊微微发热,有些无措。

陆时砚感受到掌心中她手指的瞬间僵硬,握着她的力道稍稍收紧,带着不容置疑的安抚与鼓励。他转向众人,脸上依旧是那副温润从容的神情,语气自然而带着清晰的赞赏:“是啊,她之前和我聊起,注意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喜欢国风文化的群体,热衷于把古籍里的经典诗句、古典纹样,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做成设计精美的书签、团扇,甚至融入一些潮流玩具的设计理念里。”

他稍微停顿,让在座的人消化一下这个看似与学术无关的现象,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将话题引向深入:“这让我忽然联想到,我们研究宋代文人雅集,常常强调其‘雅’的一面,追求意境高远,脱俗超凡。但或许,我们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雅俗共赏’的可能性。宋代文人其实并非完全脱离市井,他们的审美趣味、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存在着向下渗透、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产生共鸣的潜流?”

他的话语清晰而富有逻辑,将苏念提到的现代现象与深奥的学术课题巧妙地连接起来。“念念的观察提醒了我,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与接受。古今之间,审美并非割裂。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古今审美共鸣’这个角度切入,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宋代文人雅集的文化图景,探讨那些古老的文人活动及其审美产出,是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传承。这或许能为理解文人雅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他没有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没有使用晦涩的学术黑话,而是用平实而精准的语言,将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清晰地勾勒出来。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将苏念置于这个思路的“启发者”位置,巧妙地突出了她那些来自生活与实践的观察和想法的独特价值。

苏念怔怔地听着,原本的疑惑和窘迫渐渐被一种奇异的触动所取代。她看着陆时砚线条流畅的侧脸,看着他向众人阐述时那认真而笃定的神情,心潮微微起伏。她从未想过,自己那些工作之余的闲谈碎语,竟然能被他如此郑重地拾起,细细琢磨,并赋予如此深刻的意义。他不仅记住了她的话,更读懂了她话语背后,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存状态的观察与思考。

一股暖意从与他交握的掌心蔓延开来,流遍四肢百骸。她瞬间放松下来,原本微垂的眼帘抬起,眼眸中重新焕发出光彩。在陆时砚话音落下,众人露出思索神情的间隙,她鼓起勇气,轻声补充道:“陆老师说得太深奥了,我可能理解得没那么透彻。不过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来看,确实是这样。我之前参与策划过一个大型的古风市集项目,接触到很多年轻的摊主和消费者。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可能一开始并不了解那些晦涩的学术背景,但他们会被一句诗词的意境美、一幅古画构图的气韵、或者一个传统纹样的精巧所打动,因为觉得‘好看’、‘有意思’,然后就会主动去搜索、去了解这背后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她的声音起初还带着一丝谨慎,但越说越流畅,眼神也变得越来越明亮,带着属于她专业领域的自信:“我觉得,这种因为纯粹的美感和兴趣而产生的自发探索行为,可能正是传统文化能够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传统与现代之间一种非常自然、非常有生命力的连接点。有时候,学术研究可能侧重于深度挖掘,而我们做传播策划的,则更关注如何搭建让普通人愿意走近、能够理解的桥梁。”

她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众人,生怕自己说得过于浅显。

“说得好!苏小姐这个‘桥梁’的比喻非常贴切!”一旁的李教授率先赞许地点头,目光中带着真诚的欣赏,“现在做学术研究,尤其是人文学科,确实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这种跨界的视角和接地气的思考。老陆,你这可不仅仅是找了个女朋友,你这是找到了一个宝贵的学术知音和灵感来源啊!真是让人羡慕。”

张教授也抚掌笑道:“是啊,时砚。苏小姐这番话,虽然是从实践角度出发,但恰恰点出了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有时会忽视的问题——文化传承的终端是人,是活生生的社会受众。从受众接受的角度反观文化本身的生命力,这个视角确实很有启发性。看来以后我们开会,得多邀请苏小姐这样的‘外援’来给我们注入点新鲜空气了。”

王教授虽然话不多,也微笑着颔首表示认同,看向苏念的目光多了几分郑重。

听着几位资深学者真诚的肯定,苏念的脸颊微微泛红,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热乎乎的,那是一种被理解、被认可的喜悦。她下意识地看向陆时砚,眼中带着感激和一丝小小的、被点燃的骄傲。

陆时砚也正看着她,那双平日里显得清冷深邃的眼眸,此刻盛满了毫不掩饰的温柔与骄傲,仿佛在星光熠熠的夜空中,唯独清晰地映照着她的身影。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嘴角噙着浅浅的、愉悦的笑意,伸手拿起桌上的一碟精致小巧的杏仁酥,自然地递到苏念手边,声音低沉而温柔:“说了不少话,喝点水,尝尝这个杏仁酥,你之前提过喜欢这种不太甜腻的中式点心。”

他连她随口说过的一句关于点心偏好都记得。

接下来的交谈,氛围明显变得更加轻松和融洽。陆时砚仿佛一个技艺高超的舵手,总能巧妙地把握话题的走向,在深邃的学术探讨与轻松的生活感悟之间自如切换。

当话题转到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时,他会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念念之前参与过一个古镇文旅项目的策划,对如何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功能,有很多落地的思考。”

当聊及某项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困境时,他会带着几分骄傲的语气说:“她工作室里收藏了不少老师傅做的老物件,她对那些技艺背后的匠心和美学很着迷,之前还跟我讨论过如何通过设计赋能,让老手艺获得新的市场生命力。”

他每一次看似随意的提及,都在不动声色地为苏念搭建起说话的台阶,将她引入话题的中心,或者为她创造出展示自己知识和见解的机会。他精准地把握着分寸,既不会让她感到被强行推搡,又能恰到好处地消解她的边缘感。

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苏念渐渐放下了最初的拘谨。她发现,这些看似高深的学者们,其实都非常平和友善,乐于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她开始尝试着就自己熟悉的文化传播、设计转化、市场接受度等方面发表看法,甚至还能结合自己做的项目案例,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她的话语或许不够学术化,但充满了鲜活的洞察力和实践的智慧,常常能引来在座教授们的认真倾听和频频点头。

她眼里的光彩越来越亮,那是思维被激活、价值被确认后自然焕发的神采。她偶尔也会在与陆时砚目光交汇时,看到他眼中那抹始终未散的、带着鼓励与欣赏的笑意,那让她更加安心,也更加自信。

聚会结束时,已是月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在“墨香苑”静谧的庭院里,与廊下的灯笼暖光交融,铺就一条朦朦胧胧的小径。众人互相道别,张教授和李教授还特意与苏念交换了联系方式,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交流。

走在会所外幽静的石板路上,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轻轻拂过面颊,却吹不散心头的暖意。苏念紧紧挽着陆时砚的胳膊,几乎将半个身子的重量都倚靠在他身上,脑袋轻轻靠在他坚实温暖的肩膀上。

走了几步,她忽然停下脚步,仰起头看着他。路灯柔和的光线勾勒出他清俊的侧脸轮廓,下颌线流畅而清晰。她小声地,带着无比的认真说道:“陆时砚,谢谢你。”

她的声音很轻,融化在夜风里,但他听得清清楚楚。

陆时砚也停下脚步,转过身,正面面对着她。他的身影高大,几乎为她挡住了所有来自路口的微风。他伸手,指尖温柔地拂开她颊边被风吹乱的一缕碎发,然后指腹轻轻摩挲着她光滑细腻的脸颊皮肤,动作间充满了珍视。

“和我之间,”他低头凝视着她的眼睛,那双深邃的眼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的宠溺,“还需要说这两个字吗?”

苏念摇了摇头,不是否定他的说法,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刻心中满溢的情绪。她只是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像落入了星子。

陆时砚微微俯身,将自己的额头轻轻抵上她的额头,两人呼吸可闻,气息交融。他闭上眼睛,声音低沉而笃定,如同誓言:“我只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念念,不仅鲜活可爱,惹人喜欢,”他顿了顿,再开口时,语气更加郑重,“她还有很多很多不为人知的闪光点,聪明,敏锐,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我想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好,就像我看到的一样。”

苏念的心像是被最温暖的潮水瞬间淹没,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酸涩又甜蜜的悸动。她再也忍不住,伸出双臂,紧紧地环住他精瘦的腰身,将发烫的脸颊深深埋进他带着清冽雪松气息的怀抱里,声音闷闷地传来,带着鼻音,却无比清晰:

“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是啊,只要有他在,无论面对怎样陌生的环境,怎样看似高不可攀的领域,她都知道,身后永远有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壁垒,可以让她安心地依靠,勇敢地前行。

陆时砚收紧手臂,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下巴轻轻抵在她柔软的发顶,感受着她身体的温度和依赖。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两人紧密相拥的身影上,将他们的影子拉长,融合,再也分不开。

“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他的声音透过胸腔传来,沉稳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

他未曾说出口的是,他不仅是她的后盾,更是她最虔诚的欣赏者,最坚定的托举者。那些因年龄、领域、阅历不同而可能存在的隔阂与距离,早已在这份双向的奔赴、细腻的体察与全然的信任中,化为了让彼此更加紧密相连的契机与养分。

夜色温柔,星河无声,见证着这份沉静而深厚的眷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