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71章 学术圈聚会上的双向支撑

岁时予你 第171章 学术圈聚会上的双向支撑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周六的傍晚,天边的云霞被夕阳染成温柔的橘粉色,像是画家随手挥洒的水彩,朦胧而又绚烂。苏念站在衣橱前,手指轻轻拂过一排衣裙,最终选定了一条浅杏色的连衣裙,裙摆处绣着细小的茉莉花,素雅中透着几分灵动。她对着镜子仔细整理着衣领,心里却像是揣了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这是她第一次陪同陆时砚参加学术圈的聚会。虽然陆时砚一再安慰她说只是一次轻松的沙龙,来的都是相熟的师长和朋友,可苏念还是忍不住紧张。毕竟,那是她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是她仰望而又陌生的世界。

陆时砚推门进来时,就看见她对着镜子发呆的模样。他走上前,从背后轻轻拥住她,下巴抵在她柔软的发顶,声音里带着笑意:“怎么了?我们天不怕地不怕的苏策划,也会紧张?”

苏念转过身,撅了撅嘴:“那能一样吗?在我自己的领域,我再怎么也有几分底气。可那是学术圈啊,都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我要是说错话,或者接不上话,不是给你丢脸嘛。”

陆时砚抬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眼神温和而笃定:“傻姑娘,在我身边,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就好。学术圈里的人也是普通人,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爱好。况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我的念念聪明又敏锐,你的许多见解,连我都受益匪浅。”

他的话像是一阵暖风,轻轻拂去了苏念心头的些许不安。她深吸一口气,挽住他的手臂,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好吧,信你一回。我们走吧,陆老师。”

聚会的地点设在一间名为“清音阁”的茶舍。茶舍隐在一条安静的梧桐小径深处,白墙黛瓦,檐角飞翘,颇有几分古意。推开沉重的木门,仿佛一步踏入了另一个时空。外界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室内灯光是暖调的黄,柔和地洒在木质桌椅和博古架上,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茶香,混合着若有若无的檀木气息。三三两两的人围坐在茶桌旁,低声交谈着,声音轻缓,笑容温和,与苏念想象中严肃刻板的学术会议截然不同,但也正因这份过分的安静与雅致,让她刚平复的心跳又悄悄加速。

她下意识地挽紧了陆时砚的胳膊,指尖微微收紧,小声跟他吐槽:“陆老师,这里好安静,我有点紧张。”

陆时砚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不安,低头看她,眼底带着安抚的笑意,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别慌,有我呢。”他早就预料到她的拘谨,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给她“补课”,详细介绍了今晚可能会到场的几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甚至还特意讲了不少他们的趣事轶闻——比如研究古典文学的张教授是个狂热的潮玩收藏家,历史系的李教授看似严肃实则是个地道的美食家,评鉴私房菜馆的水平不亚于评审学术论文。他做这些,就是希望她能放松下来,看到这些学者们生活化、可爱的一面。

陆时砚领着苏念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竹影疏疏落落地映在窗纸上,随风轻轻摇曳。他刚为她斟上一杯温热的金骏眉,一位穿着中式棉麻上衣、笑容和煦的中年教授便笑着走了过来。

“时砚,可算来了。这位就是你常提起的苏念吧?果然是个灵气十足的小姑娘。”张教授目光慈祥地落在苏念身上,语气十分亲切。

陆时砚站起身,微笑着为双方介绍:“张老师,这就是苏念。念念,这位是张教授,古典文学领域的大家,学问做得极好,不过你可别被他这副温文尔雅的样子骗了,他家里专门有个房间,藏了满满一柜子的限量版手办,宝贝得很。”

这番介绍果然立竿见影。张教授闻言,立刻笑着摆手,语气带着几分被打趣的无奈:“你这小子,尽揭我老底。我那点爱好,都快被你宣扬得人尽皆知了。”

氛围瞬间轻松下来。苏念心底那根紧绷的弦松了些,她想起陆时砚之前的“科普”,忍不住莞尔,落落大方地欠身问好:“张教授好,之前听陆老师提起您收藏的手办,我还挺好奇的,我身边好多朋友都喜欢这个,自己也接触过一些相关的品牌策划。”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潮玩领域。苏念结合自己工作中对年轻人消费心理和潮流趋势的洞察,从经典Ip的历久弥新,聊到新锐设计师的独特理念,言语间既有市场数据的支撑,又不乏个人鲜活的感受。张教授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附和,分享自己收藏过程中的趣事,比如为了某个绝版手办如何与海外藏家周旋,或是看到心仪的新品发售时如何定好闹钟拼手速。一老一少,聊得颇为投缘,笑声阵阵。

陆时砚没有插话,安静地坐在苏念身旁,扮演着最称职的“后勤部长”。他时不时为她添上热茶,将茶点往她手边推近些,看向她的眼神里,始终带着温柔的鼓励和不易察觉的欣赏。他看到她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逐渐褪去紧张,展现出那份独属于她的自信与光芒,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茶过几巡,话题渐渐转向了更专业的领域。有人问起陆时砚正在进行的“明代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的进展。这个项目旨在探讨明代的文化思想、艺术审美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渠道进行传播与接受,陆时砚投入了大量心血,但近期却卡在了一个关键的瓶颈上。

他轻轻放下茶杯,眉头微蹙,坦诚地说道:“史料梳理和理论框架基本完备,但最大的困扰在于,如何让这些严谨却略显深奥的学术研究成果,真正走出象牙塔,更广泛地触达当代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总觉得隔了一层,要么流于表面,要么失之艰涩。”

几位教授闻言,都陷入了思考。历史系的李教授抚着茶杯沉吟:“学术的严谨性与传播的普及性,向来存在张力。我们习惯了论文专着的语言,要转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确实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另一位研究传播学的王教授补充道:“媒介形式也很关键。传统的讲座、出版覆盖面有限,新媒体形式虽然多样,但如何与内容深度结合,而不只是流于噱头,是个难题。”

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制作科普视频、开设线上课程、与博物馆合作等,但讨论一番后,总觉得这些思路要么前人已有尝试效果平平,要么未能完全切中“让学术贴近生活”的核心,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令人眼前一亮、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苏念坐在陆时砚旁边,一直认真地倾听着。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学术研究的现实困境,听着他们讨论“传统研究难以吸引年轻人关注”、“学术语言与大众接受之间存在鸿沟”时,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工作中接触到的许多案例和现象。

她想起最近负责的几个文创项目,那些将古典文学元素、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产品,在年轻消费者中引起了多么热烈的反响;她想起那些制作精良、配音优美的诗词有声书,在音频平台上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订阅;她想起网络上那些用生动有趣的动画、漫画形式解读历史知识的博主,粉丝粘性极高……

一个想法在她心中慢慢成型。她犹豫了一下,手指在桌下轻轻绞在一起,目光转向陆时砚,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开口:“陆老师,各位教授,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

瞬间,茶桌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一直安静旁听的年轻女孩身上。被这么多道带着审视与好奇的学术目光注视着,苏念的心猛地一跳,脸颊有些发烫,刚刚鼓起的勇气像漏气的气球一样迅速消减。

就在这时,一只温暖干燥的大手在桌下轻轻覆盖住她微凉的手,安抚地拍了拍。她侧过头,对上陆时砚的目光。他没有说话,只是眼神温和而坚定,传递着无声的信任与鼓励,仿佛在说:“放心,想说就说。”

那股令人心安的力量通过交握的手传递过来。苏念深吸一口气,慢慢将自己的想法组织成语言,声音比刚才沉稳了一些:“我最近在做一些文化项目的策划工作,接触了很多古风文创产品和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比如,有些品牌会将古籍文献里记载的经典纹样、山水画意境,提取出来,设计成日常可佩戴的首饰、丝巾,或者家居用品;也有团队将优美的诗词歌赋,邀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和作曲家,录制成交互式的有声书或音乐专辑;还有一些线上平台,会用连载漫画、趣味短视频的方式,来讲述历史人物故事或者解读传统文化符号。”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看到几位教授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并没有表现出不耐或不认同,便继续说了下去,语速也稍稍快了些:“我发现,这些形式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甚至很多非专业背景的普通大众的欢迎,并不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文化本身的内涵,而是它们找到了一种更亲切、更易于感知和参与的‘桥梁’或者说‘翻译’方式。它们把高高在上的、符号化的传统文化,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佩戴、可以聆听、可以互动的生活元素。”

“所以我在想,”她的目光最终落回陆时砚脸上,带着一丝试探,也带着一份认真,“陆老师研究的明代文化,无论是服饰审美、器物纹样、文学着作,还是思想观念,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与这些更贴近当代生活的文创形式、传播媒介结合起来呢?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做深度的融合与转化。比如,是否可以以明式家具的线条美为灵感,设计一套极具现代感又不失古韵的文具?或者将明代话本小说里的经典故事,用现代人喜欢的有声剧、广播剧形式重新演绎?甚至可以做一个数字艺术展,用沉浸式技术让观众‘走进’《永乐大典》的浩瀚书海或者明代苏州的城市画卷?”

她的声音清晰而柔和,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

“这样做,或许可以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谨考据的基础上,绕开那些艰深的专业术语壁垒,用一种更直观、更有趣、更富有情感共鸣的方式,让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先‘走近’,再‘走进’明代文化。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导向,文创和大众传播则负责搭建通往公众的彩虹桥。这样,既保留了学术的根与魂,又能吸引更多圈外的目光和兴趣,或许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话音落下,茶舍里安静了几秒钟。苏念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确定自己这番跨界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提议,在这些严谨的学者听来,是否过于浅薄或商业化。

然而,下一秒,张教授率先抚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妙啊!这个想法非常好!年轻人思路就是活跃,不拘一格!苏念是吧?你这一席话,真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眼前一亮!”他转向陆时砚,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时砚,你这女朋友可是给你送了个大礼啊!这思路,比我们刚才在屋里打转的那些点子,要开阔得多,也切实可行得多!”

李教授也频频点头,脸上严肃的线条柔和了许多:“确实如此。我们之前讨论,总是不自觉地局限在学术圈内部的思维范式里,想着如何‘教育’公众,却忽略了主动去了解和研究大众的接受习惯与审美偏好。苏念这个从市场需求和传播效果反推内容呈现形式的思路,很有启发性!这是真正的双向奔赴,而不是单向输出。”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而且她提到的几种形式,比如数字艺术展、有声剧,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我们可以考虑与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甚至信息技术学院进行跨学科合作,把学术资源真正盘活起来。”

听着几位资深教授你一言我一语地肯定苏念的想法,并开始深入探讨其具体落实的可能性,陆时砚侧头看向身边的小姑娘。她因为激动和些许的不好意思,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眼睛却亮晶晶的,像落入了星辰。他心底涌动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温柔。

他之前确实跟苏念随口提过项目遇到的瓶颈,但他从未期待她能给出什么专业建议,只是习惯性地与她分享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没想到,她竟一直将他的困扰放在心上,并且凭借她自己领域的专业敏感度和跨界的思维视角,给出了如此精准、如此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一举点破了他们困守多时的迷障。

在桌下,他更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指腹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然后才转向她,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谢谢念念,你这个思路,真的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这不是客套话,是真心话。”

苏念被他如此正式的道谢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更红了,下意识地谦虚道:“没有没有,我就是随便想想,结合自己工作上看到的一些现象……还是你们研究得深入,基础打得好。”

“这可不是随便想想,”陆时砚看着她,眼神认真而专注,“你的想法恰恰点在了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关键点上,精准地弥补了我们的思维盲区。学术研究有时确实需要这样来自外部的、新鲜的视角来打破路径依赖。”

聚会在一片融洽而富有生机的气氛中接近尾声。教授们意犹未尽,又围绕着“明代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的具体方向讨论了许久,甚至初步约定后续可以组织小范围的研讨会,邀请苏念这样的业界人士一同参与。

走出“清音阁”,夜已深沉。初夏的晚风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轻轻拂过面颊,道路两旁的香樟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不知从哪户人家院落里飘来的栀子花香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苏念依旧挽着陆时砚的胳膊,脚步轻快,心里像是揣了一个暖烘烘的小太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喜悦。她抬头望着夜空中疏朗的星子,小声问:“陆老师,今天我好像没给你丢脸吧?”

陆时砚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她。路灯在他身后晕开一圈柔和的光晕,将他挺拔的身影勾勒得愈发清晰。他低下头,目光深邃而温柔,伸手轻轻将她被风吹到脸颊的一缕发丝别到耳后。

“不仅没丢脸,”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还帮了我天大的忙。你都不知道,你刚才那番话,在他们那个圈子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他微微俯身,一个轻柔而珍视的吻,如同羽毛般落在她的额头上,带着温热的触感。

“我的念念,最厉害了。”他直起身,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手指与她十指紧扣,掌心相贴,传递着坚定的温度。他顿了顿,声音在静谧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而郑重:“念念,以后,不管是我的学术圈,还是你的工作圈,我们都一起融入,互相支撑,好不好?你的世界,我想了解更多;我的世界,也希望能有你的色彩。我们可以在彼此不同的领域里,做对方最坚实的后盾。”

这番话,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苏念的四肢百骸。她停下脚步,用力地点头,仰起脸看着他温柔的眼眸。路灯的光线在他眼中碎成点点星光,而那星光深处,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

“好。”她回答,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心中那片温暖柔软的湖泊,此刻仿佛被春风拂过,漾开了层层幸福的涟漪。

原来,最好的爱情,并非只是一方带领另一方,或者一方依附另一方。而是你愿意牵着我的手,耐心地引领我走进你复杂而深邃的世界,不因我的陌生而轻视,反因我的每一次小小进步而骄傲;而我,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光芒,在你需要的时候,成为你的助力,为你拨开迷雾,点亮灵感。你懂我初入新环境时的小紧张与小忐忑,给予最及时的安抚与支撑;我也能解你陷入专业困局时的小困惑与小瓶颈,提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视角与启发。

在不同的跑道上,我们各自努力奔跑,却又随时能够望向彼此的方向,在交汇的时刻,给予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坚定的力量。我们互为灯塔,也互为港湾。

夜色温柔,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又渐渐交融在一起。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此刻,他们手握着手,心贴着心,仿佛拥有了面对一切未知的勇气。学术沙龙上的那一幕,不仅仅是一个创意的认可,更是一次关系的深化,一次心灵的共鸣。它无声地宣告着,他们的感情,已然超越了风花雪月的浪漫,沉淀为一种更深层次、更牢固的联结——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彼此成就基础上的双向支撑。而这,或许正是爱情最美好、最坚韧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