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21章 桂花晚风里的续章

岁时予你 第121章 桂花晚风里的续章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暮色四合,城市被温柔的夕光浸染,仿佛一幅笔触细腻的工笔画。黑色的轿车平稳地行驶在蜿蜒的街道上,两侧的行道树已是深秋的景致,叶片边缘染上深浅不一的黄。车窗降下些许,晚风便迫不及待地钻了进来,带着一股清甜馥郁的香气,那是路旁庭院里早开的金桂,在微凉的空气里悄无声息地弥漫。

苏念坐在副驾驶座上,怀里紧紧抱着那个浅蓝色的保温桶,桶身还残留着一点温暖的余温,透过薄薄的毛衣,一点点渗到皮肤上。她的耳根处,那抹从陆时砚家中带出来的绯红,尚未完全消退,像宣纸上偶然滴落的淡胭脂,晕开一小片羞涩的痕迹。指尖无意识地、反复地摩挲着保温桶光滑瓷壁上凸起的缠枝莲纹,那细微的触感,似乎能稍稍平复她内心某种难以名状的悸动。

车厢里很安静,只有引擎低沉的嗡鸣和窗外模糊的城市噪音。这种安静并不让人尴尬,反而像一层柔软的薄纱,将两人与外界隔开。就在这时,驾驶座上传来陆时砚的声音,比拂过脸颊的晚风还要轻缓几分,打破了这片宁静:“下周的方案汇报,如果需要,我可以再陪你过一遍流程。”

苏念猛地抬起头,视线恰好撞进车内后视镜里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陆时砚的目光透过镜面投射过来,平日里这双眼睛总是蕴含着学术研究般的严谨与冷静,此刻却像是被晚霞揉进了细碎的星光,漾着浅淡而温和的笑意。那笑意并不张扬,却足以让她心头一跳。

“不……不用麻烦您了吧?”苏念下意识地避开了那镜中的注视,将脸转向车窗一侧。窗外,路灯初亮,一盏接一盏地向后掠去,拉出昏黄的光痕,“您最近不是在赶那篇关于宋代市井文化的论文吗?时间那么紧。”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关切。陆时砚是学院里最年轻的副教授,学术任务繁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论文可以等。”陆时砚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声音平稳,却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认真,“你的方案更重要,这是你第一次独立负责这么重要的项目。”

他目视着前方路况,语气淡然,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然而,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今天一大早,他特意从书架上翻出了那几本厚重的、夹满了便签的宋代瓦舍研究资料。午后的阳光透过书房的窗棂,他坐在书桌前,拿着荧光笔,极其耐心地将所有可能与苏念那个“传统瓦舍空间在现代商业体中的转译与再生”方案相关的段落,一一标记出来。不仅仅是标记,他还在书页空白的边缘,用他那清晰工整的字迹,补充了几个极为冷门、连专业数据库都未必收录的宋代勾栏实例,甚至附上了简单的分析批注。做完这一切,他将那几本书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心里隐隐期待着,这个认真的姑娘或许会在遇到难题时,像以前一样,带着笔记本和困惑的眼神来敲响他的门。

车子缓缓驶入一个有些年头的住宅小区,最终在一栋爬满了常春藤的单元楼下停稳。引擎熄火,周遭顿时更加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更远处隐约传来的孩童嬉闹声。

苏念解开安全带,金属卡扣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她抱着保温桶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那桶是什么重要的依靠。她深吸了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平生最大的勇气,转过头,迎上陆时砚的目光:“那……如果您明天上午有空的话?我请您喝咖啡,就当是……提前感谢。”

她的语速有点快,脸颊也微微发热。

陆时砚看着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依旧泛着红晕的耳尖,眼底的笑意加深,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层层荡开。他温和地开口:“好,明天上午我正好没有课。不过咖啡就免了,”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点恰到好处的怀念,“换成你上次带来的桂花糕怎么样?味道很好,我妈今天还特意提起,说很久没吃到这么清香不腻的点心了。”

他其实向来对甜食兴趣缺缺,平日办公室里提神醒脑的,永远是浓苦的黑咖啡。但那天,苏念来送一份资料,碰巧家里做了桂花糕,便顺手给他带了几块。他原本只是不想拂了她的好意,尝了一口,却发现那清甜的桂花香与糯米的软糯结合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余味悠长,竟比咖啡更让他觉得熨帖和舒心。

苏念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眼角弯起,一抹明媚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驱散了方才的紧张:“没问题!我妈妈正好又做了一些,明天我给多带点!”

她推开车门,傍晚微凉的空气瞬间涌了进来。就在她转身准备离开时,忽然想起了什么,动作顿住。她低头在自己的帆布包里翻找了一下,很快掏出一颗用透明糖纸包裹着的草莓水果糖,圆滚滚的,透着可爱的粉红色。她迅速地将糖塞进陆时砚还没来得及收回的掌心。

“这个给您,”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眼神有些闪烁,“上次……上次看您办公桌的笔筒里,有几张类似的糖纸,我猜您或许喜欢这个口味……”

说完,根本不等陆时砚有任何反应,苏念便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抱着她的保温桶,转身快步跑向了楼道口,高跟鞋敲击着水泥地面,发出“哒哒哒”的清脆声响,很快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陆时砚怔在原地,掌心躺着那颗还带着女孩指尖微温的草莓糖。糖纸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朦胧而温柔的粉色光泽。他仔细看去,这糖纸的样式,和他下午在家里书房的地板上捡到的那一张,一模一样——那时苏念正埋头整理资料,大概是不小心从口袋里滑落的。当时他默默捡起,看了看,又不动声色地放进了自己的抽屉。

他低头,用指尖捏起那颗小小的糖,糖纸发出细微的窸窣声。他重新发动车子,准备驶离。就在车子缓缓调头时,他的余光不经意地瞥向三楼那个熟悉的窗户。果然,窗帘缝隙间,一个纤细的身影正悄悄探出头,向下张望。在他目光捕捉到她的那一刹那,那个身影如同惊弓之鸟,猛地缩了回去,窗帘也随之剧烈地晃动了一下。

陆时砚的唇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一个清晰的弧度。他没有停留,驾车缓缓驶出了小区,融入了城市傍晚的车流之中。那颗草莓糖被他小心地放在了车内的储物格里,与其他杂物隔开,像安置一件小小的珍宝。

翌日上午,阳光晴好。

苏念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十分钟到达历史学院那栋古朴的红砖小楼。她怀里抱着一个精致的纸袋,里面是装着桂花糕的保鲜盒,以及她反复修改了好几稿的方案初稿。清晨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走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旧书和木头混合的气息,让她莫名感到安心。

她轻轻敲了敲陆时砚办公室那扇深色的木门。

“请进。”里面传来他沉稳的声音。

苏念推门而入。陆时砚的办公室依旧是她熟悉的样子,四壁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书籍,略显拥挤,却秩序井然。窗台上的那盆绿萝长得郁郁葱葱,为这间充满学术气息的房间增添了一抹生机。

陆时砚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对着电脑屏幕查阅文献。他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的羊绒衫,看起来比平日穿正装时少了几分严肃,多了几分温和。

“陆老师,早上好。”苏念微笑着打招呼,将纸袋放在沙发旁的小几上。

“早。”陆时砚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晨光般的暖意。他指了指书桌一侧,“给你准备了点喝的。”

苏念这才注意到,在他堆满文件和书籍的桌角,赫然放着一杯乳白色的液体,杯壁上有氤氲的水汽,显然是温热的。旁边,还压着一个用粉色糖纸精心折叠成的小星星,棱角分明,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是她昨天塞给他的那颗草莓糖的糖纸。

“牛奶?”苏念惊讶地走过去,端起那杯温热的牛奶,掌心传来恰到好处的温暖,“您怎么知道我……”她平时确实有早上喝杯热牛奶的习惯,但因为乳糖不耐受,她通常只喝少量,或者选择处理过的舒化奶。这个细节,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陆时砚已经合上了电脑,将注意力转向她带来的方案稿。他伸手指了指苏念放在稿子最上面的扉页,那里,在标题下方,有一行不小心被打印上去的小字备注:【调研对象:商业体餐饮区(需注意乳糖不耐受人群比例)】——那是她上次匆忙打印时,从另一份饮食调研报告中误印过来的痕迹,连她自己都早已忘记了。

“猜的。”陆时砚说得云淡风轻,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接过苏念递来的方案稿,开始翻阅。

苏念低头看着那行小字,心中掠过一阵暖流。他连这样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注意到了。

这时,陆时砚很自然地拿过她带来的装桂花糕的保鲜盒,动作娴熟地撕开了密封包装袋的一角,留下一个恰好方便取用的小口,然后又将盒子轻轻推回到苏念面前。整个过程自然而流畅,没有刻意表露关心,却将体贴入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

苏念心中微动,没有道谢,只是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小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和她此刻的心情一样。

“开始吧。”陆时砚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他示意苏念坐到书桌侧面的椅子上,那里通常是为来访的学生或同事准备的。

两人隔着书桌的一角,凑在一起,开始逐页审视那份方案初稿。陆时砚看得很仔细,不时用笔在某些段落旁做下标记,或提出一两个关键的问题。他的点评总是切中要害,却又不会让人感到压力,更像是一种引导式的启发。苏念一边听着,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偶尔抬起头,能看到他低垂的睫毛和专注的侧脸轮廓,感受到他身上那股淡淡的、如同雪后松林般的清冽气息。

当翻到关于明代瓦舍商业运营模式的分析部分时,苏念的眉头微微蹙起,指尖点着一段数据:“这里,关于当时瓦舍日常营收的估算,我总觉得论据不够扎实,推断的成分偏多。我查了学校购买的几个主要历史数据库,也翻阅了不少相关论文,但能找到的都是些笼统的描述,缺乏具体、有说服力的数字支撑。”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沮丧和苦恼。这个难点已经困扰她好几天了。

陆时砚闻言,沉吟了片刻。他放下手中的笔,转身面向身后那排最高的书架。他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书脊上逡巡片刻,然后踮起脚,从最顶层取下一本蓝色布面封皮、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泛黄的旧书。书很厚,看起来年代久远,封面上没有醒目的标题,只有几个褪色的毛笔字。

他小心地拂去书脊上的薄尘,翻找着。书页因为年岁久远而变得脆弱,翻动时发出特有的“沙沙”声。很快,他停在某一页,那里夹着一枚同样古旧的暗黄色竹制书签。

“看看这个,”他将书递到苏念面前,手指点着书签所在的那一页,“这是我导师早年收藏的一本内部参考资料,算是孤本,没有正式出版过。里面收录了一些地方志里零散的记载,恰好有关于明代中后期几个主要城市瓦舍、勾栏的税收记录和营收估算,虽然数据也不完整,但比市面上流通的文献要具体得多,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角度。”

苏念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本沉甸甸的书,仿佛接过一段尘封的历史。指尖触碰到微糙的纸页,一股熟悉的、淡淡的雪松墨香混合着旧纸张特有的气味萦绕鼻尖——这味道,和陆时砚身上常有的气息,如出一辙。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觉,仿佛她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他学术生命的一部分。

她抬起头,想要道谢,目光却恰好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他正静静地看着她,眼神专注而温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和鼓励。那一刻,办公室里异常安静,连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都显得格外清晰。初秋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斜斜地照射进来,在摊开的方案稿和那本泛黄的旧书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空气中,那股从窗外飘来的桂花香,似乎更加浓郁了。它乘着微风,悄无声息地溜进室内,萦绕在书桌旁,浸润着每一张写满字的纸页,也悄然落在两颗默默靠近的心尖上,留下清甜而悠长的余韵。

苏念感到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漏了一拍,她慌忙垂下眼睑,将注意力集中到书页上那些竖排的繁体字上,试图借此掩饰内心的波澜。而陆时砚也适时地移开了目光,重新拿起笔,指向方案的下一部分,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关于空间转译的部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技术可行性……”

讨论在继续,阳光缓缓移动,桂花的香气时浓时淡,像一个温柔的背景,包裹着这间充满了书卷气息的办公室,也包裹着其中悄然滋长的、未曾言明的情愫。

随着讨论的深入,时间悄然流逝。苏念完全沉浸在了学术的海洋里,时而凝神倾听陆时砚的讲解,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因某个观点的碰撞而眼眸发亮。陆时砚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不仅为她指出了方案中的薄弱环节,更为她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许多她未曾想到的文献线索和解读视角。

中途,陆时砚起身为她续了一次热水,也给自己泡了一杯清茶。茶叶在玻璃杯中缓缓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桂花的甜香、书籍的墨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特而令人安心的氛围。

当他们就明代瓦舍与市民审美趣味的关系展开讨论时,陆时砚甚至从抽屉里找出了一本厚厚的图册,里面是些模糊但极具历史价值的古代市井画卷影印件。他指着画中瓦舍勾栏前聚集的人群,以及那些表演者的姿态、观众的神情,细致地分析着当时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苏念凑近了看,几乎能感受到画卷中传来的喧嚣与热情,她对方案中“现代商业体如何营造吸引人驻足、参与的文化氛围”这一部分,顿时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理解。

“你看这里,”陆时砚的指尖轻轻划过一幅描绘说书场景的画,“观众的表情是沉浸的,互动的,这说明成功的瓦舍表演,不仅仅是单向的展示,更是一种空间的营造和情感的共鸣。你的方案里,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互动体验的环节,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

苏念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我明白了!我之前太注重空间形态的模仿,反而忽略了最核心的‘人气’和‘体验感’。谢谢您,陆老师,这个点太关键了!”

她的感激溢于言表,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晕。

陆时砚看着她豁然开朗的样子,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淡淡地说:“不急,慢慢来。好的方案是需要反复打磨的。”

不知不觉,窗外的阳光已经变得明亮而热烈,时间接近正午。苏念带来的桂花糕,两人在讨论间隙也吃了几块,清甜的味道很好地缓解了思维的疲劳。

最终,当苏念合上被她记得密密麻麻的方案稿时,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信心。原本觉得困难重重的部分,在陆时砚的引导下,似乎都找到了解决的路径。

“今天真的太感谢您了,陆老师。”苏念站起身,由衷地说道,“您帮我理清了好多思路,还提供了这么多宝贵的资料。”

“是你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基础打得好,一点就透。”陆时砚也站起身,将桌面上摊开的书籍资料一一归位,动作从容不迫,“剩下的部分,按今天的思路继续深化,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他将那本蓝色的孤本也仔细地放回书架原处,叮嘱道:“这本书比较脆弱,你如果需要查阅,就在这里看,尽量不要带出去。”

“嗯,我知道的,谢谢您!”苏念用力点头。

她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将方案稿、笔记本小心地放进背包。拿起那杯已经凉透的牛奶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当着陆时砚的面,小口小口地喝完了。牛奶凉了之后腥气有点重,但她却觉得,这是她喝过的最温暖的味道。

陆时砚看着她喝完,眼底闪过一丝柔和的光。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她背上背包,准备告辞时,状似随意地提了一句:“下周汇报前,如果你觉得还需要模拟演练一次,可以提前告诉我时间。”

“好!我一定提前跟您约时间!”苏念立刻应下,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

她抱着空了的保鲜盒和纸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办公室。门被轻轻带上,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阳光、书香,以及那缕若有若无的、见证了这一切的桂花香。

陆时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个纤细的身影走出历史系小楼,步履轻快地穿过洒满阳光的庭院,最终消失在林荫道的尽头。他收回目光,回到书桌前,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那颗被精心折叠成的粉色糖纸星星,然后将其小心地收进了抽屉的一个小盒子里。

窗外,桂花依旧盛放,晚风虽未起,但那份属于秋日的清甜,早已渗入了时光的缝隙里,等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启。而他们之间,关于方案、关于桂花糕、关于一颗草莓糖的续章,才刚刚写下温暖的序曲。未来的两万字长卷,正等待着他们用更多的相遇、交流与默契,共同缓缓铺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