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19章 笔与旧书里的小记号

岁时予你 第119章 笔与旧书里的小记号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晨光熹微,淡金色的光线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办公室光滑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中还带着夜间的凉意,新开启的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努力驱散着初夏早晨特有的、带着潮气的闷热。

苏念推开厚重的橡木门,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带回音。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墨香和淡淡的咖啡气息,这是她最熟悉的味道。走到自己的工位前,她放下略显沉重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昨晚熬夜修改的论文稿和几本参考书。

他的目光原本是随意地在桌面上扫过,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的视线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一般,突然间就定住了,再也无法移动分毫。

桌角,那支她以为再也找不回来的暗红色钢笔,正安静地躺在那里。笔身是熟悉的沉甸甸的触感,笔帽顶端有细微的磨损痕迹,那是岁月和无数次使用的证明。最显眼的,还是笔杆上那圈浅蓝色的医用胶带,是她多年前怕写字时手滑,笨拙地缠上去的,边缘已经有些毛糙,颜色也褪浅了些,却依然牢固。

昨天下午在陆时砚教授办公室讨论课题时,她记得自己还用这支笔做了笔记。临走时走得匆忙,大概是遗落在了他那张堆满书籍和稿纸的宽大书桌上。她本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找回,甚至已经做好了失去它的准备——毕竟陆教授平日里公务繁忙,未必会注意到这支不起眼的笔。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就像一个安静的孩子一样,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她的桌上,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丝毫的声响,只有那熟悉的轮廓和颜色,在阳光下微微闪烁着。

钢笔旁边,是一个素净的牛皮纸信封,没有署名,封口处仔细地按压过。苏念的心轻轻跳了一下,带着一丝疑惑和隐约的期待,她拆开了信封。

里面是一本硬壳封面的旧书,深蓝色的布面装帧,书脊上的烫金字迹已有些模糊,但依旧能辨认出四个字和作者的名字。是她大概半个月前,一次闲聊中无意提起过的,那本早已绝版、市面上难觅踪影的诗集。

她记得那是在系里的读书分享会后,大家围坐在教研室的沙发上,聊起各自最喜欢的诗集。当被问及最想读却一直没机会读到的书时,听说里面的诗都像是在月光下写成的,可惜早就绝版了。”当时陆时砚就坐在她对面的单人沙发上,端着茶杯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但什么也没说。

她当时只是随口感慨了一句,说完也就忘了。没想到……

书页的边缘泛着均匀的旧黄色,像被时光温柔地抚摸过无数次,散发出一种混合着纸张、油墨和淡淡霉味的独特气息,并不难闻,反而有种沉静的历史感。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空白的纸张上,除了原本可能存在的藏书印,还多了一个极小的、用深蓝色墨水画上去的印记——一颗歪歪扭扭的、线条甚至有些稚拙的草莓。那形状,苏念再熟悉不过,和她平时常吃的那种水果硬糖的包装纸上的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她捏着扉页的指尖微微顿住,盯着那颗小小的草莓,有些出神。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昨晚的画面:陆时砚开车送她回宿舍,车内光线昏暗,只有仪表盘发出幽幽的光。等红灯的间隙,他递过来一颗用银色糖纸包裹的草莓糖,糖纸被他叠得方方正正,边角锋利。她剥开糖纸,将甜丝丝的硬糖含进嘴里,糖纸则被她顺手塞进了大衣口袋……

正恍惚间,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陆时砚端着那个标志性的深褐色陶瓷茶杯走了过来,杯口氤氲着淡淡的热气。他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衬衫的领口挺括,衬得他的脖颈线条更加修长。

经过她桌前时,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顿,视线掠过她手中的书和桌上的钢笔,声音是一贯的平稳低沉,听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笔找到了?诗集……要是喜欢,就送你了。”

苏念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瞬间迸发出的光彩,几乎盖过了从窗户斜射进来的晨曦:“真的送我?陆教授,这……这太贵重了!我之前在网上查了很久,都说这本诗集早就绝版了,二手市场都炒到很高的价格,而且有价无市!”

陆时砚的目光在她因惊喜而格外明亮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落在自己手中的茶杯上,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托一个搞旧书收藏的朋友找的,放我这边也是占地方落灰。”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偶然的、毫不费力的“顺路”。

然而,如果他此刻垂下的眼眸能被苏念看见,或许能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波动。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那粗糙的陶器质感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安定。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本诗集并非来自什么“搞旧书收藏的朋友”。

那是他辗转托了多层关系,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终于打听到一位远在南方小城、早已闭门谢客的老收藏家手中存有初版。他亲自写了长信,措辞恳切地说明借阅复刻的缘由(当然,理由经过了精心的修饰),又耐心等待了许久,才得到对方的应允。收到书后,他连夜联系了相熟的专业人士进行高精度的扫描和仿旧处理,力求还原初版的神韵。而扉页上那个小小的草莓印记……更是他昨晚独自在书房,对着苏念常吃的那种糖的糖纸图案,用废纸练习了十几次,直到手腕发酸,才最终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在诗集扉页上落笔。画完最后一笔时,他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比完成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还要紧张。

苏念自然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曲折。她满心欢喜地抱起诗集,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指尖珍惜地划过封面。她随意地翻动着书页,泛黄的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秋叶的低语。忽然,在靠近中间部分的某一页,她发现夹着一张淡黄色的便签纸。

拿起便签,上面是他熟悉而清隽有力的钢笔字迹,抄录着一句诗:“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诗句的末尾,画了一个纤细的小箭头,指向诗句旁边书页的空白处,那里还有一行更小的字:“念:此处意境,像你上次说的夜市灯笼。”

一股暖流猝不及防地涌上苏念的心头,直冲眼眶。她想起大概一个月前,系里组织了一次晚间的学术沙龙,结束后时间尚早,她和几个同学,还有陆时砚,一起步行回学校。路过一个热闹的夜市,五彩斑斓的灯笼挂满了整条街,光影摇曳,人声鼎沸。当时她指着那些在夜色中闪烁、透过繁密枝叶洒下斑驳光点的灯笼,曾随口对身旁的陆时砚感叹:“陆教授,您看,这些光点,好像月光从树叶缝隙里漏下来的样子,不过比月光热闹,是人间烟火气的月光。”

她当时只是随口一说,说完也就忘了。没想到,他不仅记住了,还在这本他精心寻来的诗集中,找到了意境相通的诗句,并特意标注出来给她看。

她抬起头,望向不远处正在低头整理教案的陆时砚。清晨的阳光正好越过窗棂,在他浓密的黑发上镀了一层浅金色的光边,让他平日里显得有些冷硬的侧脸线条,此刻看起来异常柔和。他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纸张,长而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苏念的脑海里,又闪过昨晚车里那颗草莓糖的甜味,和他叠得整整齐齐的糖纸。一种难以言喻的、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心间弥漫开来,她的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一个清晰的弧度,声音轻柔却带着明显的笑意:“陆教授,”她唤他,“这本诗集,我真的很喜欢,非常谢谢您。”

陆时砚闻声抬起头,恰好撞进她含笑的眼睛里。那双眼眸清澈明亮,里面映着他的影子,还有毫不掩饰的喜悦和感激。他的喉结不受控制地轻轻滚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避开了她过于直接的目光,重新低下头,用比刚才更低沉的声音回了句:“喜欢就好。”唯有他自己能感觉到,耳根处微微升起的、不正常的温度。

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适时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里短暂的静谧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暧昧。同事们陆续回来,办公室渐渐变得嘈杂。苏念小心地将诗集和钢笔收好,心情雀跃地抱着自己的水杯,打算去茶水间接点热水。

刚走到茶水间门口,就和正要出来的林薇打了个照面。林薇是学院新来的行政助理,性格活泼,消息灵通,最重要的是,她是陆时砚的亲侄女。林薇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看到苏念,笑着打了声招呼,目光随即落在苏念腋下小心夹着的那本诗集上。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她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苏念姐!这……这不是我小叔……就是陆教授,他前阵子跟疯了似的到处托人找的那本绝版诗集吗?我记得他为了这本书,差点跑断腿,电话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好不容易弄到手后,宝贝得跟什么似的,连我想摸一下都不让,就放在他书柜最显眼的位置供着!怎么……怎么到你手里了?”

苏念愣住了,低头看着怀中诗集的封面,指尖不由自主地抚过扉页的位置,那里藏着那颗歪歪扭扭的草莓。林薇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原来他说的“托朋友找的”、“放我这也是落灰”,全都是彻头彻尾的、温柔的谎话。那本他视若珍宝、费尽心力才得来的书,他就这样轻描淡写地送给了她。还有那颗草莓……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号。

心跳,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随即又像是要补偿似的,剧烈地鼓动起来,撞击着胸腔,发出咚咚的声响。一股更加强烈、更加复杂的情感淹没了她,有震惊,有感动,还有一种她不敢深究的、隐秘的欢喜。

她抱着诗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室内已经恢复了工作的常态,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同事间的低声交谈混杂在一起。陆时砚的位置离她不远,他正对着电脑屏幕,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侧影依旧挺拔而专注。

苏念坐回座位,轻轻地将诗集放在桌面上,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她拿起那支失而复得的、缠着浅蓝色胶带的钢笔,拧开笔帽,深蓝色的墨水在笔尖蓄势待发。她翻到诗集的最后一页,空白的衬页上,她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一笔一画地,用和扉页那颗草莓相似的、带着点生涩的笔触,也画下了一颗小小的草莓。

画完后,她端详了片刻,在旁边写下了一行清秀的小字:“赠陆老师,谢谢你的‘顺路’与‘碰巧’。”

搁下笔,她看着那颗并排的、一大一小、一拙一巧的草莓,和旁边那行含蓄的话语,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羞涩和甜蜜的笑容。窗外的阳光更加明亮了,暖融融地照进来,连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充满希望的光边。

这个清晨,因为一支笔,一本旧书,和两个心照不宣的小记号,变得格外不同。苏念轻轻摩挲着书页,感受着纸张的纹理,忽然注意到书页边缘有一些极细微的铅笔标记,几乎淡得看不见。她凑近仔细辨认,发现那是一些阅读时的批注和记号,笔迹与陆时砚平日里的刚劲字体不同,显得更加随意和私人。

她一页页地翻看着,像是在窥探他阅读时的思绪。有些诗句下面划着淡淡的线,旁边偶尔会有一两个字的注脚:“妙”、“确”、“存疑”。在某一页的角落,甚至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号,墨迹很淡,像是随手画下又急忙擦去。

苏念不禁想象着他阅读时的样子:也许是在深夜的书房里,台灯洒下温暖的光晕,他戴着那副金丝边眼镜,手指轻轻划过这些诗句,时而颔首,时而蹙眉。那时的他,褪去了白日里的严肃和距离感,只是一个纯粹的、与文字对话的读者。

她的目光落在其中一首诗上,诗的标题是《夜行》。旁边有一行极小的铅笔批注:“似可与苏生日前所论之夜市光影相参看。”她的心跳忽然加快了几分——“苏生”,这是在说她吗?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苏念抬起头,看见陆时砚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叠文件。“苏念,”他的声音平静如常,“下午的研讨会材料,你先看一下。”

她连忙起身接过文件,注意到他的目光在她桌上的诗集上停留了一瞬,又迅速移开。“谢谢陆教授,”她说道,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柔软,“我正在读您送的诗集,真的很美。”

陆时砚微微颔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我。”说完便转身离开,步伐依旧稳健,但苏念似乎捕捉到了他耳根处一闪而过的微红。

她坐回座位,继续翻阅诗集,发现越往后,批注越多越详细。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甚至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讨论这首诗与当代社会的关联。笔迹明显是陆时砚的,但比平日更加潦草,像是思维奔涌时的急速记录。

午休时分,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苏念从抽屉里取出便当,却没什么胃口。她的注意力完全被这本诗集吸引,一页页地翻看着,不时对照着陆时砚的批注,试图理解他阅读时的思路。

在某一首描写星空的诗旁边,他写道:“天文学与诗意的完美结合。可推荐给苏念,她曾对天文摄影感兴趣。”苏念怔住了。那是大半年前,她偶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到自己喜欢天文摄影,但因为工作和学业的压力,已经很久没有拿起相机了。没想到这样随口的一句话,他也记得。

她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一种微妙的情感在胸腔中蔓延。这不是她第一次注意到陆时砚记得她那些看似随口的言论和喜好。从她喜欢的茶叶品牌,到她对某些文学流派的偏好,甚至是她无意中提到的想读的书目——他似乎都在默默地记下,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给她一个惊喜。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办公室,为一切镀上了温暖的光泽。苏念抬起头,望向陆时砚的办公桌。他正在专注地工作,侧脸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立体。她注意到他偶尔会无意识地转动左手无名指上的一个简单的银戒——这是她很久以前就注意到的习惯,但从未问过其来历。

就在这时,陆时砚忽然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苏念感到一阵慌乱,急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文件,脸颊却不自觉地发热。等她再次偷偷抬眼时,发现陆时砚已经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但她注意到,他的耳根似乎比刚才更红了一些。

下班时分,苏念小心地将诗集收进帆布包,打算带回家继续阅读。当她路过陆时砚的办公桌时,他叫住了她:“苏念。”

她转过身,看到他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这些是你上次请我帮忙修改的文章,”他说着,将文件夹递过来,“写得很好,我只做了少量批注。”

苏念接过文件夹,注意到它的重量比预期要沉。回到自己的座位,她忍不住打开查看。果然,几乎每一页都有详细的批注和建议,用他那熟悉的刚劲笔迹写成。最后甚至附上了一张便条,推荐了几本可能对她研究有帮助的参考书。

她轻轻摩挲着那些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抬头时,发现陆时砚已经收拾好东西,正准备离开办公室。在门口,他停顿了一下,似乎犹豫着什么,但最终只是简单地道了声“明天见”,便转身离去。

苏念坐在逐渐空荡的办公室里,窗外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片橘红。她取出那本诗集,再次翻到扉页,看着那颗歪歪扭扭的草莓印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有些心意不需要言语来表达,它们藏在细节里,藏在那些看似偶然的“顺路”和“碰巧”中,就像这本旧书里的小记号,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和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