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57章 园中经纬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57章 园中经纬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省亲的喧闹与荣光,随着贵妃銮驾的离去而渐渐沉淀。

大观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这份宁静之下,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

元春的定名与盛赞,如同给这座园林注入了灵魂,也让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华丽的省亲别墅,更成为了园中居住的少男少女们可以尽情挥洒才情的天地。

这日,探春坐在秋爽斋的窗下,面前铺着一张粗略绘就的大观园布局图,晓翠堂上调来的丫头侍书在一旁磨墨。

她目光灼灼,手指在图上几处地点缓缓划过,心中盘算已定。

恰逢宝钗带着莺儿过来探望,见她这般情状,便笑道:“哟,我们三姑娘这是又要有一番大作为了?”

探春抬头,见是宝钗,忙起身让座,眼中光华流转:“宝姐姐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想与你并大嫂子商议。”

她也不迂回,开门见山,“省亲事了,这园子空着也是空着,老太太先前便有让咱们学着理事的意思。

我想着,何不借此机会,将园中这些山石林木、田埂水泊都利用起来?

一来不至于荒废了这好景致,二来,也能为府里……或者说,为咱们自己,开辟些新的进益路子,岂不两全?”

宝钗闻言,神色一动,放下茶盏,认真看向探春:“三妹妹此言,正合我意。只是,此事关乎园务,牵涉颇多,需得有个章程,禀明了老太太、太太们才是。”

“这是自然。”探春点头,“我已思量了几日,有了个粗略的想法,正想请姐姐和大嫂子一同参详,拟个详尽的条陈上去。”

当下,探春便让侍书去请李纨。

不多时,李纨带着素云过来,闻听探春之意,她素来怕事,初时有些犹豫:“这……咱们闺阁女儿,料理些针黹女红便罢了,这经营园务,只怕于礼不合,也恐下人们不服管束。”

探春却道:“大嫂子此言差矣。咱们并非要像外头男人那般抛头露面,不过是管内里的事。老太太常说要咱们多历练,这便是极好的历练。

再者,园中事务,终究是咱们自己最上心。若事事依赖外头管事嬷嬷,只怕弊端丛生,反而不美。咱们只需立下规矩,定下章程,让下面的人按章办事,有何不可?”

宝钗也从旁劝道:“珠大嫂子,三妹妹说得在理。咱们只是拿个主意,定个规矩,具体跑腿办事自有下人。况且,此事若成,于公于私皆有裨益,老太太、太太想必也是乐见的。”

李纨见她们二人意志坚定,且想想若能有些进项,自己带着贾兰日子也能更宽裕些,便也不再反对,点头应承下来。

于是,由探春发起,宝钗附议,李纨掌总,“大观园项目组”便在这秋爽斋内悄然成立。

探春又提议将迎春、惜春也请来,各有职司,免得她们觉得被冷落。

迎春算学尚可,便让她帮着核对账目;惜春精于书画,便让她负责记录园景变化、绘制物产图样。

便是黛玉,也因其心思玲珑,被邀请为“顾问”,遇有不决之事,可请她参详。

众人齐聚后,探春命人关了院门,首次“项目组”会议便在这略显肃穆又带着几分激越的气氛中开始了。

探春立于桌前,目光扫过在场诸人,声音清越,条理分明地将心中酝酿已久的方案和盘托出:

“既蒙姐姐们信重,推我来说这头一篇话,我便斗胆陈情。我以为,料理这园子,不能像以往那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得有个‘顶层设计’。”

她用了贾母偶尔提及的新词,众人虽觉新奇,却也大致明白其意。

“何为顶层设计?便是要先立下规矩方圆。其一,园中所有产出,无论花果、鱼虾、田亩所出,皆需登记造册,明确归属。

是归入公中,还是留作园内使用,需得事先定下章程,避免日后纷争。此乃‘定分止争’。”

“其二,不可全面铺开,贪多嚼不烂。我意‘试点先行’,先选一两处见效快、管理简便之处着手。”

她手指点向图上一处,“譬如蘅芜苑,宝姐姐那里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香气异于寻常,若能采集炮制,制成香囊、香饼、甚至头油面药,岂非雅致又实用?

再如,稻香村本就模仿田舍,有大片空地,除了现有花木,可否辟出一块来,试种些家常菜蔬,或是……祖母前些时日提过的,那种产量极高的番薯、玉米?若能成,不仅园里吃用新鲜,多了的或可供给厨房,或可……另作他想。”

“其三,便是‘利益共享’。园中出息,若全归公中,只怕打理之人少了积极性。我意,除上缴公中部分外,当按劳分例,给予具体经手操办的婆子、丫鬟们一定的分成,如此,她们才会真正上心,而非敷衍了事。”

“其四,咱们这园子,终究与那寻常田庄不同,要有‘文化引领’。”

探春说到此处,眼中光彩更盛,“譬如,咱们的诗社、画舫,未尝不可有限度地对交好之家开放,收取些许费用,以文会友,既扬了名声,亦能有所进益。这便叫‘以文养园’。”

这一套结合了现代管理思维的完整方案,从宏观架构到微观执行,从利益分配到文化提升,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直听得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目瞪口呆,便是黛玉,也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眸中露出激赏之色。

宝钗认真听完,沉吟片刻,方缓缓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温和:“三妹妹这番筹划,思虑周详,魄力惊人,实在是令姐姐佩服。这‘兴利’之法,已堪称完备。只是……”

她话锋微转,看向探春:“我在家时也曾帮着母亲料理些琐事,深知当家之难,往往不在于‘开源’,而在于‘节流’。故而我想,咱们既要‘兴利’,更需‘节用’。”

探春挑眉:“宝姐姐请详言。”

宝钗道:“园中一旦经营,必有出入账目。若账目不清,管理不善,只怕兴利所得,反不够填补漏洞,徒劳无功。此其一。

其二,也是更要紧的,‘节用’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何处?难在人心。若管事的与底下做事的人不是一条心,你这里想着节省,她那里变着法儿地浪费甚至贪墨,便是立下再严的规矩,也是防不胜防。”

李纨听得连连点头:“宝丫头说的是正理。历来管家,最难便是管人。”

宝钗微微一笑,继续道:“故而我认为,‘节用’的根本,在于‘同心’。如何能让上下同心?除了三妹妹所说的‘利益共享’,让她们得着实惠外,咱们自己,也得有些能灵活支取,不必事事禀报公中的银钱。”

她看向探春,目光恳切而睿智:“我提议,园中出息,除上缴公中和分给下人的,可再留出一部分,不归入公中账目,单独立账,作为咱们园内姐妹们的‘活动基金’。”

活动基金?

探春若有所思。

“正是。”宝钗解释道,“这笔钱,专用于咱们园内之事。

譬如,诗社要买纸笔、备茶果,不必再去公中支领,看人脸色;又譬如,哪个姐妹生辰,或是年节下,想额外置办些点心、给身边得用的丫鬟们做几件衣裳当节礼,皆可由此支出。

如此,咱们行事便宜,底下人得了额外赏赐,也必更加尽心尽力。这看似花了钱,实则是用在了刀刃上,凝聚了人心,促进了‘节用’。

总好过事事卡得死紧,反倒生了怨怼,暗地里浪费更多。不知三妹妹以为如何?”

探春听完,双眸亮得惊人,猛地一击掌:“妙啊!宝姐姐此言,真真是点睛之笔!‘兴利’不如‘节用’,‘节用’根本在‘同心’!这‘活动基金’之设,正是凝聚人心、激发能动性的绝佳妙法!如此,咱们这项目组,才算真正有了魂,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了!”

她激动地拉住宝钗的手:“姐姐果然思虑周全,探春受教了!”

李纨也觉此法甚好,既能方便她们姐妹,又能惠及下人,实是两全其美。迎春、惜春虽不甚明了其中关窍,但听说能自主支取银钱办诗社、做节礼,也觉是好事。

便是黛玉,也难得地开口,唇角含着一丝浅笑:“宝姐姐此法,深得中庸之妙,不偏不倚,恰能调和上下。看来咱们这‘大观园项目组’,日后少不了宝姐姐这位‘财神爷’坐镇了。”

一语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探春当即拍板:“既如此,咱们便依此拟定详细章程。首期,便以蘅芜苑的香草香料、稻香村的田亩试种为试点。

宝姐姐,蘅芜苑之事,少不得你多费心。稻香村那边,还需大嫂子和我多去看看。

二姐姐负责核对两处初期的账目,四妹妹便劳烦记录物产情状。林姐姐嘛,”她笑着看向黛玉,

“便请你为我们这宏图大业,起个响亮的名目,再拟一篇锦绣文章,陈情于老太太、太太面前,如何?”

黛玉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也不推辞,只莞尔道:“三妹妹吩咐,敢不从命?”

一时间,秋爽斋内气氛热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细节,完善方案。

一份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的《大观园项目组运营计划书》很快草拟成型。

探春与宝钗亲自拿着计划书去回禀贾母。

荣禧堂内,贾母仔细地翻阅着那份墨迹未干的计划书。

她越看,心中的惊讶与赞赏便越深。

作为穿越者林曦,她自然知道探春有治世之才,宝钗有经济之能。

但亲眼看到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女,在没有任何现代管理知识灌输的情况下,能提出如此系统、务实且充满前瞻性的方案,她依然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顶层设计明确了组织架构和权责,避免了混乱;

试点先行控制了风险,积累了经验;

利益共享(尤其是宝钗补充的“活动基金”)抓住了激励机制的核心,堪称古代版的“股权激励”或“绩效奖金”;

而试图通过经营来彰显园子的文化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引领的雏形。

这些红楼女儿们的才智,若生在现代,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精英!

然而,欣慰之余,她也必须考虑现实的限制。

她放下计划书,看向面前两位目光炯炯的少女,温和地开口:“好,很好。能看到你们有这般志气和才干,我心中甚是欣慰。这方案思虑周详,尤其是宝丫头提出的‘同心’之说,更是深得我心。”

探春和宝钗心中一喜。

但贾母话锋微转:“只是,有一件事,你们还需斟酌。这园子,毕竟是贵妃省亲的行宫,代表着天家的脸面。若公然对外开放经营,无论是以文会友还是售卖物品,都恐惹人非议,授人以柄。届时,不仅于你们名声有碍,若传入宫中,只怕对娘娘亦是不利。”

探春和宝钗闻言,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冷静下来。

她们只想着兴利,却忽略了这最要紧的一层。

是啊,省亲别墅,岂是寻常园林可比?

贾母将她们的失望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不过,你们这‘兴利’之心,‘同心’之策,却不可因此埋没。我另有个想法,或许可行。”

两人立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贾母。

“既然园子本身不宜对外开放,我们何不将园子里的‘雅趣’、‘才情’传播出去?”贾母缓缓道,“你们或可同时成立一个‘大观园报刊’。”

“报刊?”探春和宝钗对视一眼,皆是疑惑。

“不错,”贾母解释道,“便是将园中姐妹们的诗词佳作、书画小品、乃至管理园圃的心得、制作的香方食谱等等,遴选精良者,汇编成册,定期刻印。

既可赠送亲友故旧,彰显我贾府文采风流,家风清正;亦可……在相熟的文人墨客、官宦之家中小范围流传,或收取些许成本费用。

如此,既不损天家体面,又能扬名获利,更能将我们园中的‘文化’推广出去,岂不比单纯开放园子更妙?”

这一番话,如同在探春和宝钗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是啊,园子的实体不能轻易示人,但园子里的文化产出却可以!

这“报刊”之策,既风雅,又安全,还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本预期的效果!

贾母看着她们恍然又兴奋的神情,笑道:“这办报刊,初始也需要些投入。我便从我的体己里,再拨付五百两银子,与你们那项目组做启动资金。如何运作,你们自行斟酌。”

五百两!这可不是小数目!

探春和宝钗又惊又喜,连忙起身拜谢:“多谢祖母(老太太)支持!”

带着贾母的肯定、拨付的银两以及那画龙点睛的“报刊”之策,探春和宝钗满怀信心地回到了大观园。

项目组的首次正式会议,在秋爽斋紧锣密鼓地召开。

详细的章程被制定出来,人手被分派下去,蘅芜苑的香草和稻香村的试验田很快便动了起来。

一股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气息,开始在这座被誉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中悄然滋生。

少女们的才情与抱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贾母站在荣禧堂的廊下,仿佛能听到从那园墙之内传来的,不仅仅是往日的笑语,更有一种奔向未来的、坚实的脚步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