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56章 凤藻深寒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56章 凤藻深寒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腊月里,年节气氛渐浓,而整个荣国府乃至宁国府,却为着一件天大的喜事——贤德妃元春省亲——而绷紧了弦,上下忙碌,洒扫庭除,妆点灯彩,不敢有丝毫懈怠。

贾母坐镇荣禧堂,听着王熙凤、探春并阖族管事媳妇们一日数次的回禀,心中却无多少喜意,反倒沉甸甸的。

她深知这看似泼天富贵的省亲背后,是元春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苦苦挣扎换来的片刻荣光,更是原着中贾府倾覆的导火索之一。

奢靡过度,授人以柄;骨肉相见,却如隔山海。

“凤姐儿,”贾母打断王熙凤关于采买海外珍奇陈设的兴致勃勃的汇报,“此番接驾,一切仪程依制而行,不可逾越。

陈设用度,务求雅致洁净,不必一味追求金玉满堂,那等暴发户的做派,非诗礼簪缨之族应有之气度。重在……让娘娘感受到家中温情,骨肉团圆之乐,明白吗?”

王熙凤是何等机变之人,立刻品出了贾母话中深意,联想到近日府中节俭之风和远离北静王的决策,心头一凛,忙笑道:“老祖宗放心,孙媳省得。定叫娘娘既感天家恩荣,又沐家园暖意,绝不会让人挑了错处去。”

贾母颔首,又对探春道:“三丫头,园中各处你多费心,一应布置,以你姐妹兄弟平日居住时的雅趣为本,不必额外大肆铺张。”

探春恭声应下:“是,祖母。园中匾额皆是宝玉并我们姐妹平日偶拟,虽不工整,却也有一番天然意趣,届时请娘娘品评指点,想必更觉亲切。”

贾母看着她沉稳干练的模样,心中稍慰。

改革已初见成效,至少府中有了探春这样能担事的后辈。

……

正月十五,夜幕初垂,华灯竞上。

当贵妃的仪仗浩浩荡荡抵达敕造荣国府时,但见府门内外张灯结彩,仆从如云,井然有序,气象森严。

然而,细看那灯彩,并非全是金箔银线,更多是巧手扎就的各色琉璃、纱绢宫灯,别具匠心。

那陈设的古玩盆景,也多见清雅之趣,而非一味堆砌金玉。

前来迎接的贾政、贾蓉、宝玉等男丁,以及王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女眷,皆按品大妆,恭敬跪迎,场面宏大庄严,却并无那种令人窒息的奢靡之感。

版舆入门,太监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但见元春身着妃嫔礼服,头戴珠冠,在宫娥彩女的簇拥下,缓缓行来。

她面容较入宫前丰腴了些,眉宇间却凝着一股化不开的沉郁,唯有在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亲人时,那沉郁才稍稍融化,眼底泛起激动的泪光。

行过繁复的君臣之礼,元春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满眼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尤氏、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元春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娘家一会儿,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觉又哽咽起来。

随即元春更换常服,启程往大观园游幸。

当她踏入那座专为省亲修建的别墅园林时,眼中不禁流露出真正的惊艳。

但见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水萦绕,花木扶疏。

虽是冬季,松柏苍翠,梅花吐艳,加之巧设的溪流并未完全封冻,潺潺水声更添生气。

各处景致皆悬挂着匾额对联,文采斐然,意境高远。

“好一处洞天福地!”

元春赞叹,逐处游览,一一问及匾额出处。

贾政忙躬身回道:“此乃宝玉并家中姊妹们闲暇时胡乱拟就,有辱娘娘圣目。”

元春行至一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上悬匾额曰“怡红快绿”。

她点头笑道:“‘怡红院’,这名字起得贴切,鲜艳妩媚,是宝玉的手笔了?”

宝玉忙上前应了。

元春又问功课起居,见宝玉比先竟略丰润了些,言谈间虽仍不脱稚气,却无往日那般顽劣懵懂,心中稍安。

又至一处,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匾上题着“潇湘馆”。

元春便问:“这是哪位妹妹的居所?清幽绝俗,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黛玉轻声答了。

元春看她气质灵秀,风流袅娜,心中便有几分喜爱,道:“果然人如其境。”

一路行去,“蘅芜苑”的异草清香,“稻香村”的田家风范,“秋爽斋”的阔朗大气,“蓼风轩”的自然野趣,“藕香榭”的水阁清音……

各处景致与题名相得益彰,竟无一处不佳。

元春越看越是喜欢,盛赞道:“难为他们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才情巧思,将园子点缀得如此雅致脱俗。这些匾额都好,不必再改,便以此定名罢!”众人忙谢恩。

元春强抑激动,命笔砚伺候,亲搦湘管,为大观园正殿赐名“顾恩思义”,又为园总题“大观园”二字,并命弟妹们将先前所题之咏也都录出,自己品评一番。

贾母在一旁看着,心中亦是感慨。

这大观园,终究是建成了,却非以掏空家底为代价。

园中这些聪慧的女儿,她们的才情本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非困于一方庭院,最终零落成泥。

元春……

她看着那身着华服,眉宇间却难掩疲惫与谨慎的孙女,深知她在原着中那“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悲惨结局。

那不仅是家族的悲剧,更是一个女子在权力绞杀下的无力与凋零。

不过,既然她来了,就决不能让元春再走上那条路!

宴席设于正殿,自是觥筹交错,礼仪繁琐。

又有贾府为元春准备的戏班演出,一出出皆是称颂圣德、团圆喜庆的剧目。

席间,元春与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说了些宫中起居、圣上恩典的话,又与宝玉及众姊妹问了功课、女红,赏了礼物,一派天伦和乐景象。

然而,贾母敏锐地察觉到,元春那得体的笑容背后,藏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忧虑。

宴毕,撤去残席,元春命众姊妹并宝玉可自去园中玩耍,只留贾母、王夫人二人至殿后暖阁中说话。

一众执事太监宫女皆被屏退,只留两个元春从宫中带出的心腹宫女在门外伺候。

门扉一关,隔绝了外间的喧嚣。

元春再也维持不住那端庄威仪的贵妃姿态,未语泪先流,起身便要向贾母和王夫人行家礼。

“祖母!母亲!”她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委屈与疲惫。

贾母与王夫人慌忙起身搀住,三人执手,泪眼相对。

“我的儿,在宫里可是受了委屈?”王夫人心如刀绞,捧着女儿的脸,泣不成声。

元春倚在母亲怀中,泪落如雨,泣道:“那宫里……哪里是人待的地方!表面上一团和气,底下却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

周贵妃仗着育有皇子,屡屡挑衅;吴贵妃家世显赫,拉帮结派;底下那些嫔妃、贵人,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

今日你弹劾我父兄,明日我构陷你家人……孙女在宫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无一日安眠!”

她抬起泪眼,看向贾母,眼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祖母,孙女虽位列妃位,却无子嗣傍身,圣眷……圣眷也并非独厚于我。有时,孙女真不知该如何自处,生怕行差踏错,不仅自身难保,更会带累家族……”

贾母听着元春的哭诉,看着她消瘦的面庞和眼底深藏的惊惧,心中阵阵抽痛。

这就是原着中那个昙花一现,最终在宫廷倾轧中香消玉殒的贾元春!

她紧紧握住元春冰凉的手,目光沉静而有力,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娘娘,你的难处,老身与你母亲,如何不知?只是,眼泪解决不了问题,恐惧只会让敌人更加猖狂。”

元春止住哭泣,抬眼望着祖母,仿佛在寻找主心骨。

贾母直视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记住祖母今日的话。在宫里,不要去争,不要去抢。”

元春和王夫人都是一怔。

不争?

在那吃人的地方,不争如何立足?

贾母看出了她们的疑惑,缓缓道:“不争,不是让你任人欺凌,束手待毙。而是让你,跳出她们争宠夺利的那摊浑水。

你的目光,不要盯着那些妃嫔,要牢牢盯着两个人——皇上,和皇后娘娘。”

“皇上?”元春喃喃道。

“对,皇上。”

“你是皇上的妃子,你的荣辱兴衰,系于皇上一身。揣摩圣意,想皇上之所想,忧皇上之所忧。

但切记,莫要妄图以美色、小意固宠,那是下乘。你要让皇上觉得,你懂事,识大体,顾大局,心系皇家,而非一己私利。

譬如此次省亲,府中裁减用度,便是体恤皇上为国操劳、不欲奢靡之心。”

元春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贾母继续道:“其次,便是皇后。皇后是后宫之主,名正言顺。你紧跟着皇后,恪守妾妃之礼,凡事多请示,多汇报,绝不逾越。

皇后稳,则后宫稳;你紧跟皇后,便是维护后宫稳定,皇上才会觉得你是个安分、可靠之人。

那些争宠的,看似风光,实则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成了皇后的眼中钉,其他妃嫔的活靶子。

你安安分分,不结党,不营私,不掺和那些是非,皇上和皇后,自然会看在眼里。这,便是‘不争是争’!”

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浇灭了元春心中的焦灼与慌乱!

她入宫多年,被卷在争斗的漩涡里,只觉四周皆是敌人,处处都要防备,却从未想过这样一条看似保守,实则蕴含大智慧的路子!

是了,她无子,娘家势力也在调整收缩,去争那些镜花水月,不如牢牢抱住帝后这棵大树。

帝后若稳,她便稳。

只要她安安分分,不授人以柄,那些想拿她做文章的人,自然无从下手。

元春恍然,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她看着贾母,眼中充满了信服与感激:“祖母……孩儿明白了!多谢祖母指点迷津!”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孩儿知道日后该如何自处了。定当谨记祖母教诲,明哲保身,不负家族期望。”

她看向贾母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依赖。

这位年迈的祖母,在她最彷徨无措的时候,给了她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明晰的路径。

王夫人也听得呆了,她只知道担心女儿,却从未想过这般深远的道理。

贾母看着元春眼中重燃的光彩,心下稍安。

她无法改变元春身在宫中的事实,但至少,可以给她指一条相对安全的路。

紧抱帝后大腿,不参与争宠倾轧,或许能最大程度地保全她,至少,能拖延乃至避免那场“虎兕相逢”的灾祸。

她拍了拍元春的手,温声道:“明白就好。在宫里,保护好自己,便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家里的事,有老身和你父亲母亲,还有你琏二哥哥他们,不必过分忧心。记住,贾府,永远是你的后盾,但决不会成为你的拖累。”

这深宫之路固然艰难,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守的原则,总好过在惊涛骇浪中盲目挣扎。

母女祖孙又低声细语了许久,直至宫人催促,元春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再次出现在人前时,她依旧是那位雍容华贵的贤德妃,只是眉宇间那份隐忧,已被一种沉静的坚韧所取代。

省亲的时辰已到,元春含泪登舆,仪仗逶迤而去。

贾府众人跪送,直至那煊赫的仪仗消失在长街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