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57章 私人赞助,郑学设立奖学金(2)

郑玄转身注视着张梁,目光灼灼,“此法既是你所倡,条陈细则便由你来拟定。然需立约三章:其一,所有捐资用途明细,每月张榜公示;其二,评选奖项务必公允,不得徇私;其三,若有富者子弟入学,须与寒门同试,不得特殊。”

张梁郑重行礼,“弟子这就草拟具体章程,三日内呈请老师过目。”

“不必如此急切。”郑玄温言说道,“稍后让成国与子尼,带你与学堂众人一见。你在岳之阳的声名在外,来了学堂若是不与学子们相见,反倒不妥,恐引人多想。”

“唯!”

……

院子里,数十位学子席地而坐,正在诵读诗书,见张梁随着刘熙、国渊几人走近,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刘熙朗声介绍道,“这位便是张梁张公子,自冀州游学而来的。前些时日,崔季珪带回几本《在岳之阳诗文集》、永字八法用笔法则,以及我等近来所用留侯纸,皆出自张公子之手。诸位若有兴致,不妨与他切磋学问。”

一位二十来岁的学子率先起身,拱手见礼,“在下程秉,字德枢,久闻公子之名,今日得见,方知公子竟如此年少有为。”

“德枢兄客气了。”张梁拱手还礼。

程秉问道,“敢问公子,董子以治《春秋》为主业,力倡‘春秋大一统’之要义,不知公子对此有何见解?”

董子,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根基,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内核,将宗教天道与阴阳五行融合,并吸收法家的权术思想、道家的宇宙论及阴阳家的灾异学说,构建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让儒学成为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主流思想。

死后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到了白居易时代,就讹传成了虾蟆陵,就是京城琵琶女的家--“家在虾蟆陵下住” 。

张梁侃侃而谈,“《春秋》所谓大一统,非独疆域统合,更是政令、思想、民族与文化之交融一统。然教化之道,贵在兼容并蓄……”

他先盛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深远智慧,继而借古论今,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今日我辈既承先圣遗志,亦当怀远播王化之志。四海之外,犹有万千生民未沐汉风。若得机缘,我愿与诸君同行,不仅读万卷书,更当行万里路--将圣贤之道传布四方,使我大汉德泽广被,声教远播。”

“宣帝定胡碑有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在下愿与诸君复此荣光!”

一番谈经论道的对答引得满堂注目,又有人问起诗赋与书法之道。

张梁谦和一笑,“诗文本为余事,乃是小道,不足挂齿,今日便不提诗文。郑学以研习经学为主,经世致用为本,在下倒是心有所感。”

说着他提笔蘸墨,在留侯纸上挥毫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笔锋一转,又写下三行苍劲大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满堂学子目睹这般气象,无不心折。

刘熙注视着纸上的文字,向国渊递了个眼神,他会意地离席来到内室。

郑玄正在内室品茗注经,见国渊来报,得知了张梁写的这三幅字,便让他将墨宝与张梁一起带来。

他细细端详那副对联,沉吟道,“三郎,此联意境虽佳,然过于显露锋芒,此时悬挂恐非适宜。”

郑玄的目光移到那三句箴言之上,他指尖轻叩案几,“这三句话气象恢宏,然老夫观之,似有意犹未尽之感?”

张梁恭敬应道,“老师慧眼如炬,明察秋毫之末。其后还有一句,‘为万世开太平’,然弟子思及时局,恐招非议,故不敢尽书。”

这话里,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格局。郑玄看着眼前这位年仅十五的少年,但见他目光澄澈却深不见底。

一缕忧思却悄然浮上他的心头。此子胸中所藏,不知究竟是何等天地?今天收他为徒,他日也不知究竟是福还是祸?

郑玄轻叹一声,将纷乱的思绪压下。禁锢在家中已经快十年,也没有太多更糟糕的事情了。

“三郎,季珪此前回报,你将在十五左右赶到,因此不少远道而来的弟子尚未赶到高密。你且在此多住几日,届时可选数人随你同往曲阳,躬行实践。”

张梁点头应唯,多等几日对他而言不是问题,赞助与奖学金的章程需要完善,学堂改建所需的材料也要仔细核算,这些事务即便花费三五天,也未必能全部妥善解决。

午时正刻,学堂里的钟声被敲响,伙夫前来学堂,请诸生前往饭堂用膳。

学子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诧异之色--学堂数年以来,都只供应朝食与哺食,今日竟破例增设昼食,不由得纷纷将目光投到张梁身上。

刘熙见状说道,“此乃张公子见学堂清苦,特捐赀财增设昼食,此后日日如此,每日午时都会供膳,每三日还会供应一次肉羹。。”

众人放下手中书卷,向张梁拱手相谢。

走进饭堂,只见每张食案上都摆着热气腾腾的黍米饭和时令菜蔬,更有难得一见的肉羹。

饭堂内先是一静,随即响起阵阵感叹。

一位儒服上打着补丁的寒门学子端起汤碗,朗声道,“谨以羹汤,谢张公子义举!”

话音刚落,一众学子纷纷举碗相敬。

张梁起身还礼,“诸位与康成公安贫乐道,一心向学。在下不过略尽绵薄之力,惟愿诸君他日成为栋梁之材。”

……

午后,张梁下了个运输订单,让系统车队前来高密接收简牍;又偷了个懒,花了二十积分,从系统兑换了学堂赞助与奖学金的章程,与一份三层教学楼的设计图,请了学堂中精通术算的学子协助核算建材数量。

誊抄好章程后,张梁找到了赵雷与赵云。

“两位赵兄弟,我准备为郑学兴建教学楼与门楼,明日烦请二位前往朱虚县寻访管亥。管氏以造船为业,麾下木匠与良材俱备,若能请得他们派遣工匠前来,建造工程定当事半功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