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54章 登门投帖,拜师大儒郑康成(3)

郑玄问道,“新粮秋收,不知在何时?”

张梁恭敬答道,“回禀郑师,**月间便可收获。”

他指了指国渊手中的种植指南,“具体时令与要领,种植之法中都有详载,子尼师兄阅后便知。”

郑玄点点头,“如今六月将半,子尼,过些时日你便随三郎同往曲阳,亲眼看看这些作物。”

张梁注意到郑玄改口叫自己三郎,想来拜师问题是不大。

正在翻看种植指南的国渊唯唯应是--这位日后在曹魏阵营主持屯田的能臣,对高产作物展现出极大热忱,恨不能立时启程,马上见到实物。

郑玄转头嘱咐崔琰,“季珪,你去外间察看四周,莫让闲人近前。”

崔琰领命而出,与赵雷赵云两人将房前屋后都仔细巡查了一遍。

等到崔琰回报四周清净无人后,郑玄神色一肃,对刘熙与国渊道,“三郎之诗文书法,此前咱们早已知晓。才学胸襟,我今日也已考校,诸位也是有目共睹。然则…”

他话音微顿,“党锢未解,若公然收徒,非但是害他,更将牵连钜鹿张魏两家。”

刘熙会意捧哏,“老师之意是……”

郑玄看向张梁,眼里尽是赞许之色,“求学贵在真心,何须拘泥虚礼?你心慕郑学,老夫甚是欣慰…”

沉吟片刻后,他说道,“便在堂屋叩拜先师像,老夫与你有师徒之实便可,对外只称你前来问学。待他日党禁解除,再为你正名份,如此以来,便不会影响你张魏两家的前程。”

古人将拜师求学视为人生大事,拜师与收徒都是要对外公开,昭告他人,特别是太学之中,官学博士的弟子若想通过察举入仕,必须证明其学问师承,否则可能会因为“不守师法”而无法出仕。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思想并不少见。汉代《白虎通义》记载,“人有三尊,君、父、师”,更是将老师的地位拔到与君父并重,这也是为什么两次党锢之祸中,会有那么多弟子因为老师而受牵连的原因。

郑玄又对三位弟子说道,“成国、子尼、季珪,你三人今日见证,往后便与其他师兄弟多往曲阳走动。一来协助推广新粮,二来辅佐三郎兄长治理地方,三来…”

他看向眼前的少年郎,语重心长,“曲阳有留侯纸,日后郑学传承,或许还要倚重三郎。”

刘熙三人齐齐拱手,“唯,谨遵老师教诲。”

《礼记·曲礼》载:“先生召无诺,唯而起。”老师有召时,弟子不能只简单地应“诺”(嗯),而应回答“唯”(是),并立即起身行动。

张梁虽然还没有正式拜师,却也打蛇随棍上地改了口,起身行礼,说道,“老师,弟子此次前来,带了一份礼物,或许可以免除师兄弟们抄书之苦。”

郑玄笑道,“还有此等物品,叩拜先师后,不如拿来一观。”

张梁走到室外,赵雷正守在门口,见他出来,赵雷小声说道,“公子,云弟正在屋后值守。”

张梁点点头,两人一起将礼盒送进房间,赵雷悄然退了出去。

崔琰领着张梁去了堂屋,郑玄端坐在主位,刘熙与国渊两人垂手侍立在左右。

张梁奉上束修礼,恭敬地双手呈给郑玄。

一旁的刘熙接过十条肉干,郑玄伸手为张梁整了整发髻与衣领,说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

他指了指条案上的水盆,张梁将手浸入盆中,正反各一次,简单清洗了一下。

擦干水后,郑玄起身,整肃衣冠,恭恭敬敬地站在孔子像,口中祝告,念念有词。

“至圣先师在上,末学后进郑康成谨禀。今有钜鹿郡张梁,慕道求学,愿入我门墙,研习经籍。弟子不敏,必谨守师道,宣明教化,传续绝学,不敢有违。今收此徒,礼从简略,伏祈先师,鉴察见证。”

三揖起身后,他小声嘱咐张梁道,“拜先师,行三跪九叩礼。”

张梁跪倒在蒲团上,双手贴地,额头磕在手背上,行跪拜稽首礼。

大礼参拜之后,郑玄扶他起身,正色说道,“师者,所以觉人之暗,正人之失也。郑氏之学,贵在求真贯通、经世致用。博采众长,不立门户。治学当存疑,疑则思辨。今日暂从简礼,待党禁解除,再为你补行全礼。”

张梁深深一揖,说道,“弟子张梁,拜见恩师。”

郑玄呵呵笑着将他扶起来,“走,且去看你所说的奇物。”

回到房中,张梁将礼盒逐一开启,把备好的文房四宝取出。琳琅满目的礼品铺展开来,竟让简陋的桌案显得局促起来。

张梁恭敬呈上以郑玄注疏为底本印制的书籍。郑玄细细翻阅着,沉吟道:\"此前季珪自曲阳带回的几册书,字迹便与此如出一辙。\"

“正是倚仗此物。”张梁从礼盒底取出几块雕版,轻轻放在桌案上。

崔琰年轻,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却碍于师长在前,只得强自忍耐。

郑玄见他抓耳挠腮的猴急样子,不由笑问,“此乃何物?”

“此为雕版,行的乃是印刷之术。”张梁口中说着,手下也没停,开始研墨。用毛刷沾取墨汁,轻轻附着在雕版上,再将留侯纸按压在着墨的雕版上,用软布轻扫按压。

揭起留侯纸时,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赫然就是郑玄《周礼注》的部分内容。

郑玄接过还带着墨香的雕版,顾不得墨渍未干,轻轻抚摸着雕版的刻痕,眼中满是激动之色,

“妙哉!一部《周礼注》数万言,若得数百雕版,便可源源不断地印制成书!”

他忽然神色一凝,兴奋劲戛然而止,“只是这雕版耗时费力,若遇错字,修改不易,终究尚有局限。”

张梁暗道老师眼光如炬,一眼便能看到问题所在,但此时还不是拿出活字印刷的时候。

他轻声说道,“老师明鉴,雕版虽麻烦,但一旦制成,便可反复印制成百上千册,且雕版可久存,随需随印,于学问传播大有裨益。”

他指向满桌书册,“这些典籍若是手抄百份,需数月乃至数年之功。而今借助雕版,不过旬日便可成书。相较于手抄,已是天壤之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